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99久久精品无码一,AV综合色无码不卡,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美食| 健康

“這個病不是世界末日” 上海“記憶門診”讓早衰失憶峰回路轉

2021年09月18日15:37 | 來源:新聞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個病不是世界末日” 上海“記憶門診”讓早衰失憶峰回路轉

  在宛平南路600號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記憶門診,77歲的患者老羅吵鬧著要回家,有時剛說的話轉身就忘了;40多歲的劉芳本以為自己是產后抑郁,輾轉就醫十多年竟被確診阿爾茨海默病……這些或早或晚遭遇“衰老”危機的人,從全國各地來到記憶門診,開始了和時間的賽跑。

  阿爾茨海默病是認知障礙最主要的類型,認知障礙也被稱為老年癡呆。9月17日是中華老年癡呆防治日,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近日,記者走進宛平南路600號,探訪了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記憶門診。

  從“600號畫廊”到“600號月餅”,以往常常出現在調侃中的“宛平南路600號”成了網紅,不再讓人避之不及。在這里工作了近20年的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主任李霞,對這一變化的感受更為深刻。15年前,上海首家記憶門診在此誕生,李霞成為首批記憶門診醫生。15年間,來醫院就診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多了,走彎路的少了。

  記憶門診里的“老小孩”

  “醫生,他一直鬧著回家,能不能讓我們先看下。”患者老羅的妹妹敲開了李霞的診室。此時,他們前面還有好幾位患者在候診,經常遇到這種情況的李霞拒絕了這個“插隊”請求。老羅則坐在了診室一角的沙發上等候,看起來情緒穩定。

  77歲的老羅,患阿爾茨海默病已近10年。據他妹妹介紹,他的身體不錯,就是剛剛說的話很快就會忘,有時候情緒激動,還罵人打人。

  阿爾茨海默病,是認知障礙最主要的類型,約占50%-60%,表現為記憶減退、詞不達意、思維混亂、判斷力下降等腦功能異常和性格行為改變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目前,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至2050年,患者人群將超過4000萬人。

  和很多認知障礙患者一樣,對于“腦子生病”這件事,老羅有些敏感,以至于對看病也有抵觸。醫生一邊安撫他的情緒,一邊詢問最近情況。經過治療,這次看病時老羅已經能和醫生正常交流。結束后,他還特意問了李霞姓什么,不停地和她說“謝謝”。

  “他上一次來就診的時候會混淆事情,這一次好多了。”看完病后,李霞特意囑咐了患者家人不要總想著糾正患者。原來,老羅以前管著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生病后,各項能力下降,有時家人會說他“腦子壞掉了”,老羅很生氣,一來二去家庭矛盾不斷升級。

  “家庭支持和照護者的能力對認知障礙這個疾病很重要,我們記憶門診會關心家庭支持是否到位。”李霞說,認知障礙患者確實是生病了,但有的并不是那么沒有能力,家人也要維護好他們的自尊心。

  也有提前“衰老”的年輕人

  在記憶門診里,來就診的絕大多數都是老年人,但也有少數提前遭遇“衰老”危機的年輕人。

  “認知障礙不是老年人的專屬,其中約有5%的患者是年輕人。”李霞曾接診過多位年輕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只有三四十歲。

  十多年前,劉芳還不到30歲,生完孩子后出現了記性變差、工作能力下降、情緒焦慮等癥狀。一開始以為是產后抑郁,經過兩三年的抑郁治療后,情緒穩定了,也可以繼續上班,但整個人的工作能力一直沒有恢復過來。十多年來,她輾轉到多家醫院就醫,但一遇到事情或是工作太多,就會焦慮、哭泣。

  她是一名財務工作人員,原本可以勝任的工作,生病后能力下降,有時需要家人幫忙才能完成。

  為什么曾經那么優秀能干的一個人,現在變成了這樣?在家人的疑惑和擔心中,她慕名找到了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記憶門診。李霞第一眼看到她時,覺得她看起來有些像抑郁,但認知評分結果卻指向別的可能。

  “這么年輕,認知評分不應該處于臨界值上。”在和患者、家屬說明情況下,李霞為劉芳進行了精準檢查。結果顯示,她大腦內存在老年斑,最終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

  還有一位40多歲的患者,提著行李箱走進了記憶門診。他覺得自己記憶力越來越差,自己的父親就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于是想趁著出差前趕緊來醫院看看,檢查后確診了。

