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靜脈產業,一座“無廢城市”呼之欲出!
藍天常在,綠水長流,魚翔淺底,繁星閃爍……這是新時代美麗嘉定的模樣,也是嘉定人向往的美好生活。近年來,從城市到農村,從社區到街頭,從推行生活垃圾分類開始,一場“無廢城市”創建行動正在嘉定展開。
簡單說來,“無廢城市”創建主要聚焦解決固體廢物問題。今年7月,嘉定區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嘉定區2021-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及未來3年內將以“資源化、減量化、協同化”為核心,集中解決當前固體廢物處置能力和結構性矛盾的短板,深化垃圾分類提質增效,推進各類固體廢棄物協同處理處置,提高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水平,推進嘉昆太區域固體廢物聯防聯治。
在此背景下,嘉定城發集團主動布局靜脈產業(即垃圾回收和再資源化利用的產業),通過引入、扶持相關企業,打造嘉定區靜脈產業園,推動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經濟模式,向“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環經濟模式轉變,實現生活和工業垃圾變廢為寶和循環利用。同時,積極開展青少年垃圾分類科普活動,助力嘉定創建“無廢城市”。
培養“主攻手”,打造靜脈產業園
什么是靜脈產業?區別于生產、流通、消費等“動脈產業”,靜脈產業是以保障環境安全為前提,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目的,運用先進技術,將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轉化為可重新利用的資源和產品,實現各類廢物的再利用和資源化的產業。
位于嘉定北部、距離嘉定中心城區12公里的上海嘉定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就是將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轉化為可重新利用的資源和產品的“轉化站”。該中心是目前嘉定垃圾處置體系布局的“主攻手”,也是嘉定區靜脈產業園的“核心成員”。
前不久,記者在上海嘉定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的中央控制室看到,工作人員正在電腦前操控多條垃圾焚燒線,垃圾坑池、垃圾入爐量、焚燒爐、飛灰處理、煙囪排放等相關數據,在大屏上實時滾動。
只見工作人員發出燃燒控制指令后,垃圾立即被以液壓式加料器設定的速度推入焚燒爐內,爐內垃圾在爐排上不斷攪動,最終形成一道耀眼的“火線”。“所有垃圾都會在高溫爐膛內歷經干燥、燃燒和燃燼三段過程,最高溫度可達850℃以上,先進的燃燒工藝可確保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實際排放遠低于排放標準。”上海嘉定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生介紹,經過焚燒處理,原本廢棄的垃圾能轉化成寶貴的電能,同時并入電網供電,每天上網電量已超過65萬千瓦時。
此外,生活垃圾焚燒中產生的余熱還可以作為餐廚垃圾、廚余垃圾處理廠、固廢處理等備用熱源,實現能耗的最小化。未來,還計劃利用余熱產生的蒸汽和余熱發電兩種方式,來實現靜脈產業園區內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并充分利用可以作為能量的廢物,解決部分能源的來源問題,節省處理費用,增加凈利益,提高整個園區的經濟效益。
自2017年上海嘉定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建成以來,每天有1800噸來自全區的垃圾被運送至此,經過處理最終可實現垃圾減量85%。“上海嘉定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的上海嘉定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承擔著嘉定區生活垃圾末端處理的重任,周邊還有建筑垃圾等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末端。從綜合處置方面來看,該區域是固廢處理及資源能源利用產業鏈相對完善的綜合處置中心。”王永生透露,未來,嘉定城發集團將以上海嘉定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為主體,加快打造低碳循環、科創科普、智慧生態的嘉定區靜脈產業園,通過物流或能流傳遞等方式,把不同工廠或企業連接起來,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生組合。
引入骨干企業,提升固廢處置能力
在嘉定區靜脈產業園中,既有“主攻手”,也有能打配合的“盟友”。今年初,嘉定區靜脈產業園固廢資源化利用項目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1億元,總規劃用地面積2.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5097平方米,擬建兩條固廢綜合利用生產線,日處理總量可達2000噸,滿負荷運行年可處理固廢約70萬噸。
“固廢資源化利用項目建成后,將更好解決焚燒發電廠爐渣處理難題。”王永生告訴記者,通過該項目加工后的爐渣,可根據不同需求添加不同比例的輔料,再經高壓成型等工序生產出免燒高強度環保建筑用磚,可使爐渣得到綜合利用。
不僅如此,該項目還將協同處理上海嘉定城發環保污泥處理有限公司普通飛灰,以及嘉定水務發展有限公司下屬自來水廠污泥,并形成固廢綜合資源化利用產業鏈,促進固廢綜合利用處理的產業化發展,提高其資源化利用率和處理水平。
除了目前已有項目和已開工項目,嘉定城發集團還規劃引入飛灰處理企業。“依托這些企業,我們未來計劃在靜脈產業園范圍內實現物料、電、蒸汽、水的梯度循環。”王永生如是說。
根據計劃,預計到2023年底,嘉定將初步建立“無廢城市”綜合管理制度和技術體系,在固體廢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明顯進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總量趨零增長、主要農業廢棄物全量利用、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水平全面提升、危險廢物全面安全管控、非法轉移傾倒固體廢物事件零發生,培育一批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骨干企業。
構建科普平臺,化解“鄰避效應”
“無廢城市”創建主要聚焦解決固廢問題,其創建的難點本身也反映目前固廢處理處置面臨的難題。其中,“鄰避效應”是“無廢城市”創建在社會層面存在的瓶頸。畢竟,“無廢城市”建設就是要源頭減量、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置各類固廢,這就離不開建設城市固廢集中處理基地。而這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在選址上往往會因“鄰避效應”而受阻——公眾不愿意把固廢處置設施建在自己家的附近。
如何促進社會轉變觀念,化解“鄰避效應”?記者從嘉定城發集團獲悉,目前集團正積極打造科普教育平臺,通過深入開展“跟著垃圾去旅行”“廢棄物創意設計”“環保教育宣傳”等特色系列文化活動,向市民傳遞可持續生活理念,關注資源回收再利用,讓綠色理念深入人心。
“如果垃圾焚燒爐停止運行,3天后嘉定的垃圾就將無處可去了”“原來,生活垃圾燒完還能做成磚頭”“我們的椅子竟然是垃圾做的”……前不久,在上海嘉定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內的上海新時尚·垃圾分類科普館,嘉一附小的學生們一邊參觀科普館,一邊發出感嘆。
這家獲評“上海市示范性科普場館”的科普館,依托現有垃圾處理設施,定期在節假日向市民開放,開展垃圾分類體驗之旅。在寬闊明亮的科普展廳,桌椅等家具幾乎都是由玻璃、瓶罐、廢紙等廢棄物回收再造的,令人耳目一新。
此外,各類科技感十足的互動體驗游戲,也讓參觀者進一步了解垃圾的產生、分類和循環利用等各個環節。“參觀完科普館,讓我知道了為什么要垃圾分類,以及建設垃圾處理基地的重要性,回家后我要把學到的知識告訴家人和朋友!”學生小陳說道。
截至目前,該垃圾分類科普館已累計接待參觀人數逾20萬人次。“希望通過搭建循環經濟交流平臺和宣傳教育基地,宣傳循環經濟理念,引導更多市民共同參與循環型社會建設。”垃圾分類科普館黨員志愿者金逸雯表示。
(來源:上海嘉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