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99久久精品无码一,AV综合色无码不卡,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城市工作室丨楊浦:建設“四高城區”,開創人民城市新局面

2021年11月08日13:22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100多年前,楊浦濱江廠房林立,機器轟鳴聲中,近代工業的篇章在此落筆。100多年后,機械聲漸漸遠去,新一代創業者、建設者的腳步聲鏗鏘有力。百年紡織廠房變身朝氣蓬勃的長陽創谷,煙草倉庫變成悠然閑趣的“綠之丘”,銹跡斑駁的“工業銹帶”成了“秀色可餐”的“生活秀帶”。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殷殷囑托,催人奮進。區第十次黨代會以來,楊浦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和國內外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圓滿完成區第十次黨代會和“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為楊浦在新征程上再創輝煌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楊浦濱江,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為正處在創新發展關鍵時期的楊浦指明了前進方向。今天,楊浦緊緊圍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在創新發展、城區更新、社會治理、黨建引領等方面走出了一條轉型升級之路。

以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優質

一條現代設計街區,在升級發展后成功擴圈,成為規模日漸龐大的三大產業集群聚集區;一片城區綠地,在更新改造后成為技術領跑的“數字公園”,全球領先的數字化應用場景群星閃耀。

近年來,楊浦持續強化核心功能,加快推進濱江、大創智、大創谷、環同濟等四大功能區建設。制定出臺發展在線新經濟數字新基建、推進區塊鏈產業升級發展、促進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等政策,支持數字經濟發展和產業數字化轉型。

“三區聯動”實現城區轉型

從一座大學、一條街、一個社區,到一個“圈”,“三區聯動”串起了校區、園區與社區的智慧與能量,匯成一個同心圓,促“三城融合”迸發創新活力。在楊浦,環同濟知識經濟圈是“三區聯動”的典范,也是知識創造效能的最好例證。

最初,在同濟大學校門口的赤峰路設計一條街上,一批以“同”字打頭命名的設計公司大量涌現。在“三區聯動、三城融合”的理念指引下,楊浦逐步改造周邊空間,引入大院大所,不斷擴大赤峰路的輻射半徑。

如今的環同濟知識經濟圈以同濟大學四平校區為核心,包括赤峰路、密云路、中山北二路、江浦路、控江路、大連路、四平路圍合的區域。這里聚集了3000多家設計企業,3萬余從業者,是國內聚集現代企業數量最多的區域之一,2020年總產出達460億元。

如今重回同濟周邊,曾經聚集29家無證無照小商鋪的260米臟亂差弄堂成為探索未來生活原型、倒逼技術革命的“NICE 2035未來生活原型街”,阿斯頓·馬丁首個海外實驗室、朱哲琴聲音實驗室、好公社社區孵化中心等與“買汰燒”的日常生活完美融合。今年,環同濟知識經濟圈又提出力爭到2025年總產出達到1000億元,打造2.0版本。

從“工業楊浦”到“知識楊浦”再到“創新楊浦”,楊浦創新按下加速鍵。楊浦高質量推進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和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成為全國唯一連續四年被國務院表彰的區域雙創示范基地和全國首批、上海唯一的“科創中國”試點城區。楊浦倡導成立的“長三角雙創示范基地聯盟”被寫入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綱要,并被推選為首任理事長單位。

此外,楊浦加強與區內高校創新平臺、關鍵技術、科研團隊對接,持續強化大學科技園孵化“首站”功能,大學科技園區載體面積擴大至34萬平方米。依托上海技術交易所、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等平臺,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全區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16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73家,均位居中心城區前列。成功舉辦第三屆全國雙創活動周主會場、全球創業周中國站、中小企業數字經濟全球論壇等重大活動,“創新楊浦”的吸引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開創數字經濟新格局

嗶哩嗶哩(B站)、美團、字節跳動……活躍在人們日常應用場景中的App,它們的總部或地區總部紛紛落戶楊浦;優刻得、達達集團、聲網科技……在線新經濟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在楊浦生根發芽。目前,楊浦區已有500多家在線新經濟企業,年總產值近700億元。

