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萬余張床位,入艙能喝到熱水、吃上熱飯,睡進“熱被窩”,廁所專班保潔
臨港方艙醫院“三熱一凈”讓患者安心
“沒想到,方艙內想得如此周到!”孫小姐上周半夜轉運至臨港方艙醫院,入艙時分本來有些怨氣,但看到自己床頭上放著的小點心、干凈的兩條被子,床底還有一箱礦泉水,怨氣頓時消了不少,“半夜到來,看到‘大白’細致寫記錄,一切井然有序,心底里有幾分安定,同時也感受到工作人員的不易,謝謝你們!”
臨港方艙醫院,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江蘇援滬醫療隊、浙江援滬醫療隊共同管理。4月5日正式開艙,1.3萬余張床位,用于收治新冠肺炎輕癥、無癥狀患者。開艙10天,截至15日已有1.77萬感染者在這里得到隔離救治。抖音朋友圈里,臨港“方友”常會成為大家的聚焦點:這里井然有序,進來就能喝到一口熱水、吃上一口熱飯,睡進“熱被窩”,廁所也相對干凈。“三熱一凈”最樸素的需求,在方艙內是如何做到的?
8天完成緊急建設任務
上海加快推進“四應四盡”,盡快實現社會面清零,臨港接到建設方艙醫院的緊急任務。臨港集團副總裁、派駐臨港方艙醫院現場指揮部總指揮長劉偉告訴記者,3月28日明確任務后,臨港集團連夜制定工作方案、分頭落實,29日早上啟動,連續8天奮戰,只為與病毒賽跑。4月5日,臨港方艙第一批患者入住,次日迎來6000余人大流量。
建設團隊與醫療團隊并肩作戰,從患者角度出發考慮,“剛入艙時,面對完全陌生的情況,大家最需要什么?” 答案無疑是溫馨的保障、便利的生活、安心的治療,從這三點出發,“三熱一凈”成為最初的方艙標配。記者獲悉,整個方艙共有116臺直飲機,路線圖充分考慮患者們的體驗感受,科學設點。不少患者對是否能洗澡非常在意,在艱難的條件下,力爭做好服務,方艙醫院以100∶1的床位配比配足淋浴房,10∶1的配比配足熱水臺盆,“有的淋浴房目前還沒完成,但一切都在變好,盡最大努力讓患者有個更舒適的空間。”劉偉說。
“三熱一凈”滿足最樸素的需求
民以食為天。在臨港方艙醫院里,不少“方友”希望每日三頓都有熱飯熱菜。看起來很基本的需求,但要確保1.3萬余名患者的飯菜送到嘴邊是熱的,并非易事。記者獲悉,方艙醫院內餐飲配送分“三段走”:配餐公司到分發點、區域內分發點到艙門口、艙門口卷簾門拉開到患者床旁。最開始總是出現這樣那樣的狀況,辛苦但效率不高。
為探索更優化流程,臨港方艙醫院實行1∶1.2配比,即100個人配120份餐食,同時不斷探索艙內外交接、志愿者分發等流程,漸漸地,從艙內分發半小時縮短至5分鐘,菜單同時不斷優化,“看著患者端著熱飯菜拍照記錄,我們內心很欣慰,一切的付出都很值得!”
睡進“熱被窩”,是為患者提供周到的生活物資。一入艙,一次性拖鞋、衣架一應俱全,讓患者安心、對方艙有了信賴感。而患者最擔心的洗漱問題,臨港方艙醫院一共提供914間廁所,其中839間自動補水廁所、75間人工補水廁所。針對人工補水廁所,臨港集團派出專班保潔打掃廁所、及時維修,力爭干凈清潔。
三地管理高效同質
就在不久前,臨港方艙醫院迎來首批2000名患者治愈出院。不少人直言,“在臨港方艙的日子,真是一段難忘的經歷。”臨港方艙醫院由蘇、浙、滬三方醫療隊共同管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領隊馬昕教授告訴記者,從5日開艙至今,一切磨合都很順利,管理1.3萬余名患者,需要更多智慧和科學。
作為擁有豐富援鄂經驗、曾在武漢武昌方艙醫院擔任總指揮的馬昕,帶領信息管理人員入艙后立即建立統一高效的信息平臺。“從醫囑、病歷到核酸結果、所有出院證明等,瞬間大數據利用信息化管理,可以讓患者在這里享受同質化服務。”
此次華山醫院醫療隊中,20%以上有援鄂經驗,而在江蘇、浙江兩支醫療隊中,分別由魯翔、葛明華率隊,也集結了許多援鄂抗疫骨干。
醫護人員來自不同地區,怎樣高效管理?整個臨港方艙1.3萬余張床位分為20個醫療隊,每個醫療隊由華山醫院派駐1位聯絡員,及時有效傳遞診療信息,及時篩查癥狀、實現科學分診、把關出院標準等。針對咳嗽、咽痛等輕微癥狀,多以中醫藥治療為主。馬昕表示,“臨港方艙如同患者患病期間臨時的家園,我們一起并肩作戰,與病毒賽跑,共渡難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