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橋石化:打造安全綠色領先的城市型工廠
今年春天,浦東外高橋,黃浦江邊一根冒了五十年煙的大煙囪徹底“消氣”。這是中國石化上海高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簡稱“高橋石化”)給這根煙囪新做的“手術”:用新技術讓這位1970年起就立著的“老伙計”徹底“消氣”。若不是周圍工廠的煙囪還吐著白煙,誰也不會意識到其中的變化。
盡管只是個并不起眼的小改變,背后卻是大努力:據介紹,2008年,高橋石化投資建設煙氣脫硫項目,計劃一年減少9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原本的青煙經過環保處理,轉化為無害的水蒸氣,形成排到空氣中的白霧。今年3月,為了徹底“消氣”,在煙囪下加裝設備,去除了水蒸氣,達到無色狀態。這套設備耗時1年多建造,每年花銷多增1000多萬元人民幣。
為什么要如此大費周章?“現在居民區與廠區僅一街之隔,和周邊社區和諧相處,建設美麗社區,是高橋石化的使命!备邩蚴箔h部經理沈耀亞說。
這根煙囪即是高橋石化發展的縮影。從艱苦困境時響應國家號召,立起煙囪架起機器提高產量,到現在積極落實節能減排,全力打造安全、綠色、領先的城市型工廠,高橋石化黨委始終以黨建為引領,一以貫之發揮大型國有企業頂梁柱的作用,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正是基于這樣的精神,譜寫了一曲曲壯麗詩篇。
如今的高橋石化廠區,生產管道旁綠茵芬芳,凈化水排放口水質清澈,廠內清潔無異味,宛若走進一座城市花園。今年11月,高橋石化將迎來成立40周年。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高橋石化在“綠色潔凈、價值引領、創新驅動”等戰略引領下,打造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為上海的城市建設做好清潔能源保障。
為國鑄器西方封鎖下的自主創新
高橋石化儲運罐區內,有一幢黃墻紅瓦的低矮舊式小洋房,如今除了外墻的爬山虎,已經再沒有人出入。這里是解放初期,高橋石化前身上海煉油廠的辦公樓,當時煉油廠內僅有6只小油罐、4座破倉庫以及相當簡陋的廢機油處理設施和化驗設施。也就是在這里,上海乃至全國的煉油工業實現了無數第一的突破。
建國初期,一方面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石油禁運,另一方面整個華東和華北沒有煉油工業支撐,而國家急需石油產品,深陷缺油危機是當時最緊迫的形勢。
1953年,為解決市場對油品的需求,上海煉油廠擴建1套年加工能力15萬噸原油的常減壓蒸餾和1套年處理量為6萬噸的熱裂化裝置。這是新中國成立后,依靠自己的力量,設計、制造的第一個煉油工程,代號為“01”工程。
建設期間,承擔施工任務的工程隊中沒有人參加過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很多人連圖紙都看不懂。設計人員和工程團隊迎難而上,圖紙看不懂,就向承擔該項設計的石油設計局的技術人員請教,焊接時眼睛被電弧光刺得通紅也不休息。經過一年夜以繼日的修改再施工,“01”工程終于完工。
“為了建設祖國,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要樹立一切服從計劃,提倡艱苦奮斗精神。”上海煉油廠組織職工學習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某次主題教育文章中這么寫道。這樣為國而生的精神傳承至今,鐫刻在了高橋石化人的基因中,從此把滿足國家戰略發展作為神圣職責。
“01”工程雖然完工,但是問題接踵而來。因加工的原料玉門原油中含有大量的鹽和水,造成換熱器和爐管堵塞,設備腐蝕,團隊需要自己攻克脫水問題。沒有脫鹽試劑,工程師經過600多次試驗,摸索出用廉價的棉籽油皂腳液代替試劑。沒有蒸餾塔,工人就自己徒手建。
“那會沒有電,高3米多的直徑常壓塔,全都靠人力吊裝,用卷揚機一點點推磨,把塔固定在兩根扒桿兩頭吊起來。”已退休的高橋石化老領導傅維道依舊對當年的情形歷歷在目。
就這樣,1958年上海煉油廠提前17個月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規定指標,使原油年加工能力由15萬噸提高到50萬噸。
正是在這種缺技術、少設備的情況下,當年的煉油廠自力更生,自制了大量國家急需的工業裝備。1958年,在缺乏鋼材的情況下,用硬質木材代替,自制24英寸木榨機24臺,完成脫蠟設備,年底共生產出6000噸輕質潤滑油,填補國家需求。
