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光芒仍然照耀 上海首次為魯迅巴金辦聯展
上海首次為魯迅巴金辦聯展
他們之間的溫暖仍溫暖著我們,他們的精神光芒仍照耀著我們
■本報首席記者 施晨露
在《隨想錄》的《懷念魯迅先生》一文中,巴金寫道:“每個人都希望先生成為他心目中的那樣。但是先生始終是先生。為了真理,敢愛,敢恨,敢說,敢做,敢追求……如果先生活著,他決不會放下他的‘金不換’。他是一位作家,一位人民所愛戴的偉大的作家。”前天,“薪傳”魯迅與巴金圖片展在徐匯區旅游公共服務中心揭幕,圖文并茂地展示魯迅和巴金這兩位文學大師的友誼和精神傳承,弘揚他們的精神風范。
魯迅和巴金兩位文學大師的聯展,在上海是第一次。10月17日是巴金離開讀者16年的日子,10月19日則是魯迅逝世85周年,選擇這一時間點舉辦展覽別有意義。
展覽分為上、中、下三個篇章。“那個人比別人更認真”是魯迅對巴金的評價,也是上篇的篇名。該篇章追溯巴金與魯迅交往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從少年時在成都讀到《狂人日記》開始,巴金就是魯迅的忠實讀者,《吶喊》《彷徨》《野草》……巴金從一部部魯迅作品中學習寫作方法,安慰自己苦悶的心。參與文學工作后,巴金與魯迅有了直接的接觸,編書、組稿、同席交談,進而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在巴金受到他人質疑時,魯迅堅定地站在巴金這一邊,稱贊他是“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魯迅逝世后,巴金十分沉痛,說“一下子我們就失去了一切”,看到攻擊先生的文章,他甚至憤怒得拍案大叫。
中篇為“我們始終沒有忘記他”,向讀者展示巴金珍藏的與魯迅相關的書刊與物件,其中包括魯迅的部分作品、譯作、魯迅全集、魯迅手稿全集、魯迅編印的圖書,甚至魯迅紀念活動的信封和魯迅頭像的郵票。巴金把接觸到的與魯迅有關的一切,小到一張紙片、一枚郵票,都珍而重之地保存起來。巴金晚年長期住院,在他帶到醫院的書中有一冊袖珍本《魯迅詩稿》,家人說,他在病床上經常翻看和背誦,以此鍛煉記憶力。可以說,魯迅的詩文伴隨巴金一直走到生命的盡頭。
展覽下篇“追隨魯迅的道路”講述巴金繼承和發揚魯迅精神的實際行動。《紀念魯迅先生》《魯迅先生十年祭》《憶魯迅先生》《秋夜》《我認識的魯迅先生》……紀念回憶魯迅的文章,巴金寫了一篇又一篇,“對我他的一生便是一個鼓舞的泉源,猶如他的書是我的一個指路者”。每每站在魯迅雕像面前,或參觀先生曾經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巴金都能回想起與先生相處的點滴,時刻反思和鞭撻自己。魯迅的作品和他的精神力量給予巴金“新的力量和勇氣”,艱難度過“烏云蓋天的日子”。晚年,巴金舉起了“講真話”的大旗,這是對魯迅精神的直接繼承和發揚。
一冊綠色封皮的《夜記》在展覽開幕式上與讀者見面。由巴金提議、魯迅初編、許廣平編定,并由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夜記》,除收入“文學叢刊”外,70年來未再復刻。“《夜記》只寫了這四篇,魯迅突然逝世,《夜記》未及完成。后來許廣平續編《夜記》于1937年出版。《夜記》是魯迅逝世后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有其特別的意義。”上海文史館館員、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巴金研究會副會長陳子善講述了這本小書背后的故事。
“通過史料的鉤沉,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兩位文化巨匠之間的關系,感受到他們之間的溫暖仍然溫暖著我們,他們的精神光芒仍然照耀著我們。”上海作協黨組書記王偉說,巴金先生是我們理解魯迅精神的重要橋梁,通過巴金的特殊視角,感受魯迅精神,“薪傳”二字正是我們今天面對魯迅、面對巴金,需要深入思考的命題。(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