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圖書借閱“最后一公里”,上海的圖書館要根據區域內的人口特征,形成“一區一方案”。
近日,《2020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發布。調查顯示,上海市民的日均閱讀超102分鐘,超65%調查者稱疫情焦慮因閱讀而緩解。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解放日報·上觀記者從市民服務熱線12345了解市民對閱讀方面的意見建議,發現持續的疫情改變了人與人的社交距離,越來越多市民傾向于“無接觸”式借閱體驗,認為傳統的圖書館等文化設施已經無法契合年輕人的借閱習慣。那么,上海的圖書館應該如何迭代升級,適應當下人們工作生活情境呢?
市民聲音——
一天去了6個圖書館,在庫圖書借不到
2011年起,上海圖書館便開始推行包括總館在內的、所有區縣圖書館乃至全市所有街道圖書館(中心)書籍的借還書服務,即“通借通還”服務。但在使用這項便民服務時,不少市民發現配套的系統仍然存在一些改善空間。
今年3月20日,市民王先生在上海圖書館網站上查詢一本2016年出版的《孤獨星球》系列中關于江西省的旅游書籍。在庫結果顯示,上海圖書館已無館藏,而靜安、長寧、虹口的一些圖書館還有。于是,他先跑到新閘路靜安區圖書館總館,但在館內的系統里未找到該書。他又跑到聞喜路的靜安區圖書館分館,詢問工作人員得知沒有,可能是圖書館經過搬遷,一些編號的書籍存在丟失,而系統還未更新。不甘心的王先生又前往長寧區華陽街道圖書館,抵達后發現在閉館裝修,“為啥網站沒備注,害得自己白跑一趟!”隨后他又前往寶山大場鎮圖書館、虹口區北外灘圖書館,該書依然都不在館內。最后他還去了靜安大寧街道圖書館,但因需要提前一天預約遂放棄。
跑了一天,去了6個圖書館,王先生最終無功而返。他無奈地向12345市民服務熱線投訴,圖書館工作人員僅答復他,要以書籍的在館情況為準。王先生認為上海圖書館網站與各分館之間的館藏流通信息準確度上要改進。
電子讀書證應用有限
市民黃先生則發現了電子讀書證在基層圖書館的應用問題。他說,他已通過上海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將實體的讀書證轉為了電子讀者證綁定在微信上,因此出門習慣不帶卡證。一次,他在家附近的社區圖書館還書,將電子讀書證二維碼置于社區自助還書設備上一掃,查到了還書的結果,但若要進一步查看自己有哪些書還未還時,需要出示實體的讀者證才能查詢,“現在實體卡電子化是趨勢,還強調只能實體卡查詢有點不便。”
記者隨機走訪了徐匯區的斜土街道圖書館和虹口區涼城新村街道圖書館。涼城新村街道圖書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缺少設備支持,要想借還書籍,讀者還需持實體證件在柜臺辦理。據該工作人員透露,目前大部分街道圖書館因為缺少設備暫時無法辦理電子借閱服務,“要用電子讀者證借書的話,得去區級圖書館才行”。
斜土街道圖書館在服務咨詢臺旁,放置著一臺自助借還系統設備。每天下午都會有很多老人來這里看報紙,他們大多表示,平日里只是在圖書館內閱覽書籍,并不外借,所以也不會使用到電子借閱設備。4名讀者中僅有1位老人了解“通借通還”服務,但也未啟用過電子讀書證。
遠郊居民借閱需求無法滿足
在上海一些遠郊地區,市民對于公共文化設施服務也有一些期待。宋女士住在一個有十幾萬人口的大型社區,離她家最近的一個社區圖書館空間小,多是舊書,而她從事汽車技術類工作,對前沿書籍需求量很大,一般選擇去大型圖書館借閱。但“還書時拎一大堆,真的太重了,要是社區內就有自助借還書的設備就好了。”
