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美好家園 煥新百年吳淞
地圖上的吳淞像不像一艘揚帆起航的小船?它背靠的是有百年深厚歷史的蕰藻浜,面向的是生機勃勃、蓄勢待發的吳淞創新城,新與舊在這里碰撞、歷史與未來在這里交匯。
昔日輝煌為吳淞厚植了紅色根脈與文化底蘊,但早期城市開發的紅利消耗殆盡后,各類矛盾日益凸顯,尤其是在城市建設方面,吳淞居民區普遍存在基礎設施老化、居住環境差等問題。
有這樣一組數據:吳淞地區共有住宅小區56個,其中10—20年房齡小區11個,20-50年42個,50年以上3個。56個小區由7家物業公司管理,物業費平均為0.78元/平方。整個街道的物業管理水平……,可以想見。
面對“老”“舊”“破”“小”現狀,如何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推動“人民城市”理念在吳淞落地生根,街道黨工委將從街區社區的微更新、微改造入手,以居民需求為“落針點”,用好黨建“繡花針”,繡出美好社區新畫卷。
這是一項長期工程,吳淞今年首先聚焦“一帶十點”的打造。
“一帶”指的是把吳淞最美的景觀濱江沿線打造成紅色市民觀光休閑帶,“十點”即推動十個老舊小區通過社區更新煥發新生。將通過“軟硬件”齊發力,在硬件提升上,盤活閑置空間,呼應居民需求,打造系列便民設施和城市客廳,在此基礎上,精準布局“1+6”黨群服務陣地,豐富拓展15分鐘黨群服務圈;在柔性治理上,動員居民一起深挖吳淞歷史文化內涵,提煉吳淞文化符號,通過主題彩繪、景觀設計、標識打造等,讓街區社區彰顯吳淞氣質。通過“一帶十點”建設,使“宜居、安居、樂居”成為吳淞的亮麗底色。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好黨建在社區營造中的“穿針引線”作用:
黨建引領,穿起凝聚合力之“針”。在街道黨工委的引領下,形成多方共同參與、各司其職的工作機制。社區方面:引導社區定期召開民情議事會、項目推進會等,整合居民意見、協調項目實施;社會力量方面:鼓勵社會力量投資社區建設項目、參與運營開發;專業力量方面:聘請專家指導社區因地制宜進行更新改造;社區居民方面:通過開展“我‘家’改造我做主”等活動,吸引居民參與討論,凝聚社區共識。
引智借力,引好多元共治之“線”。積極引入市場力量:目前,我們正在與萬科物業商洽,計劃以網格為單位開展“物業城市”管理模式試點,通過對老舊小區進行“精細化”統籌運營,激活城市物業服務“紅色細胞”,帶動社區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充分發揮共建作用:我們將充分發揮與上大美院黨建共建優勢資源,借助社區規劃師團隊的力量,建設一批口袋公園以及可以讓人坐下來交流、體驗的公共設施,提升街區社區空間的舒適度與場所感。用好用活各類資源:我們還將積極協調推動吳淞醫院、區黨服中心等街道范圍內的各級各類社會資源,與周邊的街區社區形成聯動,在便民服務中發揮作用。
居民參與,繡出美好家園之“圖”。引導居民全程參與社區營造,讓居民成為社區營造的“主角”。我們將推動參與式規劃,通過樓組長“話事人”隊伍,以問卷調查、座談討論等方式,收集居民關于社區營造的“微心愿”。加強互動式建設,建立社區營造志愿者小分隊,通過頭腦風暴會、現場觀察團等形式,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注重日常跟蹤監管,通過“社區通”平臺,實現“網上決策和監督”,真正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在新的一年里,我們將切實把基層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融入萬家燈火,讓吳淞的“老舊破小”實現美麗蛻變,“老”逆襲成“高顏值”、“破舊”蝶變成“宜居住”、“小”提升成“精巧美”,讓吳淞群眾從家門口細微處的變化中感受到溫暖、動人的“城市表情”,使吳淞的黨建溫度、治理精度和群眾體驗度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繪就“燈火可親、家人可愛、未來可期”的美好畫卷。
(吳淞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范麗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