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4日,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微創(上海)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用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的支氣管手術機器人在上海市胸科醫院完成了首例機器人輔助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
這是首個用于新冠肺炎診療的支氣管手術機器人系統,通過機器人進行新冠診療手術遠端遙控操作,實現醫護人員與手術感染環境物理隔絕,不僅可以降低診療過程中的醫護人員感染風險,也有助于提高新冠肺炎的診斷率和治愈率。該機器人雖是針對新冠肺炎診療而開發,但對于其他高傳染性呼吸系統疾病如肺結核等的診治亦具有重要應用價值。未來,微創醫療機器人將作為“智能化、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服務于更廣闊的市場,為微創集團的可普惠化真善美醫療方案助力。
實際上,這并不是微創第一次在國際醫療“大舞臺”上發光發熱,作為高端醫療器械領域中國制造的代表企業,微創通過20余年的創新研發,力爭全域范圍內突破原始創新、工藝生產等難題,早已在中國乃至國際市場上打響中國品牌,獲得世界認可。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展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勢在必行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16第32號)明確規定“要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要調整優化健康服務體系,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
作為國內高端醫療器械行業的引領者,2017年2月14日,在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常兆華博士的設計構想下,微創正式啟動了“飛燕計劃”。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微創希望通過“飛燕計劃”以廣大縣級醫院為代表的基層醫療機構為目標,扎實開發基層醫療的空白市場,讓更多的患者在基層醫院就醫時也能夠享受到以微創的Firehawk(火鷹)支架為代表的質量優異、價格合理的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幫助基層百姓逾越“看病難”、“看病貴”這兩座大山。2019年1月,作為微創“藍海戰略”布局的朱雀飛燕(上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探索基層學科發展需求,智能化、數字化手段助力縣域能力提升
國家在《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但是基層醫療機構的學科發展受到了“資金、設備、技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以冠脈介入手術為例,手術本身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對術者要求較高,早在2009年,當時的國家衛計委(即現在的衛健委)提出,必須具有冠脈介入資質的醫院和醫生才能開展相關手術。按照國家對于介入質控的要求,醫生需要脫產一年時間在培訓基地進行專業學習,學習完畢經過考核后才能真正獲得介入醫生的資質。“在分級診療的政策下,基層醫療機構開展相關手術技術以及不再受到限制,但是真正實現技術能力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在縣級醫療機構,飛燕計劃更多的關注醫院的學科發展需求,而不僅局限于為醫院提供優質的產品。”總經理王莉萍帶領的朱雀飛燕團隊自從成立以來,就深深感覺到在醫生培訓方面擔負著很多責任。
在醫生技術培訓方面,朱雀飛燕一直在積極推動網絡學習平臺的建設,通過系統化的課程,幫助基層醫生系統的學習疾病診斷與治療的相關知識。同時,遠程會診、遠程手術盒子等數字化醫療方案的引入,可以有效地通過上級醫院的專家團隊,助力縣域醫生技術能力的提升。
“專業的介入醫護人員培育是非常復雜漫長的過程,是一個錘煉的過程。”王莉萍表示。
借鑒朱雀飛燕的成功經驗,微創于2019年6月啟動了針對骨科疾病領域的“雪羊飛燕”計劃。基層醫院普遍都是全科醫生,骨科亞專業如關節、脊柱、創傷等并沒有做進一步的區隔,因此基層骨科醫生在基礎教育、手術技術、手術支持方面都亟需提升。雪羊飛燕團隊集結了各個地級市區域有經驗的骨科專業人士,從植入物與工具的準備到手術中的技術支持、甚至到術后康復流程的建立,幫助和協助基層醫生將一臺臺手術順利完成,并邀請全國大中心的骨科專家下基層開展基礎學術教育,助力基層醫院骨科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的全面提升。
微創也在世界范圍內積極開展戰略合作,構建深度融合的技術研發與產業聯合的國際化創新平臺,持續推動新技術、新產品的不斷下沉。2020年4月,微創醫療機器人公司與法國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Robocath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并成立在華合資公司,在中國生產及裝配機器人系統并研發下一代機器人系統及相關人工智能技術,加速將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產品推向中國市場。微創醫療機器人公司自主研發的鴻鵠Skywalker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通過骨質的精確切除、假體的精準植入、人為誤差的校準和消除以及標準化的術后效果,為長久以來困擾臨床的問題提供了解決之道,2020年6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完成首例人體臨床試驗。微創醫療機器人公司總經理何超博士表示:“我們相信,醫療機器人平臺勢必會引領下一代醫療科技的涌現,例如遠程醫療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元素,最終促進治療手段的創新和發展,惠及更多患者。”
據