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華街道數字化生活-智慧養老體驗館昨日正式啟用。體驗館開在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里,一大早,76歲的周阿姨就帶著老伴來做復健操。原本進門的人工測溫被智能溫感取代,周阿姨走到電梯口,語音呼梯“我要去四樓”,順利抵達后開始上午的保健與休閑。
周阿姨的老伴此前中風還在輪椅上恢復中,一次老伴摔倒,周阿姨伸手去拉導致自己腰扭傷了。在體驗館中,可以享受智能醫療服務,與中西醫遠程溝通,并生成報告發送到手機上,還有專業的護理員帶領做保健操。
臨近中午,周阿姨夫妻兩來到1樓社區食堂,可以選擇人工或機器人炒菜,這里的炒菜機器人炒、煮、蒸、炸、烤、鹵、拌等樣樣精通,想要吃炒菜,或者喝飲料,加入原料,按鍵就可完成。拿到餐食再進行刷臉支付,很方便。
這樣的智慧養老場景,正越來越多的來到老人身邊。記者了解到,街道在為老服務中心內建設智慧養老體驗全場景空間,在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營造了涵蓋安全防護、照護服務、健康服務、情感關愛等四大類、十二個智慧養老場景,建成了數字化生活-智慧養老體驗館,實現數字生活一館可享。
如,認知癥照護方面,中心既能通過人臉識別監控系統加強防走失管理,又引入認知癥健康自測一體機,為老人提供宣傳、自測、干預、照護等一整套智能服務,進一步優化“前期宣導—早期篩查—社區預防—家庭支持—專業干預—入住機構”的工作閉環。
再如,在衛生間等重點空間安裝“孝智通”防跌倒裝置,通過WIFI波自動感應、識別老人跌倒狀態,暨加強了老人的隱私保護,又提升了老人使用的便捷度和安全感。
“兩周前我們有位老人在廁所里時間太久,腳坐麻了站不起來,30分鐘后系統把這一滯留情況反饋給了護工,她進去幫助老人站起來。如果是緊急情況系統反應更快,老人在廁所滑倒了,會第一時間感應異常并報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在新華路街道的2萬多名老人中,其中90%以上是居家老人。也因此,這些智能設備在全街道的推廣尤為重要。“養老離不開社區,我們為老人打造了15分鐘服務圈,但走15分鐘也是時間,如果能夠直接在家門口,5分鐘不到就享受到智能服務,豈不是更好?”長寧區新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章維表示,之后還要在社區數字化治理上做探索,在小區中就能有更多感知設備,讓居委會或居民能快速知道小區停車狀況、高空墜物情況、電梯運行安全、老年人門禁情況等。
“這是我們在探索的物業+養老模式,今天我們也向街道內100位居民贈送了’孝智通’安全防護防跌倒裝置,今年內預計300位居民能在家中享受這一智能便利”,章維說。
作為全市首批“15分鐘社區生活圈”試點社區,新華路街道還打造了“新華慧老通”智慧養老數字化集成平臺,全面整合嵌入式養老資源,老人們通過微信小程序便可實現居家安全、健康監測、醫療問診、網上生活、疫情防控等服務。
老人只要輕輕一點,就能提供活動查詢、活動預約、自動導航等功能,方便老人精準安排生活日程。“我們需要轉變老人一種生活方式,以前很多老人不會用手機,那么我們通過搭建這些場景,讓他慢慢愿意去學手機,學習智能化東西,學會了也大大方便自己的生活”,章維說,目前街道老年人接受程度很高,已經有600多人完成了數字化培訓,也能熟練運用小程序來預約活動教室了,現在我們教室很火爆,大家要拼手速靠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