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中,徐涇鎮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區委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各項目標要求,第一時間成立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動員部署,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實施方案,以抓好集中學、引導自主學、注重沉浸學、結合實踐學的“四學”模式確保人人學、不掉隊,著力提高學習質量和實效,努力在“會展首位鎮”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
研討宣講促學深悟透,創新形式集中學
徐涇鎮準確把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要求,不斷創新方式方法,以聯組聯學、分享交流、黨課宣講等形式,成系統、有計劃地開展集中學習。專題學習形式再“更新”。鎮黨委中心組集體學習研討采用“1+1+X”形式開展,即一位同志領讀、一位同志主交流、其他同志結合分管工作補充交流,在互動中“領學”“促學”。將“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參觀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品味真理的味道;與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聯組學習,地校共建共促,提高學習實效。干部“學習講堂”再“提速”。為避免學習“碎片化”,干部“學習講堂”從每季度1次增加為每月1次,系統制定“學習菜單”,邀請市委講師團、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專家上黨課,將黨史故事娓娓道來;特邀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星火宣講志愿隊成員分享自身光榮經歷,感悟信仰偉力。主題黨課宣講再“增質”。推出“三步講”策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鎮黨委中心組帶頭講,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堅持經常性開展理論研討,結合換屆選舉、疫苗接種等下基層節點契機帶頭宣講;“學習小組”集中講,各基層黨支部成立“學習小組”,構建理論宣講“新常態”;“尋根講堂”宣講骨干專題講,創新開發金牌講師精品課程,通過“專家庫”“課程表”為基層黨員群眾提供分眾化宣講。
指尖課堂增覆蓋廣度,隨時隨地自主學
徐涇鎮運用“互聯網+理論”新模式打造“指尖課堂”,使宣教由“一時一地”拓展為“隨時隨地”,把理論知識轉為百姓語言,把大道理講成小故事,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在“比學趕超”中共進步。依托“學習強國”平臺,鼓勵線上“曬積分、亮排名”,在黨員干部中形成一種以學促思、以學促行、以學促干的濃厚學習氛圍;在“訪談誦讀”中獲啟迪。依托《鄉音傳黨聲 徐涇半月談》理論創新品牌,錄制推送《黨史她來說》《黨史少年說》《黨史企業說》專題節目,聆聽不同人群的“黨史觀”;拍攝黨史“微黨課”,百名黨員讀百年黨史,豐富黨史學習教育線上“資料庫”,重溫黨史,汲取力量,獲得啟迪;在“感同身受”中悟初心。拍攝微電影《抗疫日記》,以機場駐點值守人員為原型,再現黨員的初心堅守;短視頻《心中的一抹紅》以時間為主線,從年少到成年,以身邊人身邊事展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徐涇地區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年輕黨員的心路歷程。
實地參觀走紅色路線,情景黨課沉浸學
徐涇鎮充分用好各類紅色資源,通過實地實物、鮮活講解、情景黨課等形式,把紅色故事講深講活,使黨員干部群眾感受沉浸式黨史學習新體驗,從思想上夯實理想信念,讓初心薪火相傳。走進紅色歷史,烙印紅色基因。清明前夕,組織中小學生開展“學黨史、祭英烈、守初心、擔使命”主題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銘記歷史、緬懷英烈,傳承紅色基因;“滬上碉堡”研學活動,現場聽散落在城市各處的碉堡遺址“講述”歲月故事,引領青少年更深刻地知黨史、感黨恩;聚焦區域特色,用好紅色資源。利用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蟠龍文化屋、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程家祠堂等紅色文化資源,開辟“家門口?學黨史”紅色學習精品路線,打造立根鑄魂、凝心聚力的紅色文化宣教品牌,成為弘揚“搶拼實善”新時代青浦奮斗精神的“生動課堂”;創排情景黨課,營造沉浸體驗。以波瀾壯闊百年黨史為主線,創排《信仰的追尋》紅色情景黨課,將徐涇文化特色和地區歷史嵌入和滲透到各級黨員干部的學習和生活中。其中,情景劇《龍浦烽火》、小品《人民心中的“總路線”》、音詩畫《我們的中國夢》等8個篇章的浸潤式體驗讓黨史學習更形象、更直觀、更感性。
知行合一為群眾服務,結合實踐做中學
徐涇鎮堅持把為民服務辦實事作為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內容,立足“會展首位鎮”定位,加快全鎮整體轉型升級,切實以精細化管理手段全面推進“人民城市”建設,把更多更好的發展成果回饋于民。與推進重點工作相結合。以學促行,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實“房管家”民心工程、建設新時代“幸福社區”等重點工作,干出水平、干出實效;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領導班子以“四不兩直”方式,深入調研轄區發展難題、人民群眾難事、基層一線難處和改革攻堅難點;召開“我為群眾辦實事”專題部署會,開出17項重點項目清單,涵蓋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停車場建設、保障房外墻改造等一批民生實事;與拉近群眾距離相結合。各基層黨組織依托黨群服務陣地,開展主題黨日、便民服務、宣傳咨詢、環境整治等各類志愿活動;組織黨員志愿者下沉基層,通過上門登記、幫忙預約等方式,把“等群眾上門”變“送服務上門”,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聯系。
(來源:綠色青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