楊浦重點打造“一帶、一區、一圈”數字經濟新地標。“一帶”即“長陽秀帶”在線新經濟生態園。今年1月,上海在線新經濟生態園“長陽秀帶”在楊浦濱江正式揭牌,計劃到2025年引進、培育、發展30家以上在線新經濟頭部企業,3000家以上在線新經濟創新型企業,產值規模超過3000億元。

“一區”即大創智數字創新實踐區。目前,這個區域已集聚4000余家企業、15萬知識工作者,去年總營收超過2800億元。“一圈”即環同濟知識經濟圈。楊浦與同濟大學、光明集團等聯手打造“環同濟2.0”,以數字化助推傳統設計產業向創意設計、工業設計、生態設計拓展升級,加速形成上海“設計之都”核心功能區和世界級創意產業核心區。

目前,楊浦以服務經濟為核心、創新經濟為引領的新型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區級財政收入預計達到142.6億元,年均增長5.1%,位居中心城區前列;第三產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4.3個百分點;智力密集型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長分別為12%和15%。

創新服務引企業近悅遠來

在創新的產業發展背后,離不開創新的服務支撐。楊浦注重接納新觀念、包容新事物、支持新創造,大力營造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

其中,楊浦率先推出“政銀通”“稅立方”等一批改革創新舉措,出臺全國首個“政銀通”合作標準,將“楊浦服務”和“楊浦標準”延伸推廣至香港和長三角。長陽創谷入選上海改革開放40周年標志性首創案例。

楊浦區還設立了區政務服務辦公室,各街道成立優化營商環境辦公室,努力營造流程更優、效率更高、服務更好、獲得感更強的營商環境。區域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積極拓展對外合作,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機構累計達到37家。

以城市更新促進城區面貌優美

江鷗點點、碧水悠悠,漫步在楊浦濱江,拿起手機掃一掃老建筑墻上的二維碼,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頃刻即達。在“皂”夢空間,市民可同時感受博物館、手工互動和特色咖啡體驗,在“人人屋”前的粉黛亂子草叢里,人們享受都市中的“曠野自然”。

從一橋一路到濱水岸線,從有形的硬件設施,到無形的城市軟件,近年來,楊浦以人民為中心進行城區建設,城區面貌實現了大變樣。

以人為本建設濱江

“雙十”項目,是楊浦連續多年實施的“路、橋、軌、隧、水、電”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這些年,楊浦完成了周家嘴路越江隧道、江浦路越江隧道、淞滬路-三門路下立交等重大工程建設,軌道交通18號線即將通車,形成了“一橋兩環五線五隧”的立體交通網絡。丹東、大定海、松潘、民星南等四大排水系統建成,消滅了楊浦防汛排澇的空白區域。500千伏虹楊變電站、220千伏政云變電站等輸變電工程建成使用,城區電力供給能力和可靠性持續提升。

在楊浦濱江,“近江不見江”的歷史被改寫,5.5公里岸線全線“解鎖”。工業銹帶的功能屬性來了360度大轉彎:步道、跑步道、騎行道“三道”貫通和“工業遺存博覽帶、原生景觀體驗帶、三道交織活力帶”“三帶”融合。

楊浦濱江南段岸線上,規劃保護保留的歷史建筑總計24處66幢,總建筑面積達26.2萬平方米,除此之外,還有一大批極具特色的百年工業遺存,讓每一個來到楊浦濱江的人,都能夠閱讀這座城市的建筑,感受這座城市的肌理,感悟這座城市特有的歷史文化風貌。

2020年9月25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名單,全國僅有6處入選,上海楊浦生活秀帶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位列其中。

目前,按照“重現風貌、重塑功能、重賦價值”的原則,楊浦濱江已對明華糖倉、永安棧房、毛麻倉庫等諸多歷史保護建筑率先進行了修繕保護。未來,這里還將完成8處公共空間歷史保護建筑修繕工作,面積近6萬平方米。

楊浦將著力創建“世界會客廳”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區、公園城市先行示范區、兒童友好公共空間示范區,努力建設充滿活力、綠色生態、舒適便捷的世界一流濱水公共開放空間。

