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敦力全資子公司美領美勵與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合作,在長寧區完成了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設備投放和醫生培訓,構建起“心臟植入式電子裝置社區遠程隨訪服務體系”。安裝心臟起搏器等裝置的患者來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將一個設備放在其胸口,就能采集各項數據并上傳到云數據平臺。同仁醫院醫生會評估這些數據,完成不見面的患者隨訪。
這一醫療數字化轉型,源于外資企業與上海政府部門、醫院的深度合作。第二屆進博會上,長寧區政府和同仁醫院了解到美敦力的心律失;颊哌h程隨訪一體機后,啟動了深度合作。如今,三方通過模式創新,已將遠程隨訪服務體系覆蓋整個長寧區,緩解了大醫院的門診壓力。
“外資企業的創新體系要與本土創新體系深度融合,共同打造開放式創新生態!泵蓝亓θ蚋呒壐笨偛、大中華區總裁顧宇韶的這句話,道出了外資研發機構與上?苿撝行慕ㄔO的重要關聯。
帶來更多政策利好
市科委介紹,截至今年4月底,上海認定的外資研發中心共有488家,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第一。如何讓這類機構更好融入科創中心建設,是上海積極探索的一個課題。2017年至今,市科委組織開展了20余場在滬外資研發中心系列活動,主題涉及科創中心建設的各個方面,如向外企介紹上海的科創政策和人才政策,組織外企與本市以及長三角中小企業對接,引導外企加入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
以系列活動為平臺的深入交流,取得了明顯成效:飛利浦、生物梅里埃、歐姆龍等跨國企業與上海研發機構和企業開展了深入合作;微軟加速器、強生JLABS、默克創新中心先后在滬落地。截至目前,已有59家外資研發機構加入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14位外資研發中心專家進入本市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庫。
去年11月發布的《上海市鼓勵設立和發展外資研發中心的規定》,給在滬外資研發中心帶來了更多利好,如跨境研發通關便利、跨境金融服務便利、人才引進與培養優惠政策等。
“《規定》施行后,強生成為首家獲得上海市政府認定的外資開放式創新平臺!睆娚鶭LABS@上海負責人陳秀倫說,JLABS是強生在全球打造的創新孵化器,JLABS@上海由強生與上海市政府、浦東新區政府、張江集團合作打造,是強生在亞太地區建立的第一家JLABS。這家位于張江科學城的孵化器為醫療器械、制藥、消費者健康領域的初創企業提供“拎包入駐”服務,把強生的實驗設備、創新網絡等資源輸入初創企業,推動它們加速成長。
豐富上海創新生態
陳秀倫介紹,JLABS@上海已支持50家以上初創企業,目前入駐的38家企業中,有20家注冊在上海!拔覀兿Mㄟ^開放式創新平臺,以及研發合作、孵化加速、風險投資、許可并購等靈活的合作模式,讓更多企業在上海發展壯大,豐富強生和上海的創新生態!
英矽智能就是一家JLABS@上海孵化、注冊在上海的高科技企業,專注于用強化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新藥,生成具有指定參數的新分子結構,并預測候選藥物的臨床試驗結果。
這家外國科學家創立的企業入駐JLABS@上海后,員工由4名快速增長至18名,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這一交叉領域取得很大進展。第三屆進博會上,強生旗下制藥子公司楊森與英矽智能簽訂了多靶點藥物發現協議。
今年2月,英矽智能發布了一項里程碑成果——公司的人工智能平臺發現一種用于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候選新藥,并已完成人體細胞和動物模型實驗驗證。根據計劃,公司將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啟動這種候選新藥的臨床研究。
深度融入本土創新
與強生相仿,美敦力也在上海建立了開放式創新平臺——美敦力創新加速器。在臨港浦江國際科技城,這個加速器與美敦力中國研發中心同在一幢大樓,讓入駐加速器的企業可以便捷地租用研發中心實驗室,得到這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咨詢服務,還有望獲得美敦力中國基金的投資。
在顧宇韶看來,外資企業的創新體系應力求全面、深度融入本土創新體系。近年來,美敦力在中國的發展遵循著這一理念。在上海,這家企業不僅建立了中國研發中心和創新加速器,還建立了創新中心(上海)和美敦力—上海交通大學智慧醫療聯合實驗室。
在研發領域,美敦力中國研發中心已累計投入7億美元,研發出50款產品,其中22款實現了全球銷售。針對我國顱內動脈瘤患者動脈瘤偏小、血管壁偏薄的特點,中國研發中心歷時兩年研制出“超柔順彈簧圈”。這種醫療器械可通過微創手術,對動脈瘤進行填充,比同類器械更柔軟、更容易釋放。
在臨床領域,創新中心(上海)已累計投入6500萬美元,配備了國際先進的臨床培訓平臺。中心立足上海,輻射亞洲,已培訓醫療專業人士6.9萬人次。
在產學研合作領域,美敦力與上海交大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合作,建立了智慧醫療聯合實驗室。雙方共同研發人工智能技術并優化算法,從而更好地分析微創手術影像,為醫生精準導航。
構建開放人才體系
談及在滬外資研發中心最需要什么支持時,顧宇韶說了兩個字:“人才”。他期待在政府支持下,更多的外籍人才能拿到“中國綠卡”,更多的外地人才能落戶上海!跋M袊G卡’的申請手續能有所簡化,給外籍人才在中國工作帶來更大的便利!
展望外資研發中心的未來發展,市科委相關部門負責人也談到了人才:政府將鼓勵促進本土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與跨國公司構建更多元開放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人才交流互動。在技術方面,政府將鼓勵外資研發中心與本土創新機構組建創新聯合體或新型研發機構,共同設計合作與分配機制,推動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應用。
未來,相關部門還將及時協調解決在滬外資研發中心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升其在上海創新體系中的身份認同與獲得感;完善法規政策體系和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為外資研發中心發展營造穩定可期的政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