  減少認知障礙就醫的彎路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記憶門診開設15年以來,每年有數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走進這里。

  在2019年的一次數據統計中,李霞驚喜地發現,近些年,輕度認知障礙患者來就診的人數逐年增加,從早期就診人數來看,2019年比2015年增加了96.6%。

  “這說明大眾對這個疾病有了更多的認識和重視,也因為有了記憶門診,大家知道應該去哪里看病。”李霞說,此前很多認知障礙患者看病要走很多“彎路”,因為那時大家對于輕度或者輕中度認知障礙都不夠了解,就會去其他科室就診。

  2007年,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開設了上海首家針對認知障礙的記憶門診。此后,越來越多的醫院、科室陸續開設記憶門診,為出現記憶障礙、大腦功能減退等問題的患者指明了就醫方向。

  社會大眾對認知障礙了解得越多,誤解就越少。

  “在門診,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家庭,就算家里有人生病了,大家也樂呵呵的。經過科學治療,雖然病人還需要依賴人照顧,但相比于之前的吵鬧等,不僅情緒好了,周圍的人也和諧了。”

  雖然情況在轉好,但目前還有大部分輕度認知障礙患者還是沒能及時就醫。從全國來看,100個輕度認知障礙患者中及時就醫的人不到5個。上海的認知障礙診療水平排在全國前列,但也只有20%。

  “在輕度或是疾病風險期進行干預,效果是最好的,這時候還能保持很多能力。”李霞介紹,目前上海正在開展的第五輪上海市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惠民項目中,就包括實施老年人認知障礙風險篩查和干預項目,推進對老年常見慢性病、退行性疾病和心理問題的管理。

  “目前我們在長寧、徐匯、靜安、松江、浦東、閔行6個行政區共十多個街道進行試點,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精神衛生中心、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動,對老年人進行初步篩查,也就是每個老人除了要做身體體檢,還要做‘記憶體檢’。如果篩查出老人處于風險期,可以在社區進行簡單干預,比如控制血糖、做些特定運動等。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這些都是有益的。如果發現老人有癥狀,可以來醫院進行進一步確診,跑一次醫院就夠了,之后可以回到社區落實干預,包括情緒干預、運動干預等。”

  “這個病不是世界末日”

  “怎么會是這個病?”李霞看到過,很多患者和家屬拿到檢查結果時難掩絕望的神情。有人甚至會想為什么不是抑郁,為什么會是“癡呆”,但片子上清楚地顯現出大腦上的老年斑,沒有其他可能。

  李霞說:“阿爾茨海默病是長壽的副產品,如果我們足夠老,可能都會得阿爾茨海默病。我并沒有覺得阿爾茨海默病本身有多可怕,問題在于我們缺乏正確的應對手段。”

  2021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臨近,今年的主題是“知彼知己,早診早智”。“這句話是呼吁我們要了解認知障礙,了解阿爾茨海默病,這也就說明到了今天,公眾還有不了解認知障礙的一面。我覺得公眾最不了解的,就是認知障礙早期的風險狀態。”李霞說。

  認知障礙一開始不痛不癢,確實難以辨別,但也有一些疾病“信號”值得注意。以老年人記性差為例,年紀大了確實記性會變差,但如果發現家中老人以前會變著花樣做菜,現在每天都只做那兩道菜,或是一個特別愛整潔干凈的人,開始不分洗臉巾和洗腳巾,又或是剛買回來的東西又跑去買了一個,如果這些異常情況反復出現,就要有所警覺,及時去醫院做個檢查。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記憶門診也一直有個口號,“從不太早,永不言遲”。

  “這個病不是世界末日。生病了還是要找醫生,哪怕記憶回不來,如果能夠安安靜靜地好好生活,整個家庭也能夠重新建立和諧和平衡。”

  在紀錄片《人間世》中,網友看完認知障礙患者的故事后,紛紛提問如何才能預防。李霞介紹:“絕對的預防方法是不存在的。但有研究表明,如果所有人都能及時修正風險因素,可預防或延緩多達40%的認知障礙,包括防止頭部受傷、限制飲酒、避免吸煙、堅持體育鍛煉等。”

  “和認知障礙的較量,是在和時間賽跑。”李霞說,“如果我們能夠盡量保持住各項能力,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那么我們就是勝利了。”

  (注:文中患者姓名均為化名)

(責編:嚴遠、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