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打通七成骨干河道水上斷點,形成連續貫通、水清岸綠、生態宜人的濱水開放空間
為市民打造家門口的河畔會客廳
今年9月,沈海高速以東的淀浦河北岸,一段后退6米的圍墻,見證了松江區內35條骨干河道的全線貫通。
松江成為上海率先打通所有骨干河道的區域,成為全市骨干河道“破繭成蝶”的一個縮影。
截至目前,上海226條骨干河道中的七成已成功打通水上斷點,其中相當一部分也打通了岸上斷點,打開了市民美好生活的空間。
根據《上海市骨干河道布局規劃》,上海共有226條骨干河道,總長3687公里,包括71條主干河道(流域骨干河道、湖泊或區域主要的引排水通道)和155條次干河道(對主干河道在引排水、航運等方面起重要聯系作用的河道)。以往判斷“骨干”與否,更多依據的是河道在防汛除澇、水資源配置、航運、農業生產等方面的功能。
其實,骨干河道還承擔著重要的生態景觀功能,在上海形成了一帶(濱海景觀河帶)、三環(內環、郊區環和崇明環)、三湖(淀山湖、火澤蕩—大葑漾、滴水湖)、多射(由中心城區向外圍發散的以射線狀為主的生態景觀河道)的生態景觀水系。
隨著上海“一江一河”岸線的貫通和開放,公眾也對骨干河道的生態景觀服務功能滿懷期許,他們希望自己的“家門口”就有“最美河道”和“最美河畔會客廳”。然而,截至2020年底,全市尚有60余條骨干河道存在未打通的斷點。
“這要求我們轉變傳統的治水理念,既要打通河道斷點,也要打通岸上斷點,水岸同治,讓市民能夠切實親近、享受到生態環境治理的成果。”上海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骨干河道在保障城市安全等傳統功能之外,要打造連續貫通、水清岸綠、生態宜人的濱水開放空間,承擔起讓民眾有獲得感、幸福感的新使命。
水清岸潔是貫通濱水空間的基礎。“十二五”“十三五”期間,上海持續推進骨干河湖水系建設,開展了以蘇州河、金匯港、潘涇、磚新河、中運河、環島運河、淀浦河、浦東運河、瀏河等為代表的骨干河道綜合整治。
淀浦河南側的支流西羅浜原本是一條斷頭河,夏季高溫時,水體容易出現發綠等富營養化狀況。2018年起,通過新開河道、拆壩建橋等措施,河道往南與唐家浜溝通,增強水動力的同時,也解決了支流污染對淀浦河的影響。近年來,淀浦河松江段的水質長期穩定在Ⅳ類及以上。
當前,吳淞江(新川沙段)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內的新誼河、新塘港等骨干河道正向著全線貫通的目標沖刺。根據規劃,到2035年,上海所有骨干河道上的斷點都要打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