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清零措施等同封控?吳尊友發文解讀動態清零及四點誤解
過去兩年多,我國不僅成功地控制了新冠疫情,也為社會穩定和經濟建設提供了環境保障。我國取得新冠防控階段性成果,一是歸功于黨中央的堅強領導, 二是歸功于“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正確,三是歸功于廣大人民群眾萬眾一心積極參與抗疫斗爭。
隨著全球疫情形勢變化,特別是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傳播速度快、隱匿傳播多、防控難度大,國外的防控效果都不理想,很多國家無奈地選擇了“躺平”。近期,我國也出現點多面廣的復雜疫情形勢。國內有些人對繼續堅持“動態清零”沒有了信心,甚至有人把“動態清零”與“零感染”混淆,認為現階段針對新的疫情形勢,“動態清零”不可能實現。為此,借助微博平臺,介紹“動態清零”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發揮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及社會上存在的多種誤解。
1. 動態清零含義
“動態清零”由“清零”和“動態”兩個詞組成。
“清零”就是從有到無的過程,就是把疫情消滅的過程。但是,這個消滅,僅僅指某地某時刻發生的某一起疫情,并不是指廣義的全國范圍的總疫情。
“動態”就是疫情發生與清零是在不斷變化的。比如說,甲地的一起疫情撲滅了,乙地可能又發生一起疫情;乙地疫情撲滅了,丙地可能還有疫情。或者說,甲地這次疫情撲滅了,過一段時間,甲地又再次發生疫情,或者第三次,甚至第四次或更多次地發生新疫情,但這些疫情之間都沒有直接傳播關系。每次疫情發生后,都能在較短時間內撲滅,使得疫情歸零。
動態清零的根本宗旨就是發現一起疫情,撲滅一起疫情,不讓疫情在當地“生根”。
2. 動態清零的條件
一個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在經過大約1-2天的病毒復制、增長后,開始向身體外排出病毒(即核酸檢測陽性),并持續約7-12天。感染者在向身體外排出病毒時,就具有了傳染性,能把病毒傳染給其他人。
新冠病毒只有不停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才能維持其長期生存。如果感染者在超過其最長排毒時間,還不能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病毒就會被人體免疫功能消滅。
把一起疫情中的所有感染者發現出來,采取物理隔離方式,限制其與別人接觸,阻止其將病毒傳播給別人,并保持一個最長排毒時間,病毒就在疫情所在地被消滅。
在沒有本地的持續傳播新冠疫情、且本地新冠疫情主要來自境外傳入的情況下,動態清零策略是最佳選擇。
在取得控制武漢新冠疫情后,我國境內基本消滅了新冠病毒疫情。隨后發生的新冠病毒疫情在本地傳播,都是從境外輸入的。換句話說,在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在絕大多數時段里,我國的國土是干凈的,是沒有新冠病毒的。所以說,動態清零策略是我國新冠防控的最佳選擇。
一般來說,疫情發現的早,其波及范圍小,就越容易實現動態清零。即使發生了一定比例的社區傳播,以縣(區)為基本單位,只要新冠疫情出現社區傳播的縣(區)數,占全國縣(區)總數的比例很小,都是可以實現動態清零的。如果這些出現社區傳播的縣(區)分散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動態清零就相對容易實現;如果這些出現社區傳播的縣(區)集中在某幾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動態清零的難度就會大一些,需要的時間就會長一些。
3. 動態清零的靈魂
動態清零的靈魂就是發現早,控制早,把每起疫情,消滅在萌芽中。不讓疫情就地扎根。把疫情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脅、以及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影響,控制在最小。
