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新的道與韻 長寧區藝術創新團隊終期成果展示會舉辦
人民網上海12月22日電 12月20日,“長寧區藝術創新團隊終期成果展示”活動在上海市延安中學舉行。
創新團隊是區委組織部為建設區域人才高地而搭建的一個團隊創新發展的平臺,長寧區教育局為了創新人才發展模式、建設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積極響應區委號召,于2018年9月開展了長寧區教育系統新一輪(2018-2021)創新團隊的申報選拔工作,音樂特級教師孫丹青領銜的“《學校藝術文化創意園建設的行動研究》開拓團”獲批了為數不多的區委層面的創新團隊。
參與此次終期成果展示會有上海市名師基地主持人曹建輝、“雙新”教材副主編顏悅、上海師范大學教師教育部主任李嘉棟、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副總編輯唐云松、長寧區政府人社局領導馬駿、新華街道辦事處負責人王嵐、長寧區教育局組織科人才工作負責人金家華、長寧區教育學會會長陳晞。同時,十所創新學校的校長也悉數到場,他們是李德元、鐘楊、湛宣進、陳紅、施雯、呂華瓊、周珣、顧悅。出席會議的還有長寧區藝術創新團隊的常任專家包菊英、沈民岡、張纓、朱怡佳以及全體創新學員。長寧區音樂教研中心組、學科帶頭人項目組等區域骨干教師也紛紛列席。
展示會的第一個環節是954660《音樂教育新探》的新書揭幕。該書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對新課程的理念作了深層次的剖析,也對新教材的課堂實施作了創新性的實踐,它以研究報告、論文、案例、教案、隨筆等形式,反映了中學音樂學科的教學成果。
成果匯報環節中,長寧區藝術創新團隊領銜人孫丹青以高度凝練的觀點,向市區專家領導、創新學校校長匯報了2018年-2021年的工作進展與創新成果。匯報包含“項目運作”與“項目研究”兩大方面,分別折射了創新團隊在研究方略與研究內容上的工作思路。“研究方略”突出了“專家援助——導師幫助——同伴互助——學員自助”的研修模式;“任務驅動策略、網絡交流策略、合作共享策略、化整為零策略、師訓聯動策略”的研修策略;“區域-學校-課堂”的技術路線以及“一條龍、兩方向、三結合、四標準”的研修特色。最為跳眼的是創新團隊的“研究內容”,每所學校鎖定一個創新方向,它們是延安中學的民樂一條龍、天一小學的音樂鈴聲、天山初中的綜合課程、婁山中學的改良京劇、瀘定中學的家校互動、復旦初中的信息評價、天山二中的博趣劇場、姚連生中學的創意評彈、江五小學的兒童歌舞劇、復旦中學的音樂熏導,彰顯了“創學、創作、創發、創設、創用、創新、創辦、創編、創立、創建”的創新特色。
當天發布的研究成果分為靜態成果和動態成果。靜態成果有充滿創新睿智的書籍和畫冊、科藝產品和學習資料、獎狀和證書;動態成果則是現場栩栩如生的錄屏播放和深情款款的現場介紹,包括創新課程的設置、創新教材的編寫、創新教法的模式以及由課堂所輻射的創新校園文化,它們以進行時態,發揮著持續的創新效應。
長寧區教育學會會長陳晞在發言時認為此次藝術創新的成果集中體現在著書和“十創劇”。著書的封面設計就是美的傳遞;十所學校的創新劇更是內容豐富、成果累累,把長寧的藝術教育風采展示無余;十所學校是十顆創新火種,要使它們推動整個長寧區的藝術審美、再創學生藝術創造力的佳績。
天山初中的陳紅校長代表十所學校發表感想時,先意味深長地設問:什么是藝術?如何誘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學會對藝術的表達。從校長的角度就是要進行師資隊伍建設,可以從營造校園環境、構建藝術課程、打造師資隊伍、聘請專家培訓、尊重老師個性幾方面進行操作。
長寧區政府人社局馬駿局長在發言中用了四個關鍵詞進行了總結——“感謝”各位老師對人才工作的支持,“傳遞”區委區政府對人才的重視,“肯定”藝術創新團隊的高端和規范運作、顯著成效,“希望”團隊響應中央和上海市人才會議精神,后續參與更多項目,為人才工作做出更大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