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徐匯苑社區,映入眼簾的便是“中西合璧”的各式園林、蘊含中國傳統文化的新古典主義情趣景觀。走入樓宇,不同語言的標識牌整齊統一,公共區域和樓道內沒有雜物和垃圾。不同膚色、不同方言的居民活躍在大大小小的社區社團中,每逢佳節,大伙兒都自發聚在一起慶祝。在這個小區里,海派文化在外來文明和傳統文明之間,在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間有了完美融合。不少居民感嘆道:多元文化的社區里“外國”、“他鄉”鄰居多,但基本認不得。自打王書記來了我們社區,通過各種活動和社團,我們和鄰居們熟悉了很多。現在真有了與全國,乃至全世界做鄰居的感覺!
居民們口中說的王書記,便是徐匯苑歷史上最年輕的居民區書記——王諍。
“情”貼心,社區工作需要真心付出
80后的王諍已在社區工作近十年,從原先的企業到現在的社區,等于是進入了一片全新的領域,作為社區新人,她像海綿一樣,不知疲倦地吸收各種專業知識,通過走訪入戶與快速進入狀態,第一時間與居民建立連接,她常說:“社工是一份有情懷的職業,在社區工作能帶來的不一樣的獲得感。”
當時社區里有位獨居老太太,孩子都在國外定居。老太太平日里喜歡說些家長里短,再加上她做事比較挑剔,每次到居委會來總能說道幾句,對社區其他居民也會評頭論足,因此與鄰居的關系也不是很好。
有一次,老太太一臉憤怒地來到居委會,說家里的門不知被誰涂上了污物,拉著書記便要讓工作人員到她家去。王諍與老書記看老太太情緒激動,便安撫老太太,讓她不要著急。隨后趕到老太太家中了解情況。剛剛上樓,幾人便聞到一股熏人的臭味。老太太的家門上被排泄物涂得到處都是,糞水不僅還流了滿地,門鎖還被堵住了。左右鄰居聽到老太太的哭鬧聲,也紛紛出來安慰。看到老太太既傷心又生氣的模樣,王諍與老書記便主動伸手,清理起門上和紗窗上的污物,還把門鎖通好了。雖然滿手污漬,滿身異味,但看到老太太感激的目光,王諍還是覺得值得。
經過這次事情,老太太也不再愛說些是非,對居委會及鄰居們的態度也漸漸發生改變。這讓王諍感到用真心待人,就能換來居民們的真情。社區服務只有真心付出,先把居民的心捂暖了,才能叩開居民心門,真正貼近居民生活。
“勤”做事,社區工作需要誠心服務
2017年,王諍來到徐匯苑社區任居民區副書記主持工作,次年,她被選舉成為居民區黨支部書記,還成了婦聯主席。雖然職務有了變化,但王諍知道,職位越高,責任越大,特別是她所在的社區是一個集住宅、酒店式公寓、寫字樓為一體的國際化社區。社區三期總戶數1336戶,其中外籍家庭341戶,約占總戶數的26%,女性居民占全體居民的3成以上。在這樣的一個社區里,如何能促進多元文化融合,使得熱度變得有溫度,差異變得平等等問題,一直在王諍心中縈繞。
在一次社區走訪中,王諍無意間看到一位金發碧眼的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在小區中央廣場里散步。王諍便主動上前,向這位外籍媽媽了解情況。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叫Maya的媽媽會說許多中文,她中英混用地告訴王諍,自己來自美國,與日本籍的丈夫育有三子。平時因為語言不通,與鄰居們較少來往。
了解情況后的王諍立即想到可以邀請Maya及其孩子參加社區公益的親子活動,讓他們通過活動走出家門,通過社區交往融入社區。在王諍的極力推薦下,Maya和孩子們參加了幾次親子活動。不僅Maya的孩子們結識了很多社區里的玩伴,還讓Maya感受到社區活動的精彩。
特別是在王諍的鼓勵下,原本就對中國旗袍情有獨鐘的Maya報名加入了旗袍隊。成為社區社團正式一員的Maya,不僅積極參加社區活動,還成為了社區的外國志愿者,協助策劃了很多親子活動,動員家人共同加入志愿者的隊伍。
像Maya這樣女性在社區里還有很多。王諍努力挖掘社區志愿者,尤其是這些高知、來自異國或他鄉的女性。憑著腿勤地上門走訪、嘴勤地關心居民、手勤地摸清居民需求,主動提供服務,王諍把這些女性凝聚在一起,讓她們從個人帶動家庭,再從家庭走入社區,使他們從“陌生”到“熟悉”從“受惠”到“反哺”慢慢融入社區,真正讓居民們感受到他們服務的誠心。
通過真心付出,王諍把“情”貼心,通過誠心服務,把事做“勤”。她引導居民參與到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軌道上,把原本沒有交集的家庭凝聚到一起,不僅讓居民一出小家門便能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馨,還讓社區有了豐富且融洽的多元文化,更讓居民們對這位徐匯苑歷史上最年輕的居民區書記心服口服。
(供稿:徐匯區婦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