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七日談︱上海,有千千萬萬善良的他們守護
疫情,讓每一個人都在琢磨以前不曾想過的事兒。
會做飯嗎?會種菜嗎?能將自己的專業技術降維使用、為鄰里們提供更多幫助嗎?
上一周,上海持續全域靜態管理。不少市民將更多目光投向米、面、油、土豆、西紅柿……宅家久了,人們被迫從忙碌的工作中抽身,仔細研究柴米油鹽。
有戲謔、有自嘲,也有抱怨,但絕不躺平——這是一場人民戰爭!疫情洶涌來襲,人人都要拿出更多心力,并肩作戰。這是一場大仗,更是一場艱苦的硬仗。千千萬萬的上海市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全力以赴。
68.6萬名在職黨員沖鋒在前,除已在崗工作人員外,分組編入相關區、街鎮和村居工作隊伍,廣泛參與小區封控、核酸檢測、物資保障、垃圾清運、特殊群體關愛等工作。
6000多名村居黨組織書記長期堅守抗疫一線。“你們出不去的門,是他們回不了的家”,是這些“社區頭雁”們艱辛奮斗的真實寫照。
2022年4月10日,解放日報相關報道
志愿者全力以赴,不計名利得失,出現在需要他們的地方,揮汗如雨,有的喊到喉嚨嘶啞。
艱苦的持久戰,考驗覆蓋每一位市民。在與疫情的抗擊中,艱難與溫情并存——
蔬菜店老板,將自家幾百斤萵筍、芹菜、花菜統統扛出來,店門口白色泡沫板上用紅色記號筆寫著——“需要的免費拿”;裝修工人意外被封,鄰里互相溝通,大家井然有序輪流給他送飯;來自揚州的援滬醫護記錄——“來上海的意義是什么呢?是上海人民的每一句謝謝,是上海人民的每一句關心,是做完核酸小朋友突然拿出的千紙鶴”……
疫情發生以來,這座城市,有心痛、有懊惱、有失誤,但更有感動、溫暖。無數微光成炬,匯聚成整座城市的溫暖歸依。
激流湍急,難免將河底泥沙掀起。各種謠言瘋傳中,需要世事洞明,鑒別信息真偽。面對不明來源的信息,不妨暫停轉發的手指,給澄清真相一點時間。
需要人情練達,釋放社會自治力量。當最后100米遲遲未通,不少上海市民自發站出來,拿出職場管理經驗,拿出時間、熱情與耐心,為小區鄰里、獨居老人們提供服務。各類自助、互助的團購群、買菜群,成為上海無數個社區自治自助的縮影。
希望我們從此更能善待他人。比如,不少居民們自發倡議,團購要堅持“非必要”原則,盡可能杜絕購買非必須品,盡最大可能為負責運送的志愿者們減負;鄰里互助,特別關注獨居老人的一舉一動,隨時提供幫助……
希望我們從此更懂得珍惜。待這座城市恢復日常,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將更多的溫暖,投射給那些看似平凡的崗位,垃圾清運、快遞小哥、24小時開門的便利店……
希望我們從此更加團結。戰疫中,結下深厚的友誼,體會到太多的溫暖,那么多的鄰里互助和自發行動。這座城市有千千萬萬善良的人民在守護,待到解封,相互拍拍肩膀,道一聲“讓我們一起攜手前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