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車展上已出現一款款量產產品
智能電動汽車閃亮登場(產經觀察)
本報記者 王 政
在安全員的監控下完全放手,汽車跟車、并線、轉彎、避讓行人,自如穿行在上海浦東新區的道路上……日前,一則名為“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全球首次公開試乘”的視頻刷屏。4月17日晚,搭載華為自動駕駛系統的極狐阿爾法S華為HI(Huawei Inside)版,在2021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以下簡稱“上海車展”)開幕前上市。華為的助力,讓極狐上市僅4天就收獲了上千份訂單。
不只是極狐,今年上海車展上,幾乎所有外資品牌、中國品牌車企都推出了量產智能電動汽車,極氪、嵐圖、智己、恒馳、高合、R汽車等20余個智能電動汽車新品牌,更是帶著今明兩年上市的主力車型登場。華為、大疆、地平線、黑芝麻智能科技等近百家芯片、雷達、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車聯網、高精地圖領軍企業,也紛紛推出量產產品和解決方案。本屆上海車展上,智能電動汽車第一次不再是概念,而是一款款可感知的量產產品。
用戶接受,技術成熟
智能電動汽車迎來爆發性增長
“按這個勢頭,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200萬輛,甚至站上250萬輛的臺階,都是有可能的。”在上海車展現場,不止一位業內專家對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示樂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1.5萬輛,同比增長2.8倍,其中純電動汽車銷售43.3萬輛,同比增長3.1倍。
“一季度的良好數據,說明我國電動汽車已經初步實現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轉型。”嵐圖汽車科技公司首席品牌官雷新說,這為智能電動汽車發展奠定了用戶基礎,“下半年交付的嵐圖FREE增程式電動SUV,趕上了好時候”。
雷新說的“好時候”,還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售價20萬元以上智能電動汽車細分市場的爆發性增長。一季度,蔚來、小鵬、理想三大品牌銷量同比分別增長了423%、487%和334.4%,蔚來更是率先跨越了累計生產10萬輛大關。
“這是市場藍海,空間很大。”談起市場前景,上汽集團副總裁、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楊曉東更為樂觀。“售價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乘用車,中國每年的銷量有五六百萬輛,其中絕大多數是傳統車,許多將逐步被智能電動汽車替代。”
當然,決定演進速度的除了市場接受度,還有核心技術以及產業鏈的成熟度。“增強現實抬頭顯示、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400TOPS以上算力芯片等,過去大多是概念,如今已全部量產。”在花了大半天時間仔細參觀零部件展區之后,東風小康執行董事劉昌東感嘆,以智能語音交互、智能座艙、自動駕駛輔助為代表的智能網聯技術,已成為智能電動汽車標配。
“到2022年底,全球至少有30款車型會前裝激光雷達,其中中國品牌占據了一半以上。”深圳鐳神智能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胡小波說,這一進程比之前的預計提前了3年。而伴隨著市場擴容,激光雷達價格也會快速下降至單顆500美元以下甚至更低。
本屆上海車展上,鐳神智能發布了車規級128線混合固態激光雷達;大疆正式推出旗下智能駕駛業務品牌“大疆車載”,業務覆蓋智能駕駛系統及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速騰聚創則與斑馬智行、AutoX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發力高級別自動駕駛平臺。小鵬與極狐的激光雷達全球首發前裝量產之爭,更助推了自動駕駛技術的加速落地。
市場熱捧,企業看好
新一輪造車熱潮正在到來,眾多企業跨界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
