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開的崇明水仙盆栽。資料圖片
編者按崇明是花卉苗木之鄉,有500多年花卉栽培歷史,崇明水仙、西紅花、紅掌花、瓜子黃楊等花卉苗木獨具特色。第十屆花博會上,這四大崇明島名花名木將閃亮登場。它們有何特別之處?本報將推出系列報道,聚焦崇明世界生態島上這四種花木。
在中國,上海崇明水仙和福建漳州水仙是最著名的兩大水仙品種,崇明水仙更因其馥郁的香氣廣受喜愛。5月21日即將開幕的第十屆花博會上,有著500多年栽培史的崇明水仙,將是花博會崇明園的主角之一。
崇明水仙為何名氣這么大?現在境況如何?記者日前前往崇明最大的水仙種植基地——百葉水仙花專業合作社一探究竟。
500年栽培史
4月的崇明水仙種植基地內,只見一片油綠的葉子,乍看上去像一片大蒜。基地負責人施豪介紹,眼前這片碧綠的水仙田,地下是養到第三年的水仙球根,也是市場上最賣得出價錢的商品球。當氣溫超過25攝氏度,綠葉開始變黃休眠,地下的球根會被機械挖出來,放進倉庫儲藏。10月底11月初,這些種球將被分批種下,并在春節前含苞待放時進入千家萬戶。
盛開的崇明水仙花瓣潤白如玉,狀如圓盤,花心金黃,宛如酒盞,有“金盞銀臺”的美稱。崇明水仙名氣大,不僅因為她花香襲人,更因為她有著悠長的栽培史。早在500多年前,崇明縣志上就有栽培水仙花的記錄。
上世紀20年代,因為有外國人在上海街頭想購買崇明居民偶然帶去的水仙花,崇明水仙登上經濟貿易史舞臺。20世紀30年代初,崇明銷售的水仙一度占上海市場的80%,遠銷北京、南京、漢口之余還出口到了美國。此后,因“一·二八”事變等戰亂,崇明水仙產業陷入蕭條困境。新中國成立后,崇明水仙產業復蘇,一度遠銷日本、歐美等國家和我國香港、澳門地區,賺取外匯達百萬元。
煥發新生機
2002年,當年以種植、銷售水仙起家的崇明施家后人施豪對父親施克松說:“您還打算種水仙嗎?再不種,以后崇明水仙可能就真的絕種了。”對水仙一直感情頗深的施克松心動了。他和施豪一起辦起了綠化公司,開始留心收集崇明水仙種源,從3畝地開始育種擴繁,試圖讓崇明水仙再次煥發生機。
相比漳州水仙,崇明水仙有個致命弱點:種球長不大。這意味著球根上長出的花箭少,難以達到花團錦簇的盛放效果,在市面上也賣不出好價錢,怎么辦?2007年,施豪和父親拿到了當時崇明縣林業站調撥的4萬元保種經費,他們先是為水仙增加了2個6米高的溫室大棚,隨后又遠赴漳州,與當地的水仙花農交流種植經驗。
原來,要讓水仙球根變成商品球,需要在球根長到第二年時挖出來,在倉庫里經過5個月的休眠儲存,到11月份再種下去,通過“閹割”技術剔去一些側芽,讓主芽得到更多的營養,第三年球根就可以長得更大。經過多道工序和試驗后,崇明水仙商品球能達到開8到10箭花的產量,最多的一只球上甚至能開出30箭花,崇明水仙終于開始以高端禮品盆花的方式登堂入室,成為市場上可與漳州水仙媲美的名花。施豪家的崇明水仙基地,也從最初的3畝地逐步擴展到現在的500畝。
實現反季開花
這次花博會期間,位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的花博會南園內,一片760平方米的花園就專為崇明水仙而設。難能可貴的是,經過了科技力量的加持和數年的試驗后,崇明水仙不僅能反季開花,而且可以在花博會期間全程盛放。
早在2013年,崇明水仙就曾受邀參加當時在常州舉行的第八屆花博會,唯一的要求是希望水仙能在會期反季開花。施豪和父親決定試一試。
水仙喜低溫,他們就專門搭了一個9平方米的全光照雙層溫室,用“井水循環+冷空調”的方式制造低溫條件,試圖讓水仙在花博會開幕前綻放。結果,第八屆花博會開幕時,崇明水仙只長葉子不開花,第一次試驗宣告失敗。
2017年的銀川花博會,崇明水仙反季開花的試驗依然沒有成功。轉機出現在2018年4月。當時,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正在舉行的花卉訂貨會上,一家荷蘭種業公司帶著他們的洋水仙種苗到上海展示,展臺上的洋水仙正是含苞待放的狀態。
洋水仙是怎么做到反季開花的?施豪在荷蘭公司做產品介紹時記下了他們有關種球訂貨、儲藏、冷鏈運輸等的時間節點。回到基地后,他和上海農科院的專家們一起一一倒推,分析這批洋水仙的收獲、儲藏和冷鏈運輸時間點,并將這些做法用到崇明水仙上。終于,在2019年的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崇明水仙反季開花的試驗取得成功。在世園會盆栽花、鮮切花和藝術造型等比賽上,崇明水仙分別拿回了一個特等獎、一個金獎和3個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