隨后,相繼研發出第一套石蠟發汗裝置、第一套自行設計年處理能力6750噸的氣體分離裝置、第一個自行設計的石油氣裂解制乙烯生產裝置、第一臺年產萬噸的乙烯熱解爐……統計顯示,僅1954至1959年間,就開展了80多項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其中有24項填補了國內空白。
1960年,當時的蘇聯單方面撕毀合同,造成全國性石油產品供應緊張的局面,在城市街頭,經?吹竭@樣的場景:公共汽車沒有油燒,只能在車頂背著碩大的煤氣包行駛。
面對這樣的局面,上海煉油廠工人們感到“汽車上的包袱,就是我們自己的包袱”,并決心甩掉這個包袱!跋蛞话偃f噸煉量進軍!”成為那時最響亮的口號,工人們在裝置上先后進行9次改革,短短3個月年加工能力提高到100萬噸。當時的員工有一句話:“我們什么都可以自己做,什么都能做成。國際上再封鎖,也封鎖不了我們自力更生。”
同樣,高橋石化在化工產業建設中,抓住上海化學工業區的開發機遇,于2001年1月在園區打下裝置建設第一根樁,先后建成年產20萬噸苯酚丙酮、10萬噸溶液丁苯橡膠、20萬噸ABS等3套裝置。其中,年產20萬噸苯酚丙酮裝置成為同期全國最大的同類型裝置,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使苯酚產品質量達到聚碳級,丙酮產品質量達到醫藥級,實現產品升級換代,有力地推動產品出口。
高橋石化還分別與德國巴斯夫、美國雪佛龍、日本三井、韓國SK等國際著名公司攜手合作并成立了9家合資企業。其中,1986年4月,高橋石化成立的上海高橋—寶蘭山有限公司,是加拿大在上海首家合資企業。
鑄國之重器,立工業脊梁。40年間,一代又一代高橋石化人不忘報國初心,堅持自主創新,高橋石化逐步成長為千萬噸級煉油基地和清潔油品生產基地,原油加工能力每年1300萬噸,化工產品生產能力每年50萬噸,由此形成“潤滑油石蠟特色產業鏈”“綠色低碳高新材料產業鏈”“一體兩翼”的戰略定位、主攻方向和業務結構,加快推動提質轉型升級發展。
敢為人先每一滴油都是莊嚴承諾
兩個月前,上海市政府發布通知,國六排放標準將正式實施,汽柴油排放檢測標準再度提高。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國油品質量不斷上升之路上,高橋石化做出了舉足輕重的努力,始終把為上海提供更高品質、更清潔成品油作為使命,踐行“每一滴油都是承諾”社會責任。
“從2000年開始的無鉛汽油到2018年國六標準汽柴油,我們用18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幾十年的油品升級之路,主要指標都做到與國際接軌。未來我們更要從跟跑者變成領跑者。”高橋石化煉油工藝高級專家林榮興說。
時間回到21年前因為汽油中烯烴含量高,造成排放污染。要想提高油品品質,最重要的就是降低汽油里的烯烴。
當時中國石化曾聯系過海外排名前三的大企業開發新技術,最后國外專家鎩羽而歸。在這節骨眼上,一項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全新煉油工藝MIP技術悄然誕生,不過這套技術不僅與市面上的設計幾乎背道而馳,且只在實驗室里成功運行過。為了磨合新技術,企業還要停下目前的生產任務,改造所有設備。時任高橋石化總工程師的徐惠說:“實驗室里每小時進油10公斤,進入工廠的第一批原料卻達140萬噸。一旦運行中間出現什么差錯,不光是技術問題,整個工廠的正常運行都可能受到影響!币虼藳]有煉油廠愿意“第一個吃螃蟹”。最后高橋石化承接了這個任務。在前期方案論證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親自主持,7名工程院院士出席,團隊用10個月對每個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好預案。
2002年,高橋石化3號催化裝置MIP技術改造開工一次成功。這次實驗的成功,讓中國成功打開了降烯烴的技術路徑,為后續的油品優化打下基礎。如今,MIP技術已經廣泛用于煉油企業,烯烴含量從國一的35%一路降到國六的18%。
世博會前,全力實施讓上!鞍l展循環經濟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的戰略,提供更清潔的油品是高橋石化肩負的又一光榮使命。據統計,高橋石化累計投入12億元,先后建成投產了年產300萬噸柴油加氫、140萬噸加氫裂化和年產120萬噸催化汽油吸附脫硫(S Zorb)3套先進裝置,為生產國四標準汽柴油打好基礎,為上海在世博會期間實現節能減排提供了有力保障,實現了給上海“藍天白云”的承諾。
“馬上就到!”劉艷艷的丈夫王軍長是當時負責S Zorb裝置的技術員。2009年國慶,既是他們舉辦婚禮的日子,也是S Zorb裝置開工的大日子,9月起,王軍長已經連續加班近一個月。劉艷艷回想起當時,“我在婚紗店試婚紗打電話給他,聽到電話那頭他的對講機在響,說又出狀況了。他回復,‘馬上就到’。我很清楚,這句話肯定不是對我說的!
