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擊走私與社會科普結合 罰沒物豐富博物館
打擊走私與社會科普結合
讓罰沒物豐富博物館展品
本報訊(記者 李曄)作為全國最大的海運、空運口岸,上海始終保持對瀕危物種走私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但過去,被罰沒的走私物品多采取封存和銷毀等處置手段。近期,上海海關與上海市農業農村委簽訂合作備忘錄,并移交了123件海關罰沒的玳瑁、珊瑚、鯨牙等水生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這些物品隨后被移交至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保管展陳。
根據相關規定,除了取得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的物種及其產品外,通過貨運、郵遞、快件和旅客攜帶等方式進出境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的行為均屬違法。
上海一直是各類物品企圖走私進境的最大口岸之一,僅今年3月,上海海關就連續查獲多起。如3月19日,上海吳淞海關緝私分局立案調查一起象牙制品走私案,該案系“索菲亞海洋”輪上12名船員將象牙物品藏于折疊傘中、佩戴在衣服夾層或縫制于貼身衣物上,企圖蒙混過關,最終被關員發現,查獲象牙制品64件共計2000克。3月23日,上海郵局海關又依法扣留了一對郵遞進境鹿角,鹿角角長約1米,經上海野生動植物鑒定中心鑒定,該物品為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馬鹿的鹿角。
據了解,對于海關涉案財物,通常有公開拍賣、定向變賣、移交主管部門處理、銷毀等處理方式。對于罰沒的文物、瀕危動植物及其制品等,海關一般移交給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理。但由于移交通路并未完全打通,不少查獲物品會暫存于海關扣押走私貨物的倉庫內。今年,上海海關開始探索建立罰沒瀕危水生動植物制品移交機制,并于本月與市農業農村委、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一起,研究制訂詳細的鑒定、留證、出庫、簽字確認等操作流程,簽訂三方移交合作協議,將打擊走私與生物多樣性、外來生物環境演化等社會科普內容結合,進一步豐富航海博物館展區展示品的種類。(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