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首次批復同意,上海港又要發力了!
11月18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暫時調整實施有關行政法規規定:自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在臨港新片區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
記者采訪了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業內人士與專家獲悉,這兩項調整意味著外資船公司能在部分港口開展沿海捎帶業務,進一步彰顯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決心,有利于上海港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對臨港新片區而言,這也是國家層面調法調規的首次落地,有助于開展更高水平的制度創新和更大程度的風險壓力測試。
用足上海港優勢,做大蛋糕
根據批復,國務院在臨港新片區內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國際集裝箱班輪公司利用其全資或控股擁有的非五星旗國際航行船舶,開展大連港、天津港、青島港與上海港洋山港區之間,以上海港洋山港區為國際中轉港的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試點。
而按原先的相關規定,外資企業的船舶不能經營中國港口之間的運輸業務。“這涉及主權、本國航運業保護等一系列考量,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多是如此規定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這就導致,有沿海捎帶需求的貨箱,從北方港口運出后必須繞道釜山港等地,再停靠上海港。既浪費燃油,進出口運輸、報關等手續亦耗費大量成本與精力。出口北美等地的貨箱,則直接與上海港無緣。
上海港位于東北亞核心,地理位置優越。馬士基、達飛等國際船公司巨頭曾表示,若非囿于政策限制,他們更樂意將資源配置在上海港。
此次調規后,這些外資船公司都會將手中貨箱資源更多地向洋山深水港傾斜。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特殊綜合保稅區處(航運處)相關工作人員呂宏均表示,他們已第一時間將消息轉發給世界排名前10的船公司,收獲了熱烈的反響。可以預見,這些船公司將優化國際貿易網絡布局,設計更多在上海港中轉的航線,進而增加洋山港區集裝箱吞吐量,提升樞紐港能級,形成內外循環的關鍵鏈接。同時,燃油的節省也有助于“雙碳”目標的實現。
而外資船公司的參與,會不會影響中國企業的發展?呂宏均說,當前國際航運市場非常“火熱”,貨箱可謂供不應求。本次調規,更多的是“將全行業的蛋糕做大”,短期內不會影響國內企業開展業務。長期來看,更開放的、有序競爭的市場,更有助于企業優化自身,健康發展。
為沿海捎帶、中轉集拼提供保障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中明確,進一步完善啟運港退稅相關政策,優化監管流程,擴大中資方便旗船沿海捎帶政策實施效果,研究在對等原則下允許外籍國際航行船舶開展以洋山港為國際中轉港的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
上海市委研究室經濟處副處長宋鵬霖說,本次兩條例的調整,為該項政策的落地掃除法律障礙,洋山特殊綜保區將再度實現功能升級。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法律障礙掃除后,還需有關方面的配套加持。上海前灘新興產業研究院院長、首席研究員何萬篷則提出,臨港新片區要結合市場主體的場景,把特殊政策落實、落細,使之細則化、具象化、可操作。
對此,呂宏均表示,馬士基、達飛、地中海、長榮等參與、今年8月成立的“上海港東北亞空箱調運中心”,以及臨港新片區持續完善中的金融、貿易、服務配套功能,都將為外貿沿海捎帶業務、國際中轉集拼業務的開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反過來看,調規的落地也能帶動空箱調運中心的集裝箱歸集調配能力,緩解國內用箱矛盾。
新片區改革創新得到更強法治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調規是國務院首次批復臨港新片區調整實施有關行政法規規定。
記者了解到,此前各地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在國家層面的調法調規落地后,在企業設立、經營許可、進出口貿易等領域得以進行更大力度的改革創新。臨港新片區此次確立了類似的單獨調法調規路徑,管委會制度創新和風險防范處相關負責人徐夢飛告訴記者,從國家層面得到了更大力度的法治保障,臨港新片區的改革創新可以更為有力地推進,為國家試制度、探新路積累更多先行先試經驗。
這也是《總體方案》中提到的“新片區的各項改革開放舉措,凡涉及調整現行法律或行政法規的,按法定程序經全國人大或國務院統一授權后實施”的進一步落地。徐夢飛說:“一些制度創新因涉及國家事權,推進起來有阻力,現在可以說,這條路能走通了。”
“對于新片區而言,授權是充分的。”何萬篷說,“事權及時、精準地自上而下‘放’,更要求能自下而上高效、務實地‘接’。不要讓政策閑置,要用足、用活、用準,讓市場主體受惠。”目前,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正加快研究需要全國人大或國務院調法調規的領域,推動差異化制度創新探索,推進更深層次的壓力測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