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張江有不少研發型生物醫藥企業有擴大產能而外遷的需求,其實金山、奉賢等產業化基地與張江具有優勢互補的戰略空間。 ——市人大代表 劉新宇
去年12月25日,上海青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產3000萬人份疫苗產業化項目在金山工業區正式開啟。這意味著,金山生物醫藥產業翻開了創新疫苗研發生產領域新篇章。
喜訊的背后,是市人大代表劉新宇的奔走與呼吁。今年的市人代會上,劉新宇將目光放得更遠,提交了《關于進一步推動上海市生物醫藥成果轉化落地的建議》。在他看來,上海具備大力發展智力密集型生物醫藥產業的絕對優勢。但不可忽視的是,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制造業、商業和研發服務外包略有失衡的格局。“如何將生物醫藥成果留在本土,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
劉新宇調研發現,目前張江有不少研發型生物醫藥企業有擴大產能而外遷的需求,其實金山、奉賢等產業化基地與張江具有優勢互補的戰略空間,各區也都出臺了產業政策,應能更好地吸引生物醫藥企業落地。他建議,由市級產業主管部門牽頭,研究張江與各生物醫藥產業化基地之間的合作模式,實施財稅共享的利益合作機制,加快打造一條便捷的“產業轉移走廊”。
“生物醫藥產業圍繞‘研發在張江’,更要規劃好‘制造在上海’。這就需要做精政策,鼓勵企業本土落地。”劉新宇說,對研發期企業要寬容失敗,建議加強產品研發階段支持力度,比如對于在本市開展臨床試驗并在本市轉化的新藥擇優給予資助,對產業化企業要補貼支持。再比如,對于研發型生物醫藥企業,在本市重點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購買土地或租建廠房,給予企業一定的資金支持,支持其在本地產業化。對產業人才也給予傾向性支持,比如實施高級人才個稅返還、實施更加靈活的人才安居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