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陽了莫慌!有實力和愛守護 這個集中隔離點很暖
【“特殊精神 特殊擔當”——上海抗疫故事系列之二十二】
前兩天,網友“小蚊子changShirly”的一條微博,引來很多關注。這個被贊“溫馨”的集中隔離收治點,就在上海市嘉定區的嘉荷新苑,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醫療隊負責管理與服務。大江東前往現場實地探訪。
三天,高層人才公寓變身集中隔離點
這里原是嘉定區租賃式人才公寓。隨著無癥狀感染者大量增加,這里被征用改造為集中隔離收治點。小區清一色的高層建筑,剛落成不久,周邊居民區不多,且緊靠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部院區——后者,作為上海市公共衛生后備定點醫院,已于日前啟用,成為輕癥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的集中隔離收治點。
嘉荷新苑小區外觀。 圖片來自網絡
3月22日,在嘉定區政府支持下,嘉荷新苑原有租戶積極配合迅速完成搬遷,開展環境清掃。在錦江集團、東航等多方襄助下,數千套新床、床上用品很快配齊。
“我們3月22日深夜接到任務,23日一早組隊,近500人報名。奧密克戎感染力強,但沒人恐懼退縮,這是醫務人員應有的責任擔當。”瑞金醫院副院長邱力萍說,不少醫護人員從上海交大防控崗位直接轉場過來,有些是下了夜班來不及回家,培訓后集體乘車趕來。
此前,曾率隊援鄂的急診醫療專家、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已先期趕到,與嘉定區領導和相關單位共同規劃、制定集中隔離收治點的基礎設施、物資要求和管控方案。前期工作有了眉目,陳爾真立刻趕赴上海目前最大單體集中隔離收治點世博展覽館,將帶領一支瑞金醫院管理團隊擔任總體協調工作。
進入嘉荷新苑,很多醫務人員有點傻眼:一個多棟高樓的居民小區,如何區隔“三區兩通道”(隔離區、半污染區、清潔區,患者通道、員工通道)?怎么設計入院流程才能避免人員擁擠滯留?在哪里穿脫防護服?如何排班查房?……“換家新醫院,醫務人員不怕,環境、醫療流程相近,容易上手。但這里完全不同。”一位護士說。
沒有現成答案。醫療隊在邱力萍、陳海濤兩位副院長帶領下,一邊協調各方、努力籌集調配物資,一邊“掃樓”——23層高樓一層層走,確認已無人員滯留、不缺少消防設備,并查看每間病房是否清掃干凈,窗戶是否安裝限開器,冷熱水龍頭是否正常,有沒有電熱水壺,床鋪整理了沒有……零點過后,開會、排班,凌晨3點回宿舍,3月24日上午10點接收病人。第一天,2號樓住滿;第二天,1號樓住滿;第三天,5號樓啟用……截至3月30日17時,已入住1651人。
夜深人靜,醫療隊還在忙碌
“所有人所有事都干”,極盡所能連軸轉,只為一份責任擔當
“所有人所有事都干”,是醫療隊員的工作常態。
嘉荷新苑收治點的指揮服務中心,電話鈴聲、對講機聲此起彼伏,人員忙進忙出。院黨辦主任吳蓓雯手里的排班表,不時調整;負責院感防控的感染科主任辛海光醫生畫著圖,與兩位工程人員討論如何打造一條新通道、完善功能分區;負責與各區120急救中心溝通接收病人的心臟外科主治醫生楊溢,手機開著20多個微信群;幾位行政人員在電腦錄入病人信息……忽聽一聲“物資到了”,大家瞬間化身搬運工。
120急救車接運病人,一天有幾十車,最忙碌的往往是夜里。幾十、上百人集中到達,簡易接待臺前,預檢、流調、隨機分配房間床號、引導患者或感染者進房間、發放生活用品包和患者告知書……從手忙腳亂到動作熟練、配合默契,物資和流程不斷改進:
考慮到患者或感染者轉運過程中未必備齊生活用品,他們送上拖鞋、牙膏、口罩等禮包;
擔心深夜入住會餓肚子,他們備了包子、方便面等夜宵;
輕癥和無癥狀感染者雖不需要治療,住宅樓里的集中隔離點醫療條件也有限,但考慮到心理需求,他們買來維C泡騰片和提升免疫力的中成藥品;
為了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備下的藥品種類越來越多;
隔離點突然停水,物業和工勤人員連忙查找問題;
