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美學浸染滄桑氣質 燃點與淚點交織
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世界首演
6月30日晚起,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連演八場,并由此展開35城56場全國巡演。該劇根據江奇濤同名電視劇改編,姚遠編劇、胡宗琪執導,用將近4個小時的時間,在戲劇舞臺上講述了上世紀 20年代到新中國成立這一段中國革命史上最為復雜、最為慘烈也最為動人的歷史。
劇終,當張志堅飾演的董建昌以一段獨白揭示何為“人間正道”——“以不變應萬變,什么不變?做中國人不變??中國歷史上溯五千年,幅員千萬里,是古今中外允稱第一的文明古邦,浩浩蒼天,請佑我中華子孫福祉綿延,國運隆昌!”沉浸在劇情之中的觀眾情不自禁鼓起掌來。掌聲里,是對這部制作精良的舞臺作品的肯定,更是對歷史的選擇、時代的行進,感同身受的致敬。
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由中共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區文體旅游局)、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陸家嘴管理局擔任指導單位,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市話劇團、上海新可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還原歷史 舞臺美學浸染滄桑氣質
如何將片長50集、時間跨度逾20年的電視劇濃縮進話劇舞臺?制作方用120人團隊,57場戲,300余件服裝,200余件道具來回答了這個問題。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舞臺美學整體呈現滄桑氣質,舞美設計那樹楓表示,用往事殘片般“模糊”的視覺效果提醒觀眾,那個年代雖已遠去,但當時的人和事仍然深刻地影響著今天,影響著當下。
舞臺上方,三幅象征遠去記憶的“殘片”隨劇情不斷升降,20余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次第展開;舞臺中央,一個直徑13米的轉臺如同歷史的年輪一般,不停遷移著場景,將一幕幕故事推向高潮。劇終,“人間正道是滄桑”七個大字徐徐落下,演員隨轉臺繞場一周,伴隨著磅礴大氣的音樂,留給觀眾震撼的觀感和無盡的回味。
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劇情跨越多個重要歷史時期,為全面反映歷史、還原歷史,劇中服裝大到一件披風,小到一個帽徽,都盡可能的反映劇中人物所處的年代、職業和社會地位。據服裝設計金玉介紹,《人間正道是滄桑》的服裝多達200多套300件,僅楊立華這個角色就有6套服裝,部分服裝還采用真絲面料,加入蘇繡等手工技藝,從細節處做到盡善盡美。由于劇情緊湊,搶裝成為一項艱巨任務,為此服裝部門擴編成10人團隊,在后臺做全力保障。
由張志堅飾演的董建昌
恢弘巨制 燃點淚點交織
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改編自12年前的同名熱播劇。當年電視劇的高口碑和張志堅、黃品沅、石文中等電視劇原版人馬和張桐、曾黎、王勁松、牛飄、蔡偉、施京明等明星演員陣容在話劇舞臺重新集結,令話劇版《人間正道是滄桑》自發布起就備受矚目。
與電視劇相比,話劇版中的董建昌承擔了故事的主要視角。他既是局內人,又像一個旁觀者。他不頑固,能跟著時代的潮流走。舞臺上的大型“轉臺”,正是時代潮流的映射。什么是人間正道?正如編劇姚遠所說,這部劇并非想告訴觀眾一個結論,而是要引發觀眾的思考,去想一想我們的歷史到底是怎么過來的。
作為一部革命歷史題材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用藝術的手段展示了多個革命與戰爭場景,燃點不斷。從北伐革命到南昌起義,從土地革命戰 爭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直到新中國成立,舉凡廣州起義、南昌起義、4.12 事變、井岡山反圍剿、萬里長征、西安事變、盧溝橋 事變、皖南事變、重慶談判、以及三大戰役、湖南和平解放等等,這些事件在作品中通過人物的命運串聯起來。
首演第二幕尾聲,由王勁松飾演的共產黨員瞿恩英勇就義,象征革命英雄鮮血的紅色光芒浸染了舞臺,面對此情此景,不少觀眾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劇中還有不少直戳淚點的片段,比如瞿恩的妻子與寄養在楊家的兒子費明見面,雖然臺詞只有寥寥數句,卻字字動情;還有楊立青與昔日老班長范希亮重聚冰釋前嫌,楊立青在延安與瞿霞重逢等場景都令人動容。
王勁松飾演的瞿恩
除了燃點與淚點交織的劇情以外,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還盡可能的保留了電視劇里的經典臺詞。董建昌的“一根頭發絲能拉動八匹軍馬”、范希亮的“鋼刀歸鋼刀,情誼歸情誼,同學還是同學”,楊立青的“我們不是來交朋友的,多年以前我們已經是朋友了”等金句都在當晚的話劇舞臺上響起。入場觀看的劇迷紛紛表示“爺青回”。而對于話劇版本的改編,有觀眾用“老董寶刀未老,立華光彩照人”來形容。還有觀眾表示,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延續了電視劇版的史詩品質,同時又增添了話劇特有的質感,是一次成功的改編,值得走進劇院觀看。
禮贊之作 打造紅色題材文藝作品新標桿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作為禮贊之作應時而生,應運而生。
作為話劇版《人間正道是滄桑》聯合出品方之一,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在建黨百年之際以厚實的創作班底推出這部舞臺大作。早在2018年,東藝就已啟動這一項目,在總經理雷雯看來,近年來,紅色題材文藝作品的創作,血肉愈發豐滿、態度愈發坦誠,《覺醒年代》就是一例;而作為“先行者”的《人間正道是滄桑》之所以能得到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的喜愛,正在于它以真實、客觀的筆法,表現出了共產黨人是如何在血與火的磨礪中逐步成熟的,觀眾能從中感受到人性與黨性的結合和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內核。“黨的信仰,成了新青年楊立青的終極信仰;黨的魄力與擔當,征服了董建昌這樣的‘老油條’;一個瞿恩犧牲了,但黨的千千萬萬傳承者,最終建設起了新的家園??”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作為東藝原創出品的第三部作品,有信心打造成為紅色題材文藝作品新標桿。
20世紀波瀾壯闊的歷史洪流中,近代中國各界人士都在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而“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也被譽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活教材”,觀眾小胡表示,看完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自己的感受更強烈了。“今天,每個中國人都是這段歷史的受益者,更是當下時代的建設者、塑造者,我們正是從先輩手中接過了新時代沉甸甸的責任。”
首演之后,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將在東方藝術中心再演7場,更多的卡司組合將精彩亮相。下半年,這部劇還將去往北京、南京、武漢、重慶、長沙、沈陽等34個城市展開全國巡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