推進舊改讓居民圓夢

舊區改造,事關城市長遠發展和百姓福祉,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楊浦作為老工業城區,是二級以下舊里最為集中的中心城區之一。“十三五”期間,楊浦區共完成93.45萬平方米舊區改造,3.96萬戶居民受益,“十三五”計劃目標雙超額完成,跑出了舊改“楊浦速度”。今年是楊浦舊區改造的決戰決勝之年,目前已有12個舊改基地啟動生效,9個基地首日簽約率達99%以上,其中2個項目還實現首日100%簽約,楊浦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將于今年全面完成。

舊改加速推進的背后,是創新的運作模式。楊浦采取舊住房成套改造、廚房設施改造、拆除重建等多種方式,全力改善居民住房條件。定海129、130街坊,一塊停滯十多年的毛地,在“一地一策”創新模式下突破舊改阻礙,最終以意愿同意率99.32%順利通過“一次征詢”。

長白228街坊則是突破以往“拆遷”和現有“征收”的常規做法,成功實現三個100%(意愿征詢率、協商簽約率、整體搬遷率達到100%)整體協商征收的歷史性突破。武川路 222 弄在遵循“留改拆”城市更新工作思路下,采取在原址拆除重建的方式,讓7 幢舊住房153 戶居民實現“原地搬新家”,在老地方與新生活“握手”。

除了舊改,楊浦每年還結合美麗家園、拆除重建等項目,讓老舊小區“老得優雅,舊得有味”。

打造“公園城市”樣本

曲徑通幽、微風習習,樹葉的沙沙聲在耳邊作響。細看楊樹浦河道水系,一艘特別的船只在水面上來回巡游。船體兩條長長的“觸角”從船體中伸出,根據河面寬度,將漂浮在河面的浮沫、細碎垃圾等全部吸入體內。

這艘船其實是楊浦區新引進的一款名為“新能源漂浮物智能清理船”的專業設備,被譽為“漂浮物克星”。除了強大的保潔功能,這艘船還可以“變身”,深入到傳統保潔船只難以進入的水深較淺、管線復雜等區域,實現全水域覆蓋作業。值得一提的是,船只采用新能源供電,不產生二次污染。

這樣環保的保潔措施在楊浦隨處可見。近年來,楊浦滾動實施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深化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建立“高校河水”“企業河水”“名人河水”制,區域劣V類水體全面消除,全區11個市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新增河湖水面積約8萬平方米,全區河湖水面率達到9.89%,位居中心城區前列。

“見縫插綠、出門見綠”正于細微處顯現。口袋公園,因面積小、隱于市而聞名,是城市的綠色觸角,也是最靠近居民的“家門口”的綠色。這些年,楊浦持續推進“口袋公園”建設,開展街心花園建設和社區公園改造。楊浦區的唐家塔地區便得益于此。

唐家塔地區有8個小區,住著4000戶居民,其中80%住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工人新村中。這里曾是違法建筑、違法居住、違法經營的重災區,據初步摸排,共有違法建筑10838平方米。經過半年兩輪拆違,唐家塔地區累計拆除違建735處,完成率達243%。63家無證無照經營戶全部取締,破門開店的房屋恢復原貌,87處安全隱患被消除。

違建拆除后,唐家塔地區源泉路上建設了約4000平方米的綠地,種植著香樟樹、白玉蘭、楓樹等大樹,櫻花、桂花、丁香等組成了“四季花圃”,原來“荒原”上的小區有了家門口的綠色公園。

家門口無小事,近些年“垃圾分類”這件小事在楊浦的精細化治理下亦顯成效。以新江灣城街道時代花園小區為例。自2018年8月開始,居委干部和志愿者逐戶登門向居民宣傳分類知識和意義,平均每家人家走了四次;2019年3月開始,他們又開始新一輪上門宣傳;200多名黨員、群眾,以“人海戰術”長期駐守垃圾投放點、指導垃圾投放……

原本每年產生大約5噸的垃圾的時代花園小區,現在每天干垃圾量減半,只有2.5噸。據悉,在2020年全年、2021年上半年生活垃圾分類實效綜合考評中楊浦均位列全市首位。

