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集中隔離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他們用辛勞給市民帶來健康祥和
歡度新年,抗疫一線的他們依舊忙碌
辭舊迎新之際,上海多措并舉加固疫情防火墻,應對“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新冠疫情防控雙重壓力,全市抗疫一線工作人員堅守崗位,用汗水和辛勞,為市民換來健康、祥和的元旦迎新。元旦期間,記者走訪醫療機構、集中隔離點內的抗疫人員,記錄一線見聞。
核酸檢測窗口:假日值守保證市民便捷
“元旦期間要做個核酸檢測,有的醫院有時間段,這里的核酸檢測24小時不停歇。”市民周先生來到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核酸檢測點,輕松采樣等待結果,“醫護人員不容易,他們的付出換來市民的便捷。”元旦當日下午,華山醫院核酸檢測窗口依舊有人陸續來采樣,直至晚上10時多,還迎來當日小高峰,“24小時采樣了800余人,晚10時多的高峰段就有200余人。”值班護士倉佳婕告訴記者。
今年元旦,倉佳婕上中班,“對我們來說,兩年抗疫經歷已經成為常態。”不少護士姐妹因久站、重復動作患上了職業病——網球肘、腱鞘炎和腰椎間盤突出癥,她們也摸索出一套全副武裝的“裝備”,長期站立穿好彈力襪,戴好腰托和護膝,下了崗有時間就去做做理療康復。
再苦再累沒人說放棄,因為“防疫就是命令”。主管核酸檢測的錢姿斐感慨這兩年護士們的付出:2020年她參與援鄂,此后無論是突發采樣、進博會保障還是日常工作,10人急診采樣小分隊一直處在高強度工作狀態中。“每次收到指令,幾乎沒有人請假,大家都知道這是自己的職責所在。”
一轉眼已是半夜,來采樣的人反而多了起來,倉佳婕規范的動作行云流水,但腿站得有點麻了,手也有點酸了,趁著采樣間隙聳聳肩、小幅度扭扭腰,盡量不讓自己身體長時間僵硬。“那么晚了,你們醫院還有核酸檢測,真的很周到!”來檢測的孫女士掛完號采完樣,為窗口里的倉佳婕豎起大拇指點了個贊。
隔離點精神衛生醫生:送上漫長隔離中的一絲慰藉
與顧俊杰通話時,他身后傳來的電話鈴聲此起彼伏,幾乎未曾停歇。新年首日,這位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疾控精神衛生分中心心理危機干預辦公室負責人正在區內位于茅臺路的一處醫學隔離點工作。
去年12月30日,他進駐該隔離酒店,“本輪我將在1月13日結束工作,算上此后的隔離期,恰好能趕上回家過春節。”他笑道,“這是第一次在隔離酒店過元旦,平平淡淡、忙忙碌碌,但也收獲不少。”
兩年前,顧俊杰作為上海市第9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前往武漢,在方艙醫院為患者送去心理干預等幫助;如今,再次近距離與隔離人員打交道時,他別有感觸,“當時面對的全都是確診患者,現在偶爾有境外輸入的陽性病例,大家的心態不同,但都會有一些苦楚、煩悶與疑惑。作為精神衛生領域的醫務工作者,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予一些慰藉和幫助。”
去年12月31日晚10時許,接機場通知,一批隔離人員到達隔離點。顧俊杰與同事們立刻投入工作——入住客人身份信息核對記錄、防疫用品與醫療物資清點發放、注意事項告知單填寫轉錄……在忙碌的工作中,2022年到來了。下轉◆2版
元旦凌晨1時許才睡下的他們,清晨7時又早早起床,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今天共有20位人員解除隔離,此后的居家觀察、核酸檢測等內容我們也要做好告知溝通。”顧俊杰說,看似瑣碎的細節需要耐心和細心。“疫情發生后,長寧區快速成立了心理干預小組,為隔離點人員提供幫助。哪怕是短暫的核酸檢測時間里,與他們共情地說上幾句話,或許也會成為漫長隔離中的一絲慰藉。”
社衛中心醫生:家門口的接種點為居民提供方便
元旦凌晨,虹口區歐陽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辦公室主任沈嘉暉一大早就前往社區接種點,為周邊居民接種疫苗。一位50多歲的居民有些不好意思地問:“我不知道怎么申請打疫苗,能不能幫幫我?”沈嘉暉立刻上前幫助他申請接種碼,打完疫苗后,男子猶豫片刻,又開口問沈嘉暉:“我做了核酸檢測,怎樣才能看到報告?”她二話不說,耐心地教他如何通過健康云查詢核酸檢測結果,男子連聲感謝。沈嘉暉擺擺手:“小事小事,新年快樂!”
截至下午4時,有近50名周邊居民來接種疫苗,不少是家長陪同孩子來接種,家門口的接種點讓他們感到很方便。“我們是全年無休,平常門診不間斷,節假日防疫工作也不能放松。”沈嘉暉說,1月15日,她還將進入隔離點工作。
疫情期間,病房醫護的工作量也增加了不少。除了消毒、記錄、參與疫苗接種等防疫工作外,不少患者因疫情不方便往返醫院,住院時間延長,又沒有家屬陪護,難免情緒低落或煩躁,需要醫護人員額外的關愛和疏導。歐陽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一位80多歲的奶奶,因腦梗后遺癥需要康復,已經住院一個多月了。奶奶有語言障礙,病房醫生王琨卻能敏銳觀察到她的喜怒哀樂,將家人做的飯定時送到她床邊安慰她,還常和她玩拍手游戲逗她開心。
元旦當天,王琨和奶奶玩游戲時,送了她一枚大紅色的平安符荷包,祝她新年快樂。“奶奶特別高興,一直攥著荷包不肯放下來。”王琨笑道,“我們已經相處得像家人一樣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