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協常委,華東理工大學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錢世超(鄔迪 攝) |
人民網上海1月24日電 (王文娟)“在未來的 5到15年間,上海要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策源能力,由誰來主導?”1月23日,上海市政協常委,華東理工大學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錢世超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提出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策源”研究計劃,切實提升上海科創中心策源能力。
“目前而言,上海還不具備具有科創策源能力的類似市場主體。”錢世超分析,企業要成為新理論新技術的策源地應具備三個特征。第一,企業要具備現有產品市場上的絕對技術優勢與成本優勢,以獲得能大規模投入研發的資金優勢;第二,在充分的經濟實力基礎上,企業家要具備前瞻思維,愿意招聘相關領域具有科學家級別的科技人才與大量研發人員,投身于該領域的基礎理論與應 用技術研究;第三,企業家要具備十年磨一劍的雄圖大略。據團隊多年來的走訪調查看,他認為,目前上海幾乎沒有具備上述三個特征的本土企業。同時,他認為,目前高校與科研院所管理機制的弊端,使得這些機構目前也尚不完全具備擔當這一重任的能力。
錢世超認為,在未來 5 到 15 年間,上海要提升科創策源能力,如果將主導力量依托于市場主體,即企業或高校科研院所,或借助市場力量形成的合作體,并不是適時的有效策略。因此,他認為,政府應承擔起主導科創策源能力形成與提升的重要責任。
政府如何主導?錢世超建議,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策源”專項計劃項目。比如,每年提供 GDP 的 0.1%-0.2%,約 50 億左右的“策源”基金,用于前瞻基礎理論研究以及以國際最新基礎理論成果為基礎的應用 技術研究。
其次,聘請國內外具有前瞻思維的科學家組成“策源”前瞻委員會。其職能包括兩方面:每年為“策源”計劃提出招標課題,包括:有潛力形成應用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以及目前已形成的基礎理論基礎上的應用技術研究;對研究項目的階段成果給出評估與未來研究方向的指導。
同時,建立“策源”基金研究成果權益分享機制,全面激活各 類研發主體投身科創策源的激情。此外,鼓勵全國范圍內企業界、教育界、科技界科技人才領銜在組成研究團隊,投標“策源”基金課題,并在“策源”基金支撐下創立落戶上海的研究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