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萬物復蘇 吃穿有哪些講究?
北京時間2月19日0時43分將迎來“雨水”節氣。在這個時節,寒風呼嘯、雪花紛飛的殘冬漸行漸遠,和煦的陽光和瀟瀟的細雨開始浸染早春大地。自然環境蘊含著哪些變化?我們又如何來養生呢?
吃:少酸多甘
雨水時節雨漸多、天氣回暖,空氣潮濕,濕氣是非常重的。
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雨水過后的整個春日,都是適合吃甜味的食物少吃酸味的,這樣能更好地養護好脾胃。
春季對應五臟中的肝臟,所以在此時也容易肝氣過旺。酸味入肝、甘味補脾,所以為了春天陽氣更好的生發肝氣的疏泄,飲食一定要省酸增甘,多吃甘味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甘味的食物說的是本身就有甘甜性質的天然食物,而不是增加了添加劑的蛋糕、糖果等食物。
除此之外,健脾祛濕的茯苓、赤豆、黃豆、鯽魚、蓮子、土豆、白扁豆也可以常吃,對脾濕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很有效果。
穿:捂下不捂上
雨水節氣來臨的時候,還是早春,大地乍暖還寒,陽氣還沒有完全從地下生發出來。所以氣溫還比較低,并且晝夜溫差變化大。
雖然溫度比寒冬要高,但由于大氣是慢慢轉暖的,人體的毛孔也會隨之打開,所以更容易被風寒邪氣侵襲。
穿衣要春捂秋凍。具體怎么做呢?五個字:捂下不捂上。
二月下旬,雨水之后氣溫在慢慢回暖,如果完全“捂”起來,若出汗后再一吹風,反而更容易著涼生病。但是早晚溫差大和未消散的寒氣,又不允許我們太過放肆地減少衣物。
所以可以適當的“捂”,也就是上面說的“捂下不捂上”:不要減少下身例如襪子和褲子,但是上身可以在熱的時候給脫下一件外套。
雨水節氣動一動
不少人到了春天就呵欠連天、昏昏沉沉沒精神,這就是民間常說的“春困”。
初春,人體陽氣開始生發,氣血偏于外行,體內供應相對不足;加之雨水時節,自然界濕氣重,人體的脾胃被濕邪所困,易導致中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人們就會出現疲勞、乏力、頭昏腦漲等不適癥狀。
這時最好的解決方法不是多睡覺,而是應當適當的運動,一則動能生陽,二則汗能排濕。同時,運動也順應了春季陽氣生發的特點。
運動令陽氣生發也可加快身體排出濕氣和代謝產物。
但身體陽氣提升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剛開始運動以慢跑、散步、拉伸為宜,待身體較為適應再逐漸增大運動量。
(來源:首都教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