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99久久精品无码一,AV综合色无码不卡,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名校畢業、留學歐美的新人加入 申城街頭藝人表演打造城市新風景線

2021年08月24日09:05 | 來源:上觀
小字號
原標題:名校畢業、留學歐美的新人加入 申城街頭藝人表演打造城市新風景線

  錢一明第一次作為上海持證街頭藝人演出是在靜安公園。從公園向西看,就是兒時學習合唱、鋼琴的中福會少年宮。錢一明深感自豪,“上海富有包容力,我們為這座城市增添色彩,把街頭文化融入城市底色。”眼下,上海持證街頭藝人有了職業新目標——成為城市藝人。“平時堅持在看得見藍天的地方演出;如有需要,出現在城市各個地方,什么樣的舞臺都能拿下。”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會長韋芝說。

  “正規部隊”而非烏合之眾

  錢一明和同伴們正為新一屆上海街藝節準備節目,“計劃改編《我愛你中國》。”他畢業于華東政法大學,“平時工作壓力大,有一次我帶著吉他在上海音樂廳外彈唱,一位老奶奶打賞我一元錢,一對情侶打賞兩元錢。”附近城管建議錢一明去考證,于是錢一明成了上海第8批持證街頭藝人中的一員,“我用音樂呈現正能量,路過的孩子、情侶、老人給我回應,他們能感受到音樂的五彩繽紛。”

  今年“七一”,錢一明參加上海持證街頭藝人慶祝建黨100周年演出,演唱非虛構戲劇《輔德里》主題曲。在錢一明看來,自己輸出的不僅是音樂,還有城市紅色文化,“我去聽《輔德里》制作人李東的講座,學到不少黨史與抗戰史。” 7月1日,錢一明向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遞交入黨申請書。一年前,他的同伴杜爍辰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杜爍辰同樣參與《輔德里》主題曲的街頭推廣,“我們為這首好聽的樂曲增強律動與節奏,讓它更適合街頭表演,受到了觀眾歡迎,《輔德里》作曲李京鍵老師也點了贊。”

  上海持證街頭藝人從2014年誕生至今,市演出行業協會已發出上崗證300多張。引領全國持證街頭藝人風氣之先的破冰之旅開始于靜安公園,“夏天室外氣溫高達近40攝氏度,藝人們輪流上崗,生怕有人專程來看會撲空。”韋芝感嘆,“上海持證街頭藝人一直做‘正規部隊’,而不是烏合之眾。口口相傳,品牌一步步樹立,他們不僅有固定粉絲,還獲得各區管理部門認同,從一開始的邊緣演出點發展到黃金地段,如外白渡橋、陸家嘴等。”

  韋芝透露,從五五購物節到六六夜生活節,街頭藝人從18個演出點發展至33個。春節期間街頭藝人慰問鐵路、環衛、快遞等一線勞動者,藝人們吹拉彈唱,兩三人就能組成一支文藝輕騎兵,連音響、話筒都是自帶,“遇到陜西、山東、安徽等地的來滬工作人員,老鄉見老鄉,不勝感動。”上海街頭藝人還代表上海參加了文旅部“歡樂春節”海外巡演、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系列演出。

  固定演出會變成城市風景

  “尋找新節目,尋找合適小伙伴,排練阿卡貝拉形式《游擊隊之歌》。”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的華俊也在為街藝節做準備,演出行業協會提供排練場地。華俊之前創作的由二胡、鍵盤和簫組成的街藝版《梨花頌》,被上海輕音樂團專家點評為“有韻味”。

  作為市演出行業協會街頭藝人專業委員會負責人之一,華俊還要為藝人們安排防疫措施,“演出前準備好健康碼,提醒在場觀眾戴好口罩,用酒精對演出設備進行消毒。”2015年6月,華俊成為上海第2批持證街頭藝人。平時工作忙,他就利用周末在街頭演奏薩克斯。領演出證那天,華俊的岳母特地到場見證,“在上海,丈母娘點頭很重要。”家人給了華俊巨大支持。

  疫情發生后,華俊因工作要求,在機場、社區等抗疫第一線奔忙,沒有時間拿起心愛的薩克斯。他堅持在線上為同伴服務,與專委會其他成員共同排定街藝上崗日程表,“篩選演出報名信息,提前一周規劃時間、地點,讓合適的藝人出現在合適點位。”回顧成為街頭藝人這6年,華俊笑言,自己最開始滿腔熱情,發現不少過路人對街藝不了解、冷漠走過時,他曾有失落。經過6年市場培育,觀眾們越來越熱情,藝人從最初8人發展到目前活躍演出者200多人,不斷有高學歷新人加入,“從著裝有些邋遢、表演有些隨性,到如今著裝得體整潔、演出精神煥發。”目睹從人到環境的巨變,華俊說,“上海不斷發展,我想為她做一些事。”

  例會上,華俊與同伴分享了一件小事:演出時看到一對小夫妻推著嬰兒車經過,他主動降低表演音量,“自律、講文明,是上海城市文化給我的洗禮。街藝團隊來自五湖四海,有時候演出太忘我,音量不自覺變大。街藝上崗14項規定中專門有一條‘不擾民’。”華俊在教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吹奏薩克斯,“我把街頭演出的故事講給他聽,不是賣藝,是光榮的事業,熱愛會一直堅持。”

  “前輩演了好幾年,我只演了10次。”董亦含屬于華俊口中的“高學歷新人”。在法國留學時,董亦含參加大學生音樂節、貝爾福音樂節,衣柜放著五六套漢服作為演出服,“我在法國街頭吹簫,法國人會好奇簫是什么,對他們來說這屬于異域風情。在上海街頭,簫能輕而易舉觸及情感共鳴。遇到大人帶著小孩或者情侶討論是什么樂器,我不需要回答,自有路人搶答。還有一次,我吹著簫,有女生聞樂起舞。”10次演出,董亦含同樣難忘在靜安公園的第一次,那天出差下飛機,花了兩個多小時從機場趕到靜安公園,“那么多人在一兩米外盯著你看,堅持演出兩個小時,還要與觀眾互動,演完有些腿軟,感謝華俊等大哥給我打氣。”

  付卓6歲隨父母從東北來上海。在英國留學時,他為敘利亞難民做公益演出,演唱甲殼蟲樂隊歌曲,觀眾席里的英國老人激動于中國年輕人的選曲。“音樂消除文化與年齡隔閡。”回到上海,付卓周末兩天在楊浦區街頭演出,“從古典吉他變成民謠吉他,帶去海外優秀音樂,中文歌曲庫也不斷擴容。”

  韋芝表示,靜安公園有一批固定觀眾,“每次街頭藝人出現了新面孔,他們都能第一時間發現。”在董亦含看來,這是觀眾與街頭藝人的默契,“日復一日我們出現在固定演出點,會變成城市風景,堅持下去,風景線會變成城市新地標,是人組成的地標。晚上7時來到這里,總有人在表演,這是城市精神文明最接地氣的表現。”

  街頭藝人羅忠堂和廖敏杰組成“8090組合”。一次演出結束收拾設備時,一位女孩請兩人演唱生日快樂歌。“8090組合”毫不猶豫重新拿出樂器。歌聲響起,女孩的媽媽激動地哭了,這一幕讓韋芝難忘。

(責編:嚴遠、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