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與互聯網為翼 推動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
人民網上海7月22日電 (龔莎)7月16-17日,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信息化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社會辦醫智慧健康創新大會在上海舉辦,標志著我國社會辦醫信息化建設進入了規范化、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7月17日上午,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信息化專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社會辦醫智慧健康創新大會正式拉開帷幕。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原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金小桃,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丹丹、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等領導嘉賓出席,來自全國各地的社會辦醫負責人,醫療機構、集團信息化管理人員,相關代表近千人參加了會議。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會員組織部副主任董慧進行了首屆委員會領導班子及各級委員名單的宣讀,會上進行了聘書的頒發儀式及信息化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的揭牌儀式。
金小桃在致辭中表示,第一,我們需要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對于社會辦醫的重要性,少走彎路、多做實事、把好事做好;第二,加強信息化“武裝”,包括機器裝備、軟件、目標導向等,讓信息化理念深度影響行業。他希冀社會辦醫信息化建設在未來加強統籌規劃、加強創新應用、加強大數據的采集挖掘、運營及安全防護、加強人才培養、加強多元化投入及一體化推進、加強國際交流,大力促進社會辦醫的創新發展。
郝德明表示,在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成立的第七年,協會已取得多項良好成果,包括擁有近55萬家非公醫療機構自然會員,其中2.4萬家醫院,占全國醫院總數的67%。面對逐步拓展壯大的社會辦醫領域,加快數字化醫療服務,既是順勢而為,更是大勢所趨,因此,他指出,社會辦醫的發展要堅持以醫療服務為主體,以信息化與互聯網為翼的“一體兩翼”結構,用實際行動推動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
趙丹丹指出,為助力上海開展數字化轉型工作,上海市衛生健康委聚焦“就醫難、排隊時間長、缺少人性化”等痛點,推出“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7大應用場景建設。他表示,信息化專委會的成立,有利于社會辦醫療機構通過信息化重塑醫療服務、樹立對醫療質量的自信、完善行業機制。
信息化專委會首席科學家李蘭娟院士提倡基于5G、AI等先進技術信息化的應用,逐步增加醫聯體互通、互聯網醫院應用、慢病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創新手段,為更多社會辦醫療機構多元化發展賦能。張勤院士提出,在推動智慧醫療的建設發展進程中,DUCG醫療診斷云平臺作為我國原創的智能醫療系統,有利于提高“基層首診”的正確率,推動分級診療的早日落地。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宋海濤在致辭中表示,在人工智能與健康需求高速發展的大前提下,信息化是實現社會辦醫療數字化的基礎,是實現智能化的前提。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致力于實現人工智能技術與醫療的有機結合,希望用前沿科技賦能社會辦醫行業的蓬勃發展。
會上還舉行了協會&GE醫療社會辦醫智匯共贏聯盟戰略發布儀式、協會&深信服社會辦醫智慧一體機發布儀式、區塊鏈專科聯盟數聚共創平臺簽約儀式,并向大家介紹了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國際合作交流工作委員會(IMECC)為推動疾病早篩普及,于2011年發起的“關愛樂善行”百萬人群早篩大型公益活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