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春耕春管正在各地有序開展。育秧移栽、田間管理、托管服務、技術指導……記者走訪云南、江西、安徽、海南等地,從田間地頭看春耕,記錄各地農業生產的火熱實踐。額頭的汗水、忙碌的身影……我們從點滴細節中看到了廣大農民對豐收的期待。
——編 者
云南雙江種植基地負責人唐德勇——
“要想產量高,先得育好苗”
本報記者 葉傳增
在云南省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庫鎮護東村美人椒種植基地,刨坑、澆水、倒農家肥,待水和肥料被土壤吸收后,負責人唐德勇小心翼翼地將一株辣椒秧苗埋進坑里,套上一層透明的塑料薄膜。
“拔辣椒苗的時候手要先消毒”“不能捏得太多、太重,那樣會破壞秧苗保護層,影響辣椒生長”“種植間距根據品種不同各有差別,最少要30厘米”……示范完畢,唐德勇不忘向在基地務工的村民細細叮囑種植中的注意事項。
春暖大地,萬物生長。護東村此前引進一家農業公司,流轉了150畝土地,成立了美人椒種植基地進行試種。基地里,連片的辣椒已陸續種下,每一壟辣椒地都擺放著一根小水管,晶瑩的水珠從水管的小孔冒出,均勻地噴灑在剛移栽的秧苗周圍。
“這是滴灌水管,等栽好美人椒后,打開總閘閥門就能自動灌溉。用上滴灌,辣椒成活率高,還省力、省工、省水。”基地技術員張國正說。
新品種產量高、市場俏,但種植過程頗為復雜。“要想產量高,先得育好苗”,在唐德勇看來,育苗是種植中最關鍵的一環,秧苗的好壞影響后續移栽的成活率和產量。去年12月初,基地里就專門拿出5畝地用來搭建育苗床,由他自己管護。
育苗到兩個月,就可以移栽了。移栽是現拔現栽,必須讓秧苗保持充足的水分,因此對用工需求很大。唐德勇介紹,1—4月是移栽的用工高峰期,基地平均每天需要30多人前來務工。
“春節前,我們已經移栽種下了50畝的美人椒,最近剛剛完成剩下100畝的種植。”唐德勇告訴記者,最早種下去的一批秧苗已陸續發芽開花,預計5月份迎來收獲,登上人們的餐桌。
江西寧都農技專家鄧聚成——
“缺什么元素就補什么,別濫用”
本報記者 周 歡
“老曾,你田里的土壤養分分析報告出來了!”一大早,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的農技專家鄧聚成就拿著土壤測試報告單,來到東山壩鎮種糧大戶曾福生的家中。
“你這幾塊田啊,缺氮肥,最好在早上8點前施肥,還要堅持用有機肥……”看到熟悉的專家上門,老曾急忙迎了上去,拉著鄧聚成坐了下來,聽他講解今年水稻種植的技術要點。
老曾年前新流轉了100畝高標準農田,但對土壤肥力不了解,今年要側重施什么肥,心里也沒底。“這不,我特地把鄧專家請來,他說土壤有點板結,要拿回去測一下,再配方施肥。”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如何科學施肥,大有講究。今年53歲的鄧聚成,28年來一直從事土壤肥料技術推廣、指導、咨詢培訓工作。他介紹,過去存在重施化肥輕施有機肥、重氮磷肥輕鉀肥、重大量元素輕微量元素的“三重三輕”現象,這容易造成土壤板結、耕層變薄等問題。
現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供了解決方案,通過測土、配方、配肥、供應、施肥指導5個環節,主要調節和解決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簡單地說,就是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補什么,別濫用,從而提高肥料利用率。這樣既能提高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又能為農民節省勞力,促進增收。”鄧聚成說。
今年以來,寧都縣進一步加強春耕備耕時節的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由50名經驗豐富的技術指導員組成6個指導組,分片負責,深入到田間地頭推廣農技。
曾福生感慨,這些年自己種田,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可幫了大忙。“先不說科學施肥帶來的產量提升,去年僅肥料成本就節省了2000多元。”
安徽明光種糧大戶趙業敏——
“土地托管讓我當上了甩手掌柜”
本報記者 游 儀
陽光下,綠油油的麥田一眼望不到邊。
鶯鳴燕來,萬物萌動。眼瞅著氣溫逐漸升高,田間濕度大增,安徽明光市古沛鎮古沛村種糧大戶趙業敏坐不住了:960畝的小麥地,得抓緊防治病蟲害!