4. 動態清零的主要措施
動態清零的核心就是斬斷傳播鏈。
動態清零的主要措施包括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即所謂“四早”措施。
在“外防輸入”防控措施中,一是強調入境人員的隔離觀察,以便及時發現境外進入的感染者;二是強調涉及境外冷鏈或貨物運輸的人每日監測,及時發現“物傳人”后繼發的“人傳人”。這兩項措施,都旨在將境外輸入的疫情,發現在第一代病例,疫情控制在第一代病例。這是動態清零的最高境界。
在“內防反彈”防控措施中,一是要加強新冠疫情地區的人員流動控制,嚴防感染者流出,將新冠疫情帶入非疫情地區,造成新的疫情。二是加強門診就診者監測,對發熱、咳嗽等疑似新冠或感冒的病人,進行核酸檢測;沒有條件做核酸的可以用抗原篩查,以便及時發現早期病例。三是出現咽喉紅腫或疼痛、咳嗽等癥狀的人,可以用抗原篩查方法做自我檢測,如果發現陽性,要及時向當地防疫部門報告,以便妥善處置。這三項措施,都是疫情早發現的有效方法,為實現動態清零提供疫情早發現的保障。
5. 動態清零誤解一:零感染
動態清零,不等于零感染,與零感染有著本質的區別。動態清零是指對于發生的新冠疫情,發現一起、消滅一起,既不讓新冠病毒在疫情所在地流行,也防止病毒從疫區傳播擴散其他區域。
動態清零雖然不追求零感染,但要實現消滅一起疫情,又要求在疫情所在地及時阻斷傳播,沒有新的感染發生。換句話說,不要求全國在某個時刻無新冠感染,但對于每一起發生的疫情,都要求在較短時間內將其撲滅。
動態清零強調的是社會層面感染者清零,不要求疫情所在地沒有感染者。所謂社會層面清零,是指在社會自由活動的人群中沒有感染者,即使隔離管理的人群中有一定數量的感染者也沒有關系,因為他們處在隔離狀態,不會向社會傳播擴散。比如,甲地,在核酸篩查中發現了100名新冠感染者,其中50名感染者來自門診就診者篩查和社區篩查,另50名來自隔離觀察的密切接觸者。那么,甲地就未達到社會層面清零。乙地,在核酸篩查中發現了200名新冠感染者,但所有感染者都來自隔離觀察的人群,而在社區篩查和門診就診者篩查中未發現感染者,那么,乙地就實現了社會層面無感染者,只要連續在社區篩查和門診就診者篩查中未發現感染者持續一個最長排毒期(以核酸檢測為指標)或者一個最長潛伏期(以確診病例為指標),就實現了動態清零。
6. 動態清零誤解二:封控
一些人把動態清零的措施,與封控措施等同起來,一提到動態清零,就想到全城封控。動態清零采取的措施,取決于疫情發現的階段,如果發現的早,只需要隔離治療病人,加上隔離觀察密切接觸者,就能夠實現清零。比如,過去兩年,上海市先后發生12起新冠疫情,每起疫情最多發生病例數都沒有超過25例,就控制住了,實現了清零,根本就沒有采取任何封控措施。只有當疫情發現晚,或者,雖然發現較早但沒能采取果斷措施及時控制住,出現了較多的社區傳播的情況下,才使用封控措施。
7. 動態清零誤解三:全員核酸檢測
還有一些人把動態清零的措施,與全員核酸篩查措施等同起來,一提到動態清零,就想到全市全員核酸篩查。同樣,只要疫情發現的早,傳播鏈清楚,順著傳播鏈,把密切接觸者發現出來,就沒有必要做全員核酸篩查。
只有當疫情發現晚,或者,雖然發現較早但沒能采取果斷措施及時控制住,出現了較多的社區傳播、且傳播鏈不清楚的情況下,才使用全員核酸篩查措施。
8. 動態清零誤解四:影響經濟
有些人一提到動態清零,就想到對經濟影響大。實際上,動態清零,才能最大限度地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
如果疫情發現在第一代、控制在第一代、消滅在第一代,對經濟建設沒有影響,只能是提供安全環境。
如果疫情發現的比較早,比如發現在疫情傳播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對經濟發展也沒有影響。
如果疫情形勢發展的比較嚴峻,需要采取較大范圍的全員核酸篩查、封控措施等,動態清零策略對經濟發展確實有一定的影響。根據數學模型專家初步分析,動態清零策略對當地GDP的影響,僅相當于非動態清零策略對經濟影響的一半。
(來源:澎湃新聞、@吳尊友ChinaCDC)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