以推陳出新促進社會治理優化

“材料跑”代替“企業跑”,在楊浦,開辦企業只需要跑一次窗口交材料,后臺就開始對材料進行流轉,實現營業執照和數字證書聯辦。這得益于楊浦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全面提升。

政府的“窗口”在不斷減少,有更多事能在手機屏上“一鍵辦理”。今年,楊浦還在10個行業領域探索開展“多照合一”“一碼亮證”試點,最新上線的“法律服務一件事”服務范圍涵蓋職工權益、家庭糾紛、殘疾人保障等6個子領域事項,并獨創社會救助和法律服務等社會關切的事項“一件事”整合。三年來,楊浦共上線36個“高效辦成一件事”。

首創“三師三顧問”創新治理

“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城”。城運中心的一塊大屏將五角場方方面面“可視化”。3.5萬老年人口,23所大中小學及幼兒園,144個小區、8個園區、25幢商務樓宇……這些數字被一一呈現在指揮大廳的大屏上,連一個窨井蓋也有獨有的“身份信息”,一旦出現問題或者損壞,可以做到及時處置而不影響市民生活。這樣的管理模式讓數字不再冰冷,而是充滿溫情。

楊浦的創新治理還不僅于此。2018年楊浦在全市率先建立社區規劃師制度,邀請12位來自同濟大學的規劃、建筑、景觀專家分別對全區的12個街道,今年開始,對接每個街道的規劃師變成了2位。五角場的“創智農園”火了,它正出自社區規劃師的巧思。

在五角場街道,有一處旮旯舊角,雜草叢生、無人問津,最后在社區規劃師的指導下成了家門口的世外桃源——“創智農園”。種花、種菜、種水稻,春種秋收,村野恬淡的生活在社區即可體驗。家門口的農園,如一根牽引繩,也拉近著僅一墻之隔的創智坊、國定一居民區居民之間的距離。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兩個小區居民打開心門,決定破墻開門,一道“睦鄰門”讓鄰里親情更濃了。“睦鄰門”還入選了中國(上海)社會治理創新實踐十佳案例。

目前,楊浦與復旦、同濟、上海體育學院等高校,探索形成了社區政工師、規劃師、健康師,社區黨建顧問、法律顧問、社會治理顧問的“三師三顧問”協同治理機制,率先實施了“政府提、群眾議、人大定、政府辦”的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表決制,實現了“人民實事人民定”。

楊浦區還形成了NICE2035未來生活原型街、“一脈三園”等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在全市首創樓棟微整治、空間微改造、景觀微更新“三微治理”社區工作法。深入一線、主動連線、永不掉線,知民情、解民憂、聚民智、聽民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讓老年人的生活有所期待

去年,楊浦社會福利院里一群高齡老人們“出圈”了。73歲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92歲的“編花環的女孩”……通過專業團隊化妝造型、攝影、拍攝,年過半百的爺爺奶奶們用精湛的“演技”神還原了多幅世界名畫。今年,楊浦社會福利院的老人們再出“新作”,一曲《輪椅上的舞者》,平均年齡91歲的爺爺奶奶們繼續乘風破浪,雖然坐著輪椅,卻絲毫阻擋不了他們享受音樂的愉快。

近些年,楊浦全面推進“五位一體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深化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形成110項“居家無憂”區級養老服務包項目清單,全區養老床位達到10813張。

同時,楊浦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公共服務穩定就業、培訓促進就業作用,構建分層分類、多元精準、全鏈貫通的創業就業服務體系。不斷優化區域公共醫療資源布局,獲評健康促進區。

楊浦區持續提升基礎教育品質,部市區三方共建“于漪教育教學思想研究中心”,進一步做實做強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四家高校基礎教育集團。加快推進全民健身設施建設,成為首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連續九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力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云南、貴州、西藏“三地七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疫情防控形成強大合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疫情成了全國基層治理智慧化的大考。預約口罩、上門排查、搜集信息、填表格掌握底數……細密瑣碎的工作紛至沓來,考驗著城市治理的邊界。楊浦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團結帶領全區人民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楊浦充分運用城市運行平臺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與參與性,織密疫情防控“一張網”,形成疫情防控的強大合力。