宋女士的想法與市民張佳不謀而合。張佳是嘉定區一名公務員,平日習慣到社區圖書館逛逛。去年,因疫情防控需要,許多圖書館都處于閉館或需預約進出,為此頗感不便。他轉念一想,“人不一定要進圖書館,書出來就行呀!”在和朋友聊天時得知,原來江蘇的“嘉圖借書”軟件就提供了“網上借書網下送”的服務,在當地很出名,已經成為大家借閱書籍的首選模式。
張佳認為,上海也應當開發借書如同網購一樣的平臺,讓全市各市級、區級、街鎮圖書館(室)共同參與,方便市民在線借閱,激發大家的閱讀熱情。此外,在運營中,也可考慮在地鐵站、商業綜合體等高人流量區域設立自助取、還書柜,即網上選好借閱的圖書,配送到最近或經常經過的“柜子”中,讀者可以上下班途中在地鐵站取書、還書。今年3月8日,張佳還向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提交了相關建議。
圖書館答復——
近日,記者就市民提出的上述問題聯系了上海圖書館。工作人員首先對市民建議的“網上借書網下送”給予了答復:稱自2016年起,上海圖書館牽頭上海市中心圖書館和市、區兩級成員館,深入分析了境內外大都市公共圖書館預約借書的業務模式,最終將O2O模式應用于圖書館服務。
2016年至2017年,徐匯區圖書館、浦東新區陸家嘴圖書館、楊浦區圖書館、靜安區圖書館均先后開展試點工作。其中楊浦區圖書館推出的“書界”與浦東新區陸家嘴圖書館推出的“易悅讀”圖書網借平臺,基于支付寶芝麻信用開展了“免辦證、免押金、線上借、送上門”的借書服務。從一些區級圖書館試點效果來看,確實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此外,讀者在支付寶平臺搜索“網上借閱”小程序也可以體驗選擇寄送至“自助柜”或“送書上門”服務。在選擇送書上門后,填寫寄送地址,按照距離和書本數目計算,由讀者承擔往返運費。目前,自助柜覆蓋到楊浦區和閔行區的一些商場、辦公園區等點位近50個。圖書快遞上門服務已實現全市16個區全覆蓋,借閱冊次數居長三角地區城市群前列。
提供網借服務的圖書館為此建立一個專門的書庫,圖書量維持在數萬冊左右。根據讀者需求定期更新上架,流通較差的圖書則定期下架,始終呈現的是比較熱門的書籍。
未來,上海圖書館將探索通過新一代智慧圖書館服務平臺的更新迭代,在最大程度上支撐本市公共圖書館文獻流通業務的創新發展,打造一站式網借服務平臺,集成整合本市各圖書館的網借資源,鼓勵各級公共圖書館通過該平臺開展網上借閱。
至于為何在庫藏書借不到?據業內人士介紹,圖書借閱過程中,一般來說讀者能借得到的書與能查得到書的比例維持在60%。很多書由于處于流通中,加上一些圖書被錯放,很難實現查到有書就能馬上讓工作人員找到并提供借閱。而且上海實現了各級圖書館通借通還,一定程度延長了流通周期。一本A館的書若在B圖書館返還,從B返還A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流通狀態未更新、放錯位置甚至丟失的情況。此外,一些書籍有在架年限的要求,到年限就要被下架,這個數據若未及時處理、做得不規范,就可能存在庫存顯示錯誤。由此,才會出現讀者反饋的無法借到在庫藏書的情況。
在2021年上海市全民閱讀工作會議上,上海提出推動街鎮圖書館、社區(居村)閱覽室、農家書屋、職工書屋等基層閱讀空間與綜合性公共服務場所聯動發展,資源共享、活動共通。但要打通圖書借閱“最后一公里”,上海圖書館未來應聯合各區圖書館,要根據區域內的人口特征,形成“一區一方案”,整合城市書房、網借送書上門就近取書、24小時自助借閱設備、汽車圖書流動服務等等資源,不斷完善與上海城市文化建設相匹配的全民閱讀基礎設施和推廣服務體系,促進和激發全民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