同樣的狀況還發生在一同參與該裝置建設的另外兩對新人身上。王軍長說:“有人放棄和父母團聚,有人離開愛人的懷抱,不是我們不想,但和國家責任比,這些犧牲微不足道。”10月的一個周末,3對新人在公司的籌劃下舉辦了集體婚禮,他們的臉上還洋溢出裝置開車一次成功時慶功會上的自豪。
2013年,上海政府提出,油品質量升級到國五標準?紤]到其中某些指標的變化,會讓某些汽車可能出現動力不足、油耗升高等情況,影響到市民的駕駛舒適度,高橋石化聯合同濟大學研究所、泛亞汽車研究中心和上汽集團,提前生產了一批符合該標準的汽油,在車輛上進行適配性試驗,避免出現油品“合格不好用”的現象。
產品面市前,高橋石化又自己制定了嚴格的出廠內控指標,采取了逐月下降一點、逐步過渡到位的方案,比如97號到95號,辛烷值逐月降低0.5個單位,避免了汽油標號改變“一步到位”可能給用戶帶來的影響。
林榮興說:“寧可自己損失一點效益,也要確保上海市民用上合格好用的汽柴油。而這好不好用,要市民說了算。這是我們國有企業作為能源安全‘壓艙石’的責任擔當。”
持續投入加快城市型綠色煉化企業建設
在高橋石化黃浦江油品裝卸碼頭旁,每一艘油輪?垦b船前都必須經過嚴格檢查。為了不讓裝油過程中有微量油氣從油輪呼吸口逃逸,技術人員先對艙面的蓋板、觀察孔等密封點進行檢查,加強油艙的整體密閉性,再用氮氣對油艙整體進行密閉測試。確保油艙無泄漏后,在呼吸口投用油氣回收裝置,通過壓縮機抽吸的方式,將裝油過程中產生的油氣集中回收處理……
這是眼下高橋石化黃浦江邊碼頭隨處可見的場景,一旦油輪密閉不達標,將會被禁止裝油。同樣的防污治理發生在污水處理部門。污水井排氣口裝有活性炭,用來吸收逃逸油氣,技術人員還定期拿著VOCs檢測儀對井口進行檢測,排口數據直通政府環保部門。在儲運部,有關VOCs異味項目也在進行,覆蓋近50個油罐,體量更大、施工要求更高。
“企業的效益包括綠色環!保@是高橋石化的共識。以此為基準,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下,高橋石化致力于實現能源低碳化,把握企業發展與節能減排的協調性,立足上海城市發展的需求,在“綠色潔凈、價值引領、創新驅動”等戰略引領下,在打造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愿景中,開啟新征程。
2018至2020年3年間,隨著累計完成廢水提標改造、廢氣超低排放改造等53項污染防治攻堅項目陸續竣工和投用,高橋石化生產過程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削減,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同比降低7.3%、2.29%、20.9%、14.48%、3.6%,部分指標提前完成中國石化2022年減排目標。截至目前,累計投資9億多元。
除了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高橋石化還在開發氫能上不斷突破。今年第六屆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上,上海提出“百站、千億、萬輛”目標,到2023年,規劃加氫站近100座,產值規模近1000億元,氫能將成為未來能源轉型的重大戰略方向。
高橋石化將發展氫能作為實現安全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去年9月9日,全國首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純氫氣生產示范裝置在高橋石化成功開工。該裝置以低成本的煉油裝置副產氫氣為原料,生產燃料電池車可用的高品質氫氣,首次將副產氫氣提純至99.999%,遠高于燃料電池車99.97%的國家標準。
高純氫氣生產示范裝置的誕生解決了迫切的痛點:針對氫氣成本問題,直接使用煉油過程中存在的副產氫氣,相對其他制氫方式能顯著降低用氫成本。
隨著裝置平穩運行,高橋石化正在和上海石油分公司合作,通過與煉廠裝置緊鄰的高華油氫合建站向上海市供應燃料電池車用氫源。目前上海石油分公司高華油氫合建站改造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高橋石化配套的氫氣出廠管線項目正在實施中,計劃今年年底投用。
與此同時,高橋石化正積極推進5000 Nm3/h燃料電池車用氫氣擴能改造項目,將公司富氫氣體轉化為燃料電池車用氫氣,進一步降低燃料電池車用氫氣成本,助力上海氫能應用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發展。改擴能項目投用后,可每天向市場供應10噸燃料電池車用氫氣,可供千輛家用小汽車或百輛集卡跑1000公里。
繼往開來向更高質量發展砥礪前行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
在高橋石化慶祝建黨100周年暨高質量黨建推進會上,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王凈依強調,在推動公司發展新征程中,要全力筑牢“安全環!逼髽I生存發展的重要根基,以建設綠色企業為發展方向,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打造新的競爭優勢。同時,縱觀高橋石化40年發展史,我們始終要以黨建為引領,在企業不斷做大做強的過程中,變的是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不變的卻是為國為民的初心使命。
風勁潮涌,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策馬揚鞭。展望未來,王凈依提出,高橋石化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擔當,更快融入上海市“四大功能”、做強“三大產業”布局,努力實現生產經營由生產導向型向市場導向型,從單一產品競爭向產業鏈競爭、供應鏈競爭的“兩個轉變”。聚焦中國石化實施世界領先發展方略、構建“一基兩翼三新”產業格局、“1355”黨建工作總體思路,傳承石油精神,弘揚石化傳統,充分發揚高橋石化優良傳統,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創造價值,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帶領全體干部職工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情系高化、志創一流,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全面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全力打造安全、綠色、領先的城市型工廠,繼續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懈拼搏奮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