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門診量突破1.4萬人次 上海本輪疫情首家進入閉環的醫院已全面恢復醫療服務
人民網上海4月28日電 隨著上海新冠感染數據進入退坡期,部分區域已實現社會面清零,廣大市民的就診需求開始逐步釋放。近日,作為上海本輪疫情發生以來首家進入閉環的醫院,上海市同濟醫院在確保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已全面恢復門診、急診、出入院、檢驗檢查、手術等各項常規醫療服務。據悉,近一周,上海市同濟醫院門急診總量突破1.4萬人次。入院患者逾300人次,手術量逾80臺次,周增幅平均超過50%。僅4月26日當天,患者入院48人次,開展手術20臺。
為了方便患者就醫,縮短在醫院逗留時間,上海市同濟醫院進一步優化就醫流程,門診檢查取消預約環節,即來即做;檢查結果反饋進一步提速,報告快審快出,不到半天就可完成常規就診流程。同時,門診增加全科室號源,加派近期需求量較大的全科醫學科、內分泌代謝科和心血管內科等學科的醫生出診。全科醫學科門診量從初期的100多人次猛增至700多人次。
“能夠一個科室解決的,就不讓患者多掛第二個科室。”門急診辦公室主任邢蘇榮表示,為了方便患者現場就診,門診特別推出了高效的跨科室配藥服務。一般情況下,就診患者只需掛一個號就能一門式配足各種相關藥物,并適當延長處方時間,做到單次配藥數量足、品種足,減少患者來院次數,降低交叉傳染風險。門診還設置了志愿者代配藥專窗,滿足來自社區的集中掛號需求,協助志愿者順利完成代配藥任務,并與現場其他就診的患者分流,提升流程效率。來院代配藥的一名志愿者表示,“因為我們配藥量大,醫院為我們開設專窗真的非常貼心,大大節省了我們的時間,也不會影響到其他病人排隊。” 近一個月來,門診藥房共調劑處方3萬余張,日均代配藥約300人次,日均發配藥量約700張。
醫院急診始終保持24小時開放。一旦急診區域進行環境臨時消殺,醫院立即啟用“綠帳篷”——第二急診救治區進行接診救治,確保急診患者救治不停歇。即便發現急危重癥或生命體征不穩定的患者是陽性感染者,急診仍將在隔離區域先行搶救,待患者脫離生命危險后,再轉運至專門接收陽性患者的定點醫院。
62歲的朱阿姨剛從方艙醫院解除隔離,突然出現反復胸悶,于是她來到同濟醫院急診求助。盡管無法提供核酸陰性證明,心血管內科來晏主任醫生和丁可可副主任醫師根據情況,為其實施了冠脈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檢查,明確其血管狹窄程度還不需要支架治療,但朱阿姨存在一定的心肌病變,目前已轉入層流病房進行后續的治療。
寶山區的孟先生在家中不慎從7樓摔下,當即左側下肢屈曲畸形,傷后患者煩躁不安,血壓不斷下降,出現休克表現。急診接診后,立即報告并開通綠色通道,快速為其辦理入院手續、完善相關檢查。經檢查孟先生身上多處嚴重受傷,嚴重創傷性休克,病情危重。醫務處立即牽頭召集線上結合線下全院創傷團隊會診,骨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重癥醫學科、泌尿外科等多科專家群策群力明確診療方案,積極給予孟先生抗休克治療,穩定了患者的生命體征,為進一步明確治療方案及手術爭取了時間。
51歲的秦先生自定點醫院出院第二天突發嘔血休克,全身濕冷、血壓測不出被120緊急送到急診。由于核酸結果呈弱陽性,急診醫學科戴國興副主任醫師、翟宇主治醫師立即啟動急診救治綠色通道,在“綠帳篷”中為患者實施緊急搶救,立即為其輸入多路補液、建立大量輸血通路,終于成功將生命體征穩住。經后續檢查發現,秦先生是因為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而破裂出血。隨后,張先生被推入手術室進行插管麻醉,消化內科楊長青主任為其進行套扎治療,在準確地固定12個套環后,手術順利完成。目前,秦先生已轉入急診專用的隔離病房進行后續的治療。
在全面開放現場就診的同時,上海市同濟醫院互聯網醫院繼續為市民提供在線醫療服務,市民通過關注“上海市同濟醫院”微信服務號,可進行在線就診、咨詢、復診、開藥等操作。藥品支持配送、自取、代取等多種方式。面對日益增長的線上就醫需求,醫院對互聯網醫院服務進行升級擴容,讓醫生可以居家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在線進行問診,進一步提高患者線上就診效率。醫院近期還成立了互聯網醫院“藥騎士”志愿服務隊,作為常規物流運力的補充,由醫護志愿者將藥品消殺、裝袋后配送至小區,讓患者盡快收到亟需的藥品。( 孫婷、沈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