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99久久精品无码一,AV综合色无码不卡,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王文娟:永遠的“林妹妹”質本潔來還潔去

2021年08月07日08:36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2021年8月6日0時25分,“林妹妹”王文娟完成在人世間的旅行,在上海華東醫院劃上休止符,享年95歲。

年輕的“Z世代”,不一定熟悉這位“90后”美人——她是幾代人心中永遠的“林妹妹”。作為越劇“王派”藝術創始人,王文娟唱腔委婉典雅、秀美深沉,表演文武兼備、細膩傳神,塑造過包括春香、林黛玉、孟麗君等在內的眾多經典形象。

2019年,王文娟榮獲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頒獎辭寫道:“王文娟,越劇旦角藝術當之無愧的代表性藝術家……為越劇表演注入了嶄新的時代氣質,為越劇發展做出了影響深遠歷史性的貢獻。”

1926年12月,王文娟生于浙江嵊縣坑邊村。

1938年,12歲的王文娟來到上海,跟隨表姐——越劇小生竺素娥學戲,開啟與越劇的一生牽絆。初習小生,2年后改學旦角。開蒙戲是《投軍別窯》的王寶釧。1944年,王文娟受竺素娥提攜,與其搭檔演出《碧玉簪》《盤夫索夫》等戲。

早年間,王文娟受到越劇名伶姚水娟、支蘭芳、小白玉梅、王杏花等人影響,加之勤奮好學,逐漸嶄露頭角。1947年與陸錦花組建少壯劇團,1948年加入玉蘭劇團。1952年,隨玉蘭劇團參加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同年在第一屆全國戲曲會演中飾演《西廂記》中崔鶯鶯,獲演員二等獎。

1954年春,隨團參加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實驗劇團。同年秋,參加華東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春香傳》中扮春香,獲表演一等獎,出色地表演了朝鮮少女的情懷而受到同行高度贊賞,成為她的代表作之一。

幾十年越劇藝術生涯,王文娟塑造了《紅樓夢》林黛玉、《追魚》鯉魚精、《孟麗君》孟麗君、《則天皇帝》武則天、《忠魂曲》楊開慧、《白毛女》喜兒等200多個性格迥異的舞臺藝術形象,豐富了中國戲曲的人物長廊。

尤其是1962年,越劇電影《紅樓夢》上映,讓王文娟飾演的林妹妹形象廣為人知,電影風靡大江南北,雅俗共賞,歷久彌新。一曲“黛玉葬花”經久不衰,其塑造“林妹妹”成為名著改編的不朽典型。

為了演好這個人物,王文娟下了苦功夫。她非常注重林黛玉復雜多層次的情感。為了入戲,演戲前三天,呆在家里不出門,靜下心來看《紅樓夢》,看劇本。

對越劇,王文娟有著一生的執著和熱愛。

“她全身心投入越劇事業,有信仰、有擔當、有情懷。她過生日,我們去醫院探望,還拉著我的手說,出院后還要為越劇院做事情,帶學生、上舞臺都行。”上海越劇院院長梁弘鈞感慨,“王文娟老師是當之無愧的藝術家,全身心投入事業的優秀黨員。”

王文娟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有著根植于內心的黨員意識。越劇院的人都知道,這位90多歲高齡的老黨員,只要身體允許,就會自己到劇院來親手繳納黨費。

2021年住院期間,王文娟還堅持創作了越歌《蝶戀花?答李淑一》,獻禮建黨百年。

越劇史上,徐、王終生合作,是令人嘆服的藝術佳話。

1948年,應徐玉蘭邀請,王文娟加入玉蘭劇團。自此成為相處70年的好搭檔、好姐妹。

“徐玉蘭、王文娟是搭檔時間最長的一對越劇姐妹,高亢的徐派帶動了細膩、委婉、深沉的王派的誕生。兩人是越劇史上真正的黃金搭檔,一個似高山、一個如流水,終成知音,獲得廣大越劇觀眾青睞。”文藝評論家毛時安形容。

王文娟創立的越劇王派藝術,自然流暢,樸實淳厚。她博采眾長,融會貫通,成功吸收話劇、電影表演的技巧,凸顯了新越劇“心理寫實”的藝術特點,重女性情感世界的深度刻畫,被行內名家贊為善于塑造人物的性格演員。