僅僅2分12秒,200個限量預售席位就全部售罄……4月19日,上汽與張江高科等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發布了首款豪華純電智能轎車智己L7的預售車型價格。盡管每輛40.88萬元的定價并不低,而且量產交付要等到明年一季度,但是,智己L7憑借其由12顆高清攝像頭、5顆毫米波雷達、2顆超聲波雷達組成的領先視覺感知解決方案,以及智能車載攝像系統等“黑科技”,還是受到了用戶追捧。
像智己汽車一樣吸引用戶關注的,還有吉利旗下全新智能純電品牌極氪。基于吉利自主開發的浩瀚智能進化架構,通過整合旗下研發資源,極氪在品牌發布當年就實現首款車型量產交付,足見吉利對智能電動汽車的高度重視。而全球首款采用7納米制程的高算力自動駕駛芯片、基于跨視覺融合算法平臺的全新“骨骼識別”技術、充電5分鐘續航120公里的極充技術等,更是讓極氪品牌一發布就成為市場熱點。
“新興技術要素進入汽車行業以及能源使用方式的變化,正在催生汽車朝新技術方向的變化,同時會催生新汽車、新品牌。”長安汽車總裁王俊說,長安汽車將在“十四五”期間投入1500億元,打造三大純電平臺,陸續推出26款全新智能電動汽車。
順應智能電動化趨勢的也少不了外資品牌。上海車展上,梅賽德斯—EQ帶來了3款全新智能電動汽車產品。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唐仕凱說,“梅賽德斯—奔馳積極致力于推動可持續發展,到2021年底,我們將在中國市場推出4款EQ純電車型,其中3款實現本土生產。”
下決心跨界進軍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的,還有消費電子、信息通信、互聯網等行業領軍企業甚至地產大企業。3月30日,小米宣布10年投資100億美元,首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用全資方式打造高品質智能電動汽車。此前,吉利與百度合資打造集度汽車,計劃5年投資500億元;吉利與富士康合資探索汽車代工新模式;宣稱“不造車、聚焦信息通信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的華為,以“Huawei Inside”的方式分別與北汽、長安、廣汽聯合打造三個子品牌,并在自己的品牌旗艦店里銷售小康股份智能電動汽車SF5。
“政策支持、行業迭代、用戶接受,這三大因素更加堅定了大家踴躍加入這個行業的決心和信心。”集度汽車首席執行官夏一平說,當前最富挑戰也最能大幅提升用戶體驗的變革,是人車交互的智能化和自動駕駛的量產化,這是集度汽車關注的焦點。依托百度9年來在人工智能能力、自動駕駛算法的研發和積累,集度希望能推動汽車智能化的普及,讓用戶享受科技的紅利和更好的產品體驗。
取長補短,跨界融合
造車模式迎來了巨大變化
已先期投入400億元、與15位世界頂級造型設計師合作一次性開發9款車型,計劃在此后一年多時間里先后量產上市其中6款,3個生產基地正啟動試生產調試,自主研發的先進動力電池即將量產……本屆上海車展上,攜旗下恒馳品牌9款新車同臺亮相的恒大汽車,以其獨特的造車模式給業界帶來不小沖擊。
更讓業界感興趣的,是恒馳的“數字空間、車家合一”設想。恒大汽車常務副總裁何妙玲解釋說,“汽車正在成為人們的生活空間,所謂車家合一,就是充分挖掘恒大地產現有的資源優勢,打通智能汽車、智能家居與智能物業,為用戶創造智慧充電、無人自動泊車等創新應用場景。”
智己和極氪則不約而同拿出4.9%股份權益回饋用戶,將小米、蔚來基于“以用戶為中心”創新的粉絲經濟、用戶運營推向了一個全新維度。“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一定要尊重用戶的數據隱私和數據權益,這是我們推出用戶數據權益計劃的初衷。”智己汽車首席執行官蔣峻說,智己汽車購車用戶的日常行駛數據以及品牌共創數據,都可以轉化為水晶(積分)和原石,進而分享企業4.9%的股權收益。極氪則將4.9%的股份權益拿來支持共創,鼓勵用戶參與到極氪的發展中。
除了在拓展使用場景、強化用戶運營領域的取長補短、相互融合,跨界造車企業對前沿技術的大膽嘗試,也給傳統車企及其旗下孕育的新品牌帶來了極大的觸動。
搭載1550納米、探測距離超過500米激光雷達,最高可達1000TOPS的超強算力芯片,可精準探測140米外可樂罐的4D成像雷達,智能駕駛方案,硬件可插可換可升級、軟件可買可賣可定義、電池可充可換可升級……明年量產的上汽R品牌全新智能電動車ES33,在技術的拓展上絲毫不亞于跨界造車企業。
“我們不只要做高科技的單優生,更要同時堅持自身規模、品質、安全的既有優勢,做雙優生。”楊曉東說,當前年輕消費者關注的“黑科技”,就像是一條斜率很高、指數型上升的曲線,而傳統車企占優的規模、品質、安全,就像是一條微微上揚的直線,“誰能最早到達二者的交會點,誰就可能在智能電動汽車競爭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