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兩會︱張潤斌代表:數字化轉型勿忽視中小企業的“有心無力”
“很多中小企業也想數字化,卻沒有這方面的實力,受到資金、人才等多方面的限制。”上海市人大代表張潤斌坦言,在上海全面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大背景下,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更應該受到關注。
“如果說大型企業是數字化轉型的引領者,那么中小企業就是數字化轉型的中流砥柱,只有確保更多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不掉隊,才能真正實現全面的數字化轉型。”張潤斌是上海致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當選為市人大代表后,一直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布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0)》顯示,目前我國還有89%的中小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的探索階段,真正享受到數字化‘紅利’的中小企業并不多。”張潤斌說。
在調研中,張潤斌發現,很多中小企業也有數字化的想法,卻沒有數字化的實力。由于資金、人才、技術缺乏等因素,轉型成本太高,部分中小企業深受“不會轉、不敢轉、不能轉”的困擾。另一方面,市面上缺少適用于中小企業專業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企業在轉型過程中也遇到轉型中斷甚至失敗的情況,造成資源浪費、項目延期等,甚至影響企業的生存。
對此,張潤斌提出三點建議:
首先,改變中小企業數字化過程中“有心無力”的情況。由相關部門牽頭、行業協會參與,選擇市場上的優質數字化服務企業,建立一個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資源庫,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簡單標準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決策門檻,讓企業拿來即用、即用即見效。同時,和數字化服務平臺達成合作,面向中小企業推出免費試用、上門培訓、評價反饋等服務,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
其次,改變中小企業數字化過程中“有力無心”的情況。推動產業園區進行智慧化升級,為園區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數字化產業園,用數字化工具推動產業園區發展,給園區的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跑道上賦予“外力”,加之企業自身轉型需求的“內力”,加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動力。
再次,改變中小企業數字化過程中“無心無力”的情況。鼓勵企業與高校共建“聯合實驗室”“教學工廠”等,創新校企合作模式。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需要學校、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參與,促進企業、行業協會與高校、科研機構進行深度合作,降低企業的研發投入和試錯成本,助力科研成果快速轉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