還沒等他撥通古沛鎮農業科技專業合作社電話,3月7日一大早,帶著植保無人機,合作社飛手柏祖皓就登了門。“趙叔,這幾天溫度上來了,為避免病害,我們來給您家小麥噴藥。”
“一臺植保無人機,一輛噴桿式噴霧機,都在地里等著了!我們3個人,估摸著兩天能完工。”被問起噴藥的具體情況,柏祖皓細細答來。
設備調試好,隨即開始噴藥。麥田里,植保無人機低旋往返,噴桿式噴霧機來回穿梭。趙業敏不禁笑瞇了眼。“自己打理,一畝成本至少400元。”他掰著指頭算起賬來,交由專業合作社打理,集中打藥,統一收割,設備多、效率高,不僅能降低成本,畝產還能高出近200斤。
“土地托管讓我當上了甩手掌柜。”在老趙看來,科學管理,省錢、省力又省心。
“這陣子,每天都有五六十人來托管土地。今年的托管合同,我們已經簽了600多份,差不多有1.15萬畝地。”合作社理事長柏躍祥說,通過全程或關鍵環節土地托管,每畝地平均下來,能幫農戶增收200多元。
今年以來,明光市已組織130多名農技人員結合疫情防控網絡包保,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在田作物苗情調查。此外,鼓勵社會化服務組織為種植大戶和小農戶提供代管、代購、代耕等服務。目前,全市已有15萬畝地開展春耕托管服務,約占全市春耕面積的27.2%。
海南臨高家庭農場主劉明——
“瓜菜易招蟲害,多虧專家幫忙”
本報記者 王欣悅
3月,海南氣溫回升,春耕正忙。在臨高縣波蓮鎮古柳村,菜園里的絲瓜、豇豆正值苗期,綠苗繞纏著木架,成片成勢;辣椒地里,飽滿油亮的辣椒已經結果,綴滿枝頭。
古柳村農戶劉明、許少瓊夫妻倆經營著面積80多畝的家庭農場,一大早,他們倆就在田里忙活起來。走進絲瓜地,劉明小心翼翼地將繁茂枝芽往藤架上引,“我這是在引蔓上籬,能夠避免藤蔓相互纏繞,增加它的生長空間,保證棚架有良好的通氣性,利于結果。”
另一邊,許少瓊微俯下身子,摘掉底部嫩綠主蔓旁逸的側芽,“葉子長得過多時,要在每個位置均勻摘除,保證主蔓營養充分。”
“海南的氣候資源優勢在于光、熱條件好,因此臨高采取‘稻、稻、菜’的耕作方式,在抓好水稻糧食生產的同時,為了充分利用海南陽光直射的天然優勢,大力引導農戶發展瓜菜產業。”古柳村科技特派員劉少岸告訴記者,臨高計劃種植瓜菜18萬畝左右,預計總產量達41.5萬噸。
忙碌了一上午的劉明,用袖子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笑望著正朝他走來的劉少岸說道,“別看現在長勢好,3月天氣熱,瓜菜易招蟲害,多虧專家幫忙!”
為做好春耕春管工作,臨高縣科學技術服務中心派出46名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開展指導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管理田洋排灌渠道等工作,劉少岸就是其中之一。
“天氣回暖易致病蟲害,過去農戶喜歡用農藥解決,這容易導致瓜菜農藥殘留超標。”劉少岸告訴記者,“所以我們教農戶用黃板物理防治蟲害,大大減少了藥劑使用量。”
看著農戶們在田間忙活,劉少岸滿懷期待地說,“春節前瓜菜價格喜人,往年每斤幾角錢的辣椒,今年每斤收購價最高可到8元。農戶們都搶工搶時抓緊干,努力為今年全年掙個大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