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3月16日電(王文娟)全國首例判決信托公司在通道類業務中承擔民事侵權責任案件、全國首例涉離岸債券“維好協議”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生效判決在內地申請認可和執行的案件、在全國首次開創性地采用“多因子量化模型”計算方法……16日,上海金融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上海金融法院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據上海金融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肖凱介紹,2020年,盡管受疫情沖擊,但資本市場案件數量仍快速上升、案件輻射面日益擴大,上海金融法院案件總體呈現數量多、類型新、標的額高、執行難度大等特點。一是案件數量持續上升。全年共受理各類金融案件7230件,審結7235件,同比2019年上升4.97%和4.23%。案件類型主要為證券虛假陳述、金融借款、融資租賃案件。二是新類型、大標的額案件不斷涌現。全年涉案標的總額1822.22億元人民幣,同比2019年增長14.51%,其中爭議標的額最高的一起金融借款案件達47億元人民幣。先后審理了多起全國首例案件,案件受關注度高,社會影響大。三是案件執行周期長,執行難度高。被執行財產多為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涉及上市公司、銀行、保險公司以及各類信托、基金等金融機構,標的額大,執行財產種類多、分布廣、處置流程復雜,對金融市場的影響較大。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10個典型案例為上海金融法院精品案例的優秀成果,涵蓋范圍廣,涉及證券、保險、銀行等金融多個領域;案件涉及交易類型多,包括信托通道業務、涉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期貨強行平倉、私募有限合伙人對賭、質押式證券回購等市場交易形態。多個案例分別入選全國法院十大商事案例,上海高院參考性案例、精品案例、涉外金融糾紛典型案例等。其中包括全國首例判決信托公司在通道類業務中承擔民事侵權責任案件,對于合理界定委托人與受托方責任、配合金融監管政策規范與約束信托公司展業行為具有積極作用,入選2020年全國法院十大商事案例。全國首例涉離岸債券“維好協議”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生效判決在內地申請認可和執行的案件,使“維好協議”法律穩定性有所提升,有效降低中國企業海外債券融資成本,獲國際法律界充分肯定。全國首創多因子量化模型,通過“收益率曲線同步對比法”,精準核定每名投資者因虛假陳述行為導致的投資損失金額,對今后同類案件審理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