針對購買口罩排隊時間長、人員易密集等問題,江浦路街道打通藥房、居委、居民三個環節,首創官微預約登記。針對返滬人員信息搜集工作,新江灣城街道實地進行“地毯式”收集的同時,僅六天就開發完成“護身福”線上登記和體溫打卡應用程序。針對小區封閉式管理需要,控江路街道充分發揮門磁監控、二維碼開門、電子巡更——“三件套”功能,檢測小區出入口,確保封閉式管理……讓居民真正住得安全,住得放心。

此外,穩步推進平安楊浦建設,加快推進楊浦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切實做好生產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各類安全工作,不斷提高城區本質安全度。扎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順利實現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三年為期目標。

以自我革新促進黨建成績優良

楊浦濱江,曾經的楊樹浦發電廠3號煤炭轉運站如今已經成為濱江黨群服務站,楊浦區“大家微講堂·社區政工師”、“四史”學習教育云端思政課在此拉開帷幕。10分鐘的情景演繹、35分鐘實景訪談互動,線上線下同步的“沉浸式”情境互動黨課喚起人們的歷史記憶,讓大家近距離了解黨領導人民篳路藍縷、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

今年以來,楊浦形成了七條黨史學習教育黨課路線,包括楊浦濱江“秀”帶線、“紅色初心”啟航線、百年大學文脈線、百年市政尋遺線、博覽古今景觀線、社區治理新干線、百年復興時光線。七條線路把書本學和現場學相結合,帶市民沿著歷史的紋路感受紅色基因的傳承。

如果說黨史教育是思想上的黨建,那么四散在城區各處的黨群服務站,則是黨建引領的行動“活畫卷”。

在楊浦濱江5.5公里的公共空間里,開放式黨建服務平臺有9個,統一的外墻標識,集黨建、群團、志愿服務等于一體,真正將服務做到游客身邊、居民心里。

坐落在楊浦濱江的“人人屋”占地僅幾十平米,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這里集中了手機充電、直飲水、醫療急救、圖書借閱等特色公共服務,不僅滿足了濱江跑友的休息需要,也為市民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公共空間,不相識的人們可以聚在一起。如今,楊浦濱江的9個黨群服務站猶如一串珍珠項鏈,閃動著人民城市的光輝實踐。

在楊浦濱江這條“項鏈”上,楊浦濱江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宛若一顆耀眼的明珠。展示館由百年前的祥泰木行里改建而成,它一頭連著歷史,一頭面向未來。展示館的地下層記錄著楊浦濱江的厚重歷史,從舊改中的人物故事、到老弄堂的舊物件,歷史的遺痕安靜存放;往上走則看見當下與未來,電子屏展示著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淵源和發展,隨意翻開屏幕下方的紙質書同樣可以看到。

自今年開放以來,展示館成為楊浦區的黨史學習教育的熱門“打卡地”,僅3月份就接待市民上萬人次,至今參觀人次已突破20萬。還有不少民眾從外地趕來參觀。在今年夏天,一名來自廣東的父親帶著即將去留學的孩子自駕到上海,專門到展示館。他對工作人員說:“我就是想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下我們黨和國家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希望他能在留學時,把這些傳播給外國友人。”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五年來,無論外部形勢如何變化,楊浦不因一時困難而動搖、不為短期利益所左右,始終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團結一心加油干,持續深化拓展“一線工作法”,大力弘揚“四敢精神”,鼓足楊浦“一股勁”,奮力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

未來,楊浦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帶領全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充分發揮戰略機遇優勢、高校集聚優勢、空間載體優勢、雙創品牌優勢“四大優勢”,全面彰顯有情懷、有激情、有境界、有本事“四有品格”,為奮力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加快建設高標準人民城市實踐區、高能級科技創新引領區、高水平社會治理先行區、高品質生態生活融合區“四高城區”而努力奮斗。 

(責編:沐一帆、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