徐玉蘭與王文娟互相欣賞,扮相、個頭和唱念風格都十分般配。在王文娟看來,“徐玉蘭有一幅金嗓子”。而在徐玉蘭眼中,王文娟“表演細膩多情,唱腔溫婉動聽”。在眾多越劇迷心中,徐玉蘭就是“寶哥哥”,王文娟就是“林妹妹”。

徐玉蘭曾這樣描述,“幾十年來我倆情同手足,形如一人。舞臺上不是你配我或者我配你,而是彼此尊重,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她們并肩頂風冒雪,奔赴前線慰問最可愛的人。1953年春,王文娟和徐玉蘭等姐妹們響應黨的號召,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停戰談判代表團政治部文工隊,冒著生命危險在前線為戰士們演出。演《梁祝》時,演到“英臺哭靈”,敵機炸斷了電線,戰士們打著手電筒為演員照明。

她們攜手探索越劇前行路,投身劇院體制改革。1985年,王文娟與徐玉蘭一起組建了改革性劇團——上海越劇院紅樓劇團,自負盈虧、藝術獨立、人事權獨立。

2017年4月,越劇“徐派”藝術創始人徐玉蘭因病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6歲。

王文娟聽聞后,血壓飆升超過180。告別儀式那天,91歲的王文娟,無視一身病痛,堅持去送玉蘭大姐最后一程。她淚流不止,“我們可以說是一生在一起為越劇奮斗的好同志。我們一起迎接解放,一起參加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一起去抗美援朝到朝鮮,后來我們一起努力爭取立功……我們之間的關系是不一樣的。”

這對一生的搭檔,見的最后一面,是徐玉蘭過世的前一個月,王文娟到華東醫院去看徐玉蘭,當時徐玉蘭意識很清醒,跟王文娟說了很多:“她跟我講,‘(越劇)很多事情,以后要靠你多關心’,我說你放心!”

那是這對好姐妹最后一次對話。

王文娟曾寫下這樣一段文字:“人生猶如一杯茶,茶葉在沸水中沉沉浮浮;而流逝的時光就像沸水,在它的沖刷和激蕩下,每個人的生命才最終散發出屬于自己的清香。”

藝術、人生,無不如此。

1962年,王文娟和孫道臨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那年中秋,越劇院與上影廠同時給兩人放了長假,才有了廬山的蜜月之行。王文娟曾回憶:“雖然才到中秋,山上的深夜已有些寒氣逼人,放不下那樣的月色,我們悄悄打開門,兩人裹著灰色的棉大衣,靜靜地坐在屋子外面的石階上賞月。山高月小,風清露白,四周萬籟俱寂,都不知道過了多久,仿佛整個世界只有我們兩個人存在。”

這對藝術伉儷,攜手度過40余年的歲月,相濡以沫,相守一生,直至2007年孫道臨因病逝世。

2018年,在王文娟耗時六年寫作的自傳《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我的越劇人生》中,她真情回顧自己的人生和藝術道路,一段段文字,感人肺腑。

“2005年,道臨生了重病住進華東醫院。正逢盛夏,我連日在家與醫院之間來回奔波,發起高燒持續不退,也只能住院治療。我們住在同一幢病房大樓里,我在十樓,道臨在九樓,兩人只有一層之隔,卻躺在病床上無法相見。我本來瞞著道臨,但他兩天沒有見到我,知道一定發生了什么事,追問阿姨才知道我也病倒了。那時他身體十分虛弱,還是抱了一只西瓜顫顫巍巍地上樓,蹣跚著來到我的病房,堅持要喂我吃西瓜。”王文娟細細寫來。

這樣的點滴細節,除了當事人的回憶與記錄,再無人知曉。

在文中,王文娟感慨,“誰也贏不了和時間的比賽,從起初的相知相守,到中年時的相互扶持,再到晚年時的相依為命,我們和眾多普通夫妻一樣,走過了充滿回憶的近半個世紀。”

她寫道,“人生如旅,終究還是難免一場送別,戀愛時那一次次‘十八相送’,每次都是他最后送我回到‘枕流’,在人生這條漫長的路上,最終,是我送別了道臨。這一路上,我見識了許多風景,但最重要最不可替代的,永遠還是那一個能夠并肩同行,能夠分享悲喜的人。”

孫道臨走了、徐玉蘭走了,如今,王文娟也走了……這些風流俊秀的人們,陸續辭世,緩緩地,掩上屬于他(她)們的那個時代的舞臺大幕……

(責編:龔莎、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