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老城廂感受“鄉音奏新年” 豫園江南絲竹音樂會上演
東方網記者程琦1月29日報道:燈光漸起,旋律緩緩流動,一曲《彩云追月》拉開了這場非遺新年音樂會的序幕。昨天晚上,由豫園商城主辦,湖心亭絲竹樂社承辦的“江南絲竹新年音樂會”在海上梨園開演。平均年齡70歲的湖心亭絲竹樂社和平均年齡僅10歲的新苗隊,用一曲曲美妙動聽的絲竹曲,為上海觀眾送上新年的“鄉音”,送上虎年美好的祝愿。
當晚,新苗隊依次展演了《彩云追月》《瑤族舞曲》《花好月圓》《快樂的紡織工》以及《老六板金蛇狂舞》等曲目。音樂會一開場,氣氛就被既有中國民族旋律,又有西方節奏音型的《彩云追月》點燃了,而觀眾們聽到的《瑤族舞曲》原為西洋管弦樂曲,現在被改編成江南絲竹的演繹方式,別有一番風味。
演奏這些曲目的新苗隊的成員雖然年齡小,但個個都會2-3種樂器,幾乎每首樂曲結束后,樂隊成員都要調整座位、更換樂器,令人驚艷。
音樂會下半場的演出則是湖心亭絲竹樂社的主場。江南絲竹八大曲之一的《 三六》將演出氣氛推向高潮。市民李女士說,絲竹悅耳,一弦一柱、一挑一撥中都是江南文化之美。“讓我們體會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的藝術情趣”。當晚,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梁祝》也被改編成了江南絲竹的版本,讓人回味無窮。作為壓軸曲目的《行街》慢板輕盈優美,快板熱烈歡快,將濃厚的老城廂生活完美呈現。
據了解,湖心亭樂社成員大多來自絲竹世家,祖輩傳承,浸淫絲竹音樂數十年,底蘊深厚。樂團數位成員為江南絲竹代表性傳承人,在海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江南絲竹講究你繁我簡、你高我低,一起演奏了幾十年的樂社,將這種相互謙讓、即興創新的默契展現的淋漓盡致。
豫園商城作為江南文化的非遺傳承窗口,始終致力于非遺技藝的體驗與傳承。今年,豫園迎新春系列更是主打“上海老味道、非遺新體驗”,將豫園商城打造成非遺活態博物館。而江南絲竹作為上海地區特色民間合奏音樂在滬流行了300多年,曾是代表上海及江南地區“鄉音”的符號,于2006年列入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去年底,闊別二十余載的江南絲竹樂師重返湖心亭茶樓,也意味著絲竹人的傳承在這百年茶樓里延續。
另據豫園商城負責人介紹,從今年起,豫園商城還將攜手湖心亭絲竹社,每年舉辦江南絲竹比賽,并設立新苗傳承獎,將非遺技藝真正傳承下去,讓這極具上海文化標志性的音樂在上海文化地標活起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