超萌超實用!長寧這些公共空間的座椅上新啦
城市里的公共空間休憩座椅,不僅是市民休息的設施,也是閱讀城市、觀看風景、情感溝通的重要場所,更是全民參與社會治理的良好載體。近年來,長寧區不斷優化提升公共空間休憩座椅布局和管理,將人民有序參與的理念擴展到了座椅優化提升的“全生命周期”,真正讓小座椅,體現大關懷。
為了充分了解居民的需求,長寧區綠化市容局從不同渠道傾聽、征集了居民的意見,從座椅這個“小切口”入手,籌劃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文章”。
“美麗街區”、口袋公園、蘇河沿線等公共空間“沒地方坐”“坐不下來”,老百姓“不愿意坐”“坐得不舒適”等問題普遍存在;區內公共座椅在數量上有缺口,在品質上待提升,在功能上需更豐富……通過大調研、大走訪,居民們的心聲更多地被聽見。長寧區綠化市容局還通過局系統街鎮聯絡員制度、“兩代表一委員”聯系社區制度以及市政市容聯席會議制度等多種途徑了解社情民意,梳理出可利用公共空間較少、資源整合不充分、建管結合不夠長效等問題。
基于居民的需求,長寧制定了《長寧區公共空間休憩座椅優化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分步驟滿足居民訴求。
蘇河濱水公共空間和新華路街道整街區的公共座椅設置,就是一次很好的社會參與共治探索。
在規劃階段,長寧區綠化市容局通過座談會廣泛征求居民群眾的意見,并邀請市委統戰部、市綠化市容局、市政府參事室、景觀設計單位、街道統戰人士和商家代表等參與公共座椅的規劃設計討論,在公共座椅的布局、選址、數量、式樣等方面充分征詢民意。
番禺路233號座椅
例如,在番禺路233號門口,設計師借用了身后小亭子的窗臺,用木板包裹住原本冰冷的水泥,做成了一張可容納三人的木板凳,一側再種上一小撮麥冬,簡簡單單又實用溫馨,這樣的設計正是吸納了新華路街道社區居民提出的“要統籌兼顧小區居民的社交需求和實用便利性”的建議。
武夷路定西路街角綠地座椅
在設計階段,長寧區綠化市容局更加注重群眾性與專業性的結合。邀請華建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總建筑師、上海油雕院原副院長等8位專家召開專門的研討會,多方論證公共空間休憩座椅的設置理念、導向、布局、功能和風格等相關要素。如武夷路定西路街角綠地內座椅的設置即采納了專家提出的“休憩座椅的設置要與區域人流量、人群特點、景觀場所定位相契合”的觀點,兼顧休憩和景觀功能,使之成為一道城市風景線。
在建設過程,長寧區綠化市容局還根據實際需求,在全市率先編制了《長寧區公共空間休憩座椅設置導則》,合法合規、有序地對公共休憩座椅的布局、形態、色彩提出指導性意見。新華路街道依托區域化黨建平臺,舉行了公共座椅認養儀式,發動社區單位、統戰人士帶頭參與公共座椅的認捐認養。久焱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等5家社會單位,新華路街道臺聯會、新華路街道僑聯等單位的5名統戰人士進行了捐贈和認建認養,成為有溫度的城市的代言人。
為了給市民參與城市綜合治理提供更便利、更直接、更有溫度的窗口與平臺,長寧區綠化市容局在數字市容平臺的基礎上,還開發了“一網統管+城市家具”應用場景。
通過在城市家具(座椅)上張貼二維碼,在居民與數字后臺之間建立聯系。任何市民都可以在掃描二維碼后,對該處或附近的城市家具和市容管理提出意見建議。如發現損壞或者失管失養的情況,也可以通過掃碼向管理部門反饋。二維碼及其附著設施既可作為接收人民建議的終端,還可組成數字區塊,進一步激發社會共治力量的潛能。
經過一年的努力,全區共新建座椅652組,改造提升56組,認建認養13組,社會共享382組。隨著座椅數量和質量的不斷提升,城區品質和群眾對城區的感受度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些特色座椅吧——
臨空skybridge天會下沉式廣場座椅
風鈴綠地座椅
新華路特色座椅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