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5月20日電 5月19日,正值第十二個世界炎癥性腸病疾病日,2021“健康生活行”第一站——關注健康新“腸”態疾病科普活動今日在上海舉行。本次活動由上海日報發起、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聯合主辦,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指導,并由武田中國提供支持,旨在通過形式多樣的全民科普教育活動,向公眾普及腸道健康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新理念。
活動中,消化領域專家向參會觀眾介紹了以炎癥性腸病為代表的腸道疾病相關知識,并邀請患者代表現場分享抗病歷程,呼吁公眾加強對炎癥性腸病患者的理解與關注。現場還邀請了營養師為患者及觀眾詳解飲食營養健康知識,并通過創意廚藝挑戰賽,為炎癥性腸病患者定制健康營養餐,提升生活質量。
炎癥性腸病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近年來,我國炎癥性腸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預計到2025年患者將達150萬人。炎癥性腸病具有不可治愈、終身復發性及可致殘性等特點,患者需長期用藥和定期復診。然而,由于大眾對炎癥性腸病的認知度較低,患者疾病早期出現的持續腹瀉、腹痛、發熱、便血等癥狀常被忽視,從而延誤就診,直接影響疾病進展。
“消化系統對于人體健康十分重要,亟需加強重視。”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葛文松教授表希望,通過持續的疾病知識普及,大眾能進一步了解炎癥性腸病這種疾病,加強炎癥性腸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最大限度延緩疾病進展,減少住院、手術和致殘的風險,以實現長期臨床緩解和粘膜愈合的治療目標。
除堅持正確的長期治療方案以外,炎癥性腸病患者的飲食健康也是患者日常護理中值得關注的部分。由于進食減少、腸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功能降低、營養物質消耗增加及治療藥物對代謝的影響,炎癥性腸病患者的營養不良問題高發。2017年我國炎癥性腸病住院患者的營養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為55%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馮一教授建議,炎癥性腸病患者需要謹慎選擇食物。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幫助炎癥性腸病患者根據專業營養學知識,選擇正確、健康的食物與合適的烹飪方式,同時避免加重或誘發癥狀的食物,豐富患者飲食選擇,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態,幫助患者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