醫療隊緊急購買礦泉水,送到每個房間,第二天囤了1600箱,以備萬一;
每位入住患者都能收到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為無癥狀感染者開具的“健康處方”:相信科學,規律生活,適度運動,心理放松;
26日,他們還用一支支玫瑰花歡迎入住者……
厚厚的防護服、口罩、護目鏡,他們是面目不清卻可以信賴的“大白”,卸下防護,出現在東姐面前的他們,是頭發汗漬打綹蓬亂、眼下青黑的普通人,疲憊、缺睡寫在每張臉上。但聽到一句句“這里就是不一樣”“你們真好”,他們眼光閃亮,成就感滿滿;佩戴著黨徽的,更挺起了胸膛。
為過生日的患者送上一份小禮物和真摯祝福
瑞金醫院王勇和王貞貞兩位醫生也在隔離點度過了自己的生日
沒有胸片CT,只有基本藥物,但關心安慰常在
邱力萍副院長近兩天最掛心的,是11歲女孩小林(化名),沒有父母陪伴,獨自在房間里生活、上網課。當班醫護不放心,總會抽出時間陪她讀書學習。
小林的媽媽和妹妹也確診入院了,邱力萍發現她們就住在毗鄰的瑞金北院!能不能讓這一家人團聚?她與負責北部院區集中收治的副院長趙任溝通,北院很快安排她們身體檢查,評估病情。3月29日,小林的媽媽和妹妹被救護車轉送到嘉荷新苑,和小林住在了一起,大大緩解了孩子的焦慮無助。
小林(化名)入住后上網課急需桌子,醫務人員靈機一動,用布套著凳子變出了小桌子,還不忘寫上鼓勁的話
媽媽和妹妹從瑞金北院轉到嘉荷新苑,小林不用再獨自隔離了
考慮到疫情傳播特點,每幢樓都辟出一層家庭房,盡量滿足親子家庭的需求。
2號樓一間病室,住著學校風險人群篩查中發現核酸異常的4個女孩,沒有家人陪伴,醫生、護士主動當起老師,陪上網課、背課文、講解題目,帶去水果和零食。
一個小患者即將中考,情緒有點低落。醫護們送來堅果,鼓勵他“每天補補腦,一定能考好”。
一位回族同胞和一位信仰伊斯蘭教的老外入住后,醫療隊每日供餐單上又添清真餐。
醫療隊目前有47名醫生、74名護士,四五人一組,應對一幢樓六七百人的吃喝拉撒,光是一日三餐送到房間,就耗時費力不少。
一位百歲老人為隔離點的醫務人員點贊
“在醫院,每位護士照顧8個床位病人,負責打針送藥、執行醫囑等專業護理。在這里,我們既是醫護,也是賓館服務員,還是居委會大媽。”護理組領隊、腎內科護士長陳偉紅笑說。有時候,護士剛剛推車為整座樓病人送過飯,花了15分鐘一層層脫下防護服,艙里傳來呼叫,她們又要花費20分鐘,一步步按規范穿好防護裝備進艙。
醫生們靈活地將查房與送餐過程合一,了解身體情況、主觀感受,穿著防護服不方便寫病史,就通過微信傳給后臺人員整理記錄。有病人心悸、心慌,醫生判斷只是心理反應而非病情變化,仍耐心安慰。
為幾位獨自居住的學生輔導功課
“現在要考驗的不僅是醫學護理能力,更多是與人溝通、協調能力。學會換位思考,多從社會倫理、心理角度考慮問題,你們會有能力上的很大飛躍。”吳蓓雯這樣告訴護士們。
“感染者們很無辜,面對疫情,我們是戰友,心是相通的,都希望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不是把患者送入房間、隔天測核酸就算了,要讓他們安心。”
“這里沒有胸片CT,除了入院篩查和流調,醫生只能提供基本藥物和核酸檢測。但隔離中人會擔心甚至恐慌,要給予更多關心。”
……
在嘉荷新苑采訪的一個下午,大江東工作室一次次聽到醫護暖心的話。
瑞金醫院北部院區,醫生在與住在隔離點的兩位外國人交流
截至3月30日下午5時,嘉荷新苑隔離點及相鄰的瑞金醫院質子中心和北部院區,已收治超過3100人。兼顧日常醫療和疫情防控兩條線、人力資源十分緊張的瑞金醫院,還持續派出更多工勤人員、“藍小醫”志愿者,充實隔離點的服務力量。
“距離近,患者信息又都在同一個醫院信息系統平臺上,一旦出現病情變化或需要急救,可迅速轉診北院;北院經過評估也將無癥狀感染者轉運到居住條件較好的嘉荷新苑,好更多收治輕癥患者。”邱力萍副院長認為,以瑞金醫院優質專業力量為后盾,瑞金北院與嘉荷新苑聯動形成的大型集中隔離點運營模式,也為今后城市疫情防控和隔離點設置打開新思路,探索了新模式。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袁宸楨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