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快遞、外賣騎手“戴盔率”超過98%,騎手交通違法現象少了
促進安全生產事業更加全面、可持續發展。
昨天(20誒),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44次會議聽取了關于本市貫徹實施安全生產和城市運行安全相關法規的情況的報告。
市政府副秘書長徐惠麗說,2021年9月1日,新修正的《安全生產法》施行后,本市以強化城市運行安全為中心,全面修訂《上海市安全生產條例》。全市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日益完善,體制機制逐步健全,基層基礎不斷夯實,社會共治氛圍逐步濃厚,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持續下降,未發生重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向好,為打贏大上海保衛戰、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創造了良好的安全環境。
報告顯示,本市在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2020年以來,集中開展各類專項督導檢查15.5萬次,檢查各類企業31.9萬家,部署開展125項重點攻堅項目。對發現的隱患問題實施閉環管理、動態清零,累計滾動排查整治一般隱患150余萬項,消除和解決重大隱患及突出問題400余項。
危險化學品和工貿安全方面,持續推進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集中治理,完成全市3個專業化工園區安全風險評估和評估復核,實現化工園區安全評估全覆蓋,組織完成全市危險化學品企業的重大危險源全覆蓋檢查督導,組織完成全市70余套危險化學品老舊裝置安全風險深度評估。
消防安全方面,持續推進高層住宅建筑消防設施排查整治工作,累計指導8000余個住宅小區完成自查工作;深入開展生產經營租住村(居)民自建房重大火災風險綜合治理行動,對13.4萬棟生產經營租住類自建房、27個自建房集中連片區域進行專項整治;強化電動自行車綜合治理,持續推進“為老舊小區內既有的1000個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加裝消防設施”為民辦實事項目;深化商業綜合體消防安全達標創建,重點推進138家3萬至5萬平方米及22家新投用5萬平方米以上大型商業綜合體消防安全達標。
綜合交通安全方面,持續推進“減量控大”“礪劍”系列專項行動,排查整治各類道路交通安全隱患5.6萬余處,大型貨車“右轉必停”率達到80%以上,快遞、外賣騎手“戴盔率”超過98%,道路交通事故多發頻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鞏固提升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推進道路運輸危險貨物等重點行業運輸全過程數字化監管。
建筑施工安全方面,深入開展施工現場安全重點整治和防高墜、嚴禁超齡用工專項整治。扎實推進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建立健全小型工程安全監管體系,推動安全管理規范化、全覆蓋。對全市16.6萬名一線作業人員開展工傷預防安全培訓,提升現場工人安全防范水平。
特種設備安全方面,聚焦事故易發高發行業領域,部署推進壓力管道普查治理、公用燃氣管道專項整治、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特種設備超期未檢集中攻堅行動、電梯質量提升行動、液化石油氣瓶專項治理等20余個專項整治行動。
燃氣安全方面,深入推進燃氣安全集中治理和百日行動,重點整治包括公共場所、燃氣管道設施等在內的7個方面突出風險和安全隱患,排查出重大隱患近1500處,已有三分之二完成整改。集中整治存在重大隱患的53公里燃氣管線,已完成34.8公里,其余正加緊推進。
平臺新業態安全方面,督促快遞、外賣等平臺企業嚴格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定期通報、違法記錄轉遞、平臺限制接單等管控機制,騎手交通違法高發亂象得到有效遏制。有效維護新就業形態人員合法權益,制定實施本市基層快遞網點優先參加工傷保險工作意見,在全國率先試點開展出行、外賣等部分平臺企業納入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已有24萬多名從業人員參保。
園區安全管理方面,制定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十四五”規劃,開展“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三年行動,建成化工園區安全生產信息化智能化平臺。
“上海作為超大城市,高風險的安全狀況沒有根本改變,重點行業領域的高風險特征沒有根本改變,事故隱患大量存在的現狀沒有根本改變,新問題新風險隨產業更新和科技發展還在不斷增加,進一步突破本市生產安全事故下降的‘瓶頸期、平臺期’難度逐漸增大,安全生產形勢尚未實現根本性改善,安全生產工作仍處于‘爬坡過坎期’。”徐惠麗表示,對標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功能定位,對標超大城市安全保障的需要,對標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本市安全生產工作還存在不適應的地方,比如部分新業態、新領域安全監管還有漏洞;基層安全生產執法力量專業性還有不足;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還有差距,一些企業“重效益、輕安全”的思想仍沒有徹底改變;城市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防控能力尚有短板弱項,老舊設備超期服役、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城市生命管線安全等問題較為突出;安全生產科技賦能水平還需增強,安全生產治理現代化水平還需提升。
“對標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促進安全生產事業更加全面、可持續發展。”徐惠麗表示,下一步要狠抓責任落實,全力優化安全生產治理體系,聚焦重點領域,持續增強安全生產治理能力。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動態平衡,引導企業算好安全“大賬”“長遠賬”;針對系統性安全生產短板充分調研,杜絕“認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問題發生;增強科技賦能,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孿生等現代技術,豐富管理手段,拓展監督路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