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在一起,“棟”力十足 寶山“樓棟黨建”打造居民身邊的紅色堡壘——我是黨員我先上(85)
非常時期,家家戶戶都有本“非!彪y念的經,如何及時知道居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如何關心照顧好“一老一小”,如何讓特殊家庭、特殊群體及時得到幫助,寶山各級黨組織積極推進“樓棟黨建”,通過建立樓棟臨時黨組織、黨員和黨員家庭亮身份領任務,設立黨員先鋒崗,成立應急處置小分隊等方式,有效激發居民自治活力,在居民群眾身邊建好需求響應的前哨站、鄰里守望的連心橋、志愿服務的火力點,將樓棟打造成凝心聚力的紅色堡壘。
“樓團長”,把大家“團”在一起
封控一開始,大場鎮泓匯地標小區16號樓的10名黨員積極響應居民區黨組織號召,成立了樓組黨小組,牽頭做好本樓棟的疫情防控工作。冬姐是黨小組的“靈魂人物”,和樓組長萬阿姨一起“黃金搭檔”,一個發揮人頭熟的優勢,一個發揮年輕、擅長用手機電腦的優勢,第一時間統計好了樓道人數,摸排了純老、生病家庭等特殊情況。生活物資最緊張的時候,冬姐和年輕黨員們千萬百計尋找資源,幫大家團購一些好用不貴東西,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樓團長”。為了讓團購安全有序,每次團購冬姐都會將團購內容、數量、到貨日期等向物業報備,“近期物業已經超負荷運轉了,除了必須品,其他品類暫停團購”,冬姐的提議得到了樓里其他居民的支持,并制定了樓道團購規則嚴格把關。
封控期間,紙巾、沐浴露、奶粉、紙尿褲、貓糧狗糧等特殊物資采購困難,16號樓在樓下開設了“互助架”。有富余物資的,有需要的,在群里喊一聲,下樓做核酸時放在“互助架”上,做好消殺,就能物盡其用了。無接觸互助,不僅解了居民的燃眉之急,避免了不必要的快遞風險,還讓不少居民通過互助成為了好朋友,鄰里關系更加融洽了。
在冬姐、萬阿姨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群眾也參與到樓組自治中來。萬阿姨年紀大、身體不好,樓里的奧利爺爺主動接力,成為了萬阿姨強有力的助手,每次群里有重要消息,奧利爺爺都會一一@每一位鄰居。年輕人們發揮知識優勢,擔當樓組群和小區群的守門人,及時在群里轉發辟謠帖,幫助管理團購收款,用自己行動傳遞滿滿正能量。
“樓管家”,讓一群人變成一家人
張雅倩是高境五村一名普通的在職黨員,小區封控后,她利用自身曾從事社區工作的優勢,成為樓棟長們的“樓總管”。她熟悉每一位樓棟長,有的樓棟長年紀偏大,對線上操作不熟悉,團購、核酸檢測線上通知,一件件一樣樣,她事無巨細,既統籌協調,也手把手教。她與志愿者們一起上樓進戶發放抗原試劑,看到有的居民在門口掛一個小袋子,寫上家中需要的試劑數量,既能做到零接觸,又能提高分發效率。很快,這個小竅門就通過她這個“神經中樞”傳遞給了小區各個樓棟長。
共和十一村是一個典型老舊小區,上海市體育運動學校工會副主席、總?瓶崎L、總保支部書記汪海波到社區報到,成為萬寶塊區40個門棟480余戶居民的“樓總管”。哪家有獨居老人,哪戶高齡老人不會做抗原,塊區內許多特殊群體的情況汪海波都了然于胸。每次抗原檢測,他上樓進戶,手把手幫老人做抗原自測;居民有事,樓棟長有求,他第一時間趕到,耐心解決,大家都說他“像辦自家事一樣辦我們的事”。在他的帶領號召下,塊區內黨員樓棟長、居民志愿者動力滿滿,積極投入到抗疫一線。
“樓阿姨”,用愛為特殊群體護航
廟行鎮大康路891弄是個有著7000多位居民的大型社區,老年人比例接近3成,且獨居老人居比較多。小區設有長者食堂,每天就餐的居民有200多人次,封控后,長者食堂隨之關閉,這讓部分老年人憂心忡忡。居委干部和樓組長立即排查建冊,共排查特殊老年群體200余人,決定采取分類服務的方法:有子女但子女不居住在一起的獨居老人,由子女代為在線下單訂餐后,樓組志愿者為老人送上門;如果子女也不方便,由樓內黨員志愿者,替老人下單買菜;特別特殊和特別困難的19位老人,由居委和樓組接力送餐,全力保障老人的需求。為了讓餐食及時送到老人家中,同時做好關心關愛,各樓棟臨時黨支部建立了送餐小分隊,樓組長負責,黨員結對,志愿者排班,把送餐到家和送暖到心結合起來,每天和老人見見面,問個好,幫幫忙,做好消殺防疫,讓老人安心居家不孤單。
楊行鎮綠地香頌名邸12歲的夢夢(化名)一家六口,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弟弟都因感染新冠,相繼被轉移隔離。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支方珍接到夢夢媽媽從方艙醫院打來的求助電話,在向婦聯詳細了解未成年人監護政策法規并征求夢夢媽媽同意后,黨總支指派樓組長顧慶芳作為夢夢的臨時監護人,負責孩子的一日三餐和生活起居。
此后,每天身著“小藍”的顧慶芳都會將熱飯熱菜和熱心鄰居、志愿者籌集的各式零食,準時送到夢夢家里。夢夢吃飯,顧慶芳就抓緊收拾屋子,做好居家消毒,保持房間整潔安全。等夢夢吃好,顧慶芳一邊給她做每日健康監測,一邊關心詢問生活學習情況。外出核酸檢測時,顧慶芳全程陪護,抗原檢測時,親自上門采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夢夢親熱地叫她“小芳阿姨”。為了讓孩子母親放心,顧慶芳和支方珍每天輪流和夢夢媽媽視頻,匯報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我們一定照顧好她,你們安心治療,爭取早日出院回家”,這是兩個媽媽對另一個媽媽的溫柔承諾,也是“一棟樓”對這場戰疫的鏗鏘宣戰。
(來源:寶山黨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