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防疫攻略——來自派出所的微故事
59歲社區老片警和他戰友的凌晨“逆行”
人民網上海1月27日電(韓慶) 今天一早,普陀一個小區在完成所有篩查工作后正式結束封閉,居民們的生活被短暫按下暫停鍵后,正式重啟,大門再次敞開。開心的笑聲+閃光燈,連續奮戰多日的防疫志愿者們紛紛舉起手機,拍照留念。
普陀公安分局長風新村派出所59歲的老社區民警何毓德和他的5位戰友,順利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使命,長長地舒了口氣。
“凌晨就位,趕在居民上班前”
1月13日凌晨,根據防疫部門要求,普陀某小區需進行封閉篩查。熟睡中的老何接到單位通知后,第一時間趕到小區。“馬上就有上班的居民要出門了,我必須馬上進去做好解釋工作”“你們放心,我身體沒問題,作好長時間‘作戰’準備了”,簡單和同事交代幾句后,老何換上防護服,進入小區配合防疫部門開展篩查工作。
果然,到了6點,天剛亮起來,居民開始陸續下樓。老何和防疫志愿者們來到大門口一一作起了解釋。居民們看見穿著防護服的“何警官”,又聽到小區要封閉篩查,氣氛瞬時緊張起來。
老何趕緊安撫大家,“先戴好口罩回家等通知,和單位說明情況,等篩查結束,一切恢復正常。我會在這里一直陪著大家”。同樣的話,老何一早說了幾十遍。因為是居民們熟悉的片警,居民也都能理解、十分配合,聽了老何的話,都乖乖的轉身回家等待篩查。
19個點“這才是阿拉精細化管理”
一個有2000多戶居民的老小區,如何安全、高效地完成全員核酸檢測?這是擺在防疫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第一輪核酸檢測,由于時間倉促沒有完全規劃好,部分居民還因等候太久出現了怨言。這時,一名老社區民警扎實的基本功充分發揮了作用。
“把小區檢測點分成這樣的19個,我向所里再申請幾位同志進來增援。我們用喊話器通知大家分批次下樓,減少等待時間,門口安排志愿者引導居民到各自的檢測點,做完就回去。剩下的55位行動不便的居民,我們最后一一上門做檢測”。老何與居委干部商量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很快,所里增援的另外5名同志進入了小區,核酸檢測的安排也根據老何的建議進行了優化。居民們等待時間短了,交叉感染的風險也大大減低,居民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這才是阿拉精細化管理”。
巧設臨時“分揀點”快遞外賣送門口
小區長時間的封閉篩查,居民快遞和外賣量激增,漸漸開始出現包裹拿錯、快遞丟失的情況。
老何接到群眾反映后,想出了在小區內設置臨時快遞“分揀點”的辦法。
門口負責接收快遞外賣的志愿者先用油性筆在外包裝的顯眼處寫上收件地址,接著用平板拖車,集中送到50米外的臨時分揀點。
分揀點的志愿者按照包裝上的地址信息將某幾個段號范圍內的快遞集中放在對應的置物架上。
最后,再由負責送件的志愿者開著電動三輪車將快件逐一送到居民樓門口,居民只需下樓就能取到自己的快遞、外賣。之后,再也沒有居民反映自己的快遞、外賣丟失。
146位老人不會網絡購物,需要安排送餐;封閉篩查期間寵物的外出問題…….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問題都在老何的“大智慧”下,一一得以解決。在這期間,老何還和戰友們共同渡過了一個難忘的“政治生日”,一起在黨旗下重溫了入黨誓詞。
老何累得倒地就睡
防護服、護目鏡、手套、口罩、鞋套,這樣的五件套老何和他的戰友們往往一穿就是十幾個小時,但大家都不曾喊過苦、叫過累。
擔心頻繁穿脫防護裝備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工作時間里他們很少喝水,有時忙起來更是忘了喝,往往一整天喝不足一杯水,錯過飯點也是家常便飯。累極了就穿和著厚厚的防護服在臨時休息點瞇一會。
也許老何和他的戰友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個民警,但一旦穿上白色的防護服,他們就成為了上海防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