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99久久精品无码一,AV综合色无码不卡,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經濟數字化 上海新亮點

數據驅動、智能協同,構建新一代航天研制體系

唐小麗
2021年10月28日08:28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是上海“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重大戰略,也是面向未來塑造城市核心競爭力。未來五年,上海將整體性轉變,推動“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字化轉型。

即日起,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工作黨委、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與人民網上海頻道合作,聚焦上海經濟數字化轉型,推出一系列具備標桿示范效應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典型范例,打造城市數字化轉型的上海實踐,開辟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的新賽道,跑出上海產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近日,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消息傳來,舉國歡慶!

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的背后,上海航天人功不可沒。其中,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就承擔了飛船推進艙的部分關鍵部件——金屬膜片、上下半球、儲能器等產品的研制、攻關任務。

歷時三年,打造航天離散協同制造工業互聯網平臺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全球制造業孕育著制造技術體系、制造模式、產業形態的巨大變革,各國紛紛制定再工業化戰略,搶占數字時代發展先機。航天制造作為戰略性、高端制造業、制造強國的名片,在航天強國建設的大背景下,通過航天與智能結合,構建“泛在互聯、數據驅動、智能協同”的新一代航天研制體系,既是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必然選擇。

自2018年,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就邀請專業咨詢公司全程駐廠式論證,深化五年數字化轉型規劃,按照“戰略分解與需求分析-業務藍圖與模式設計-技術架構與核心項目設計-實施方案與計劃制定”方法論,歷時8個月完成了數字化轉型總體規劃,形成所級戰略基線。在規劃實施落地過程中,第三方咨詢公司和該所信息化團隊對未來企業信息架構是采用傳統單體架構還是采用微服務架構出現了嚴重分歧。

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副所長、總工程師戴錚表示,“數字化企業轉型和IT技術發展對架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好的架構成功了一半’,要進行標桿對照,成熟案例現場求證,通過借鑒成熟經驗,避免顛覆性變化和重復性投入,重點求證微服務架構在軍工科研企業是否可行,架構未論證清楚之前,一切建設工作暫停。”

為此,所里成立了涵蓋信息化、業務部門、咨詢公司核心人員的架構論證團隊,戴錚帶隊,對當前系統架構的趨勢和應用現狀進行的廣泛調研和分析論證,通過耗時近4個多月,70余人次近20家單位密集調研求證,以及近30次的架構論證研討和技術交流,明確當前處于數字化轉型的機遇期,擬借鑒微服務、中臺、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理念,構建新一代一體化平臺型數字信息系統解決方案。

戴錚提出,平臺建設的目標是打造全業務融合、柔性靈活、自主可控、敏捷復制的新一代一體化平臺型數字信息系統解決方案,把握“數據和業務雙中臺、模型和AI雙驅動、5G和AR雙擴展”的技術趨勢,實現數據創效、知識增值,可支撐未來十年發展。

平臺主界面。圖片均由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提供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平臺于2021年3月29日全面上線,涵蓋七類34個微服務100多個業務場景,覆蓋科研生產和經營管理核心業務領域,在航天離散制造領域率先開啟了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數字化轉型實踐,初步實現業務全在線、過程全透明、信息全追溯。平臺成功入選2020年工信部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點示范和2021年工信部兩化融合貫標試點示范,數字場景入選2020年數博會“十佳大數據案例”。

“平臺+場景+生態”,數字化轉型路線明確

據了解,航天產品具有多品種、小批量、研制批產共線特點,且研制過程技術狀態多變、工藝環節多、質量要求高、協作關系復雜,對制造系統柔性配置、精益質量、全業務融合的迫切需求,亟待構建面向企業全局數據感知、分析和應用新體系。

對此,戴錚表示,企業數字化轉型平臺是基礎,場景是關鍵,生態是方向。“為快速響應業務變化和客戶需求,構建‘平臺+APP’產品開發體系,并強調業務需求牽引,圍繞產品研制流程梳理業務場景,小步快跑、急用先行,論證成熟一個上一個。”

按照“不在落后的管理上做信息化、不在落后的工藝上做自動化、不在沒有數字化和自動化基礎上做智能化”原則,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圍繞航天產品研制“工藝設計-生產管理-試驗管理-資源管理-供應鏈管理-智能檢測-服務保障”全流程,總結、固化經驗知識,重點推進設計制造一體化、工業數據應用、數字化車間建設,打造了七類20余個典型應用場景,形成了多個解決業務痛點的應用APP,應用環節效率提升從20%至10倍不等。

智能云檢測,實現1+1>2的效果

據介紹,“十三五”以來,以運載火箭為典型的航天產品迎來了高密度發射期,任務量年增長30%。從“十三五”期間年審25萬張焊縫底片,到“十四五”預計年審50萬張焊縫底片,單純向勞動力要紅利,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型號研制發展需求和嚴格的質量管控要求。如何提高評片速度,實現檢測環節的“三高”?這或許是每一個無損檢測人腦中都曾閃過的問題。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福音”。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逐步嘗試圖像智能識別技術在航天檢測領域的“落地生根”,大膽實踐了圖像智能識別研究、智能數字射線檢測系統開發,得到了具備圖像篩選能力的智能模塊,海量數據的積累讓系統“耳聰目明”。在無損檢測云平臺建設方案中,由一套通用微服務架構,業務、數據、AI三大核心支撐中臺,模型和AI雙驅動、設備和服務雙擴展四層經典工業云架構,智能識別、遠程診斷、在線閱片、工藝服務、遠程培訓、設備管理、質量統計七大典型應用APP構成的無損檢測云平臺。

基于AI的智能云檢測

智能識別功能在多個型號火箭的不同焊縫數字射線圖像進行雙盲測試,統計圖像缺陷識別準確率90%以上,缺陷漏檢率實現了零的突破。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作為集團公司無損檢測工藝技術中心副主任單位/八院無損檢測技術中心在數字射線檢測技術應用、裝備研發和缺陷圖像AI判讀以及云檢測模式探索等方面已率先開展相應研究,用重要關鍵技術上的突破來撬動全局,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無損“云檢測”模式轉型的新路,通過無損檢測云平臺的構建,以有限投入實現效率、效益提升的最大化,將達到“1+1>2”的目的。

六十余年來,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以“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為己任,以全力建設“國內一流的武器裝備總裝綜測、航天裝備材料與結構研究智造高科技企業”為愿景,已發展成為中國航天和軍工行業的骨干研究所。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