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沒有國界,上海我們一起守護!”
人民網上海3月24日 (唐小麗)“做核酸,來來來……”“做核酸,今天,快點……”這幾日,一口夾帶“英式”口音的普通話,通過移動小喇叭,在嘉定區安亭一小區居民樓間回蕩。
口音“特殊”,但效果卻不“打折”。聽到喊話,居民紛紛走出家門,有序參與核酸檢測。聲音的主人是誰?
原來,舉喇叭喊話的是來自英國的小伙亞當。近日,安亭鎮一小區啟動網格化核酸篩查,和小區其他居民一樣,亞當自覺遵守防疫要求參與核酸檢測。“從上門通知、下樓排隊到核酸檢測,全程只要30分鐘。”有感于社區組織核酸檢測的高效有序,愛好攝影攝像的他以視頻的方式將全程記錄下來,并通過任職單位華東師范大學附屬雙語學校,加入了社區防疫志愿者隊伍。
由于中文說得不太流暢,在正式上崗的前一天,亞當連夜苦練發音,為小喇叭動員喊話做足準備。除了“喊話”,他還承擔為居民分發“已采樣”憑證的任務。亞當說:“很高興能為社區盡一份力,希望所有地方都能戰勝病毒!”
無獨有偶。在嘉定區江橋鎮一社區的核酸篩查現場,一位身高1.96米、聲音洪亮、總帶著溫暖笑容的老外“大白”也格外引人注目。
這位“大白”被居民親切地稱為“老刀”,因為他的英文名字是Douwe Schurer,大家對這個英文發音總拿捏不準,就干脆叫他“老刀”了。
老刀,今年51歲,來自荷蘭,跟隨中國妻子蔡志芳已經在江橋定居十多年了,也是一位堅持17年捐獻Rh陰性血型的獻血者。本輪疫情發生以來,老刀選擇居家辦公。妻子蔡志芳看到業主群里招募居民志愿者的信息,便與老刀商量一起報名,成為小區里第一組夫妻檔志愿者。
3月14日,老刀第一次穿起防護服,穿到一半才發現衣服太小。這時,志愿者領隊張麗麗想到辦公室有一件沒人穿得上的特大號防護服,便拿來交給老刀。等老刀穿好防護服,大家又發現他的雙腳依然露在外面,于是決定用專用防護鞋套給他“打補丁”。
老刀正在維持秩序。嘉定區供圖
因為老刀在小區的“知名度”高,中文又好,大家都喜歡他,張麗麗就安排他做現場維護秩序的工作。“排隊要保持距離,口罩戴戴好!”“不要害怕,這次不捅鼻子,很快!”“今天有兩個檢測臺,大家不要著急。”……老刀在維持秩序崗位上一直提醒、安慰居民,想各種辦法舒緩大家的情緒。“我是個喜歡熱鬧的人,喜歡用開心的方式給大家鼓勁加油!”老刀用中文說。
“Please line up and prepare the health cloud QR code.” “請大家排好隊,提前準備好健康云二維碼。” 在長寧區虹橋街道一小區,一位外籍志愿者一路跟著民警俞佳配合維持秩序工作,他的雙語提醒,“切換”自如,耐心做好解釋和引導工作。
“這是哈比,他第一時間聯系了我們,主動要求加入抗疫志愿者隊伍。” 民警俞佳介紹起這位好搭檔,一臉的敬佩。
哈比(左二)與工作人員一起守護社區居民。長寧區供圖
哈比來自巴基斯坦,之前,他在自己居住的小區做核酸篩查時,遇到了不會登錄“健康云”、不知道如何操作等難題。“就連我這個‘中國通’都遇到了‘攔路虎’,需要尋求他人的幫助,更何況其他不熟悉疫情防控政策的外籍居民呢?” 哈比感同身受,一做完核酸檢測就趕忙找到了虹橋路派出所的民警,表達了自己做志愿者的意愿。
“那邊,有個外籍居民好像遇到困難了,我去看一下吧。”眼看民警俞佳正忙著維持秩序和解答問題,實在有點脫不開身,細心的哈比注意到了一位外籍居民在尋求工作人員幫助后仍然面露難色,便趕上去詢問情況。
經過溝通,哈比這才知道這位外籍居民不知道該如何操作“健康云”,即便咨詢工作人員后,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正急得團團轉。看到因為輸入護照信息確認身份用時較長,這位外籍居民打算離開。
“俞佳警官,快點過來幫忙!” 哈比連忙喊來了俞佳,并將該情況向他反映。在民警想辦法幫助外籍居民和兩個孩子生成二維碼的同時,哈比則在一旁熟練地用英語和外籍居民拉起了“家常”,緩解他的焦慮情緒。
很快,經驗豐富的民警根據護照信息幫助他們解決了難題,并引導他們順利完成了核酸檢測,這位外籍居民和孩子臉上洋溢出了笑容,連連道謝。
“我是上海首批外籍平安志愿者,在這里生活了13年。”此次疫情來襲,哈比見證抗疫一線志愿者勇敢逆行的擔當和力量后,更加感覺到這座城市的溫暖,“抗疫沒有國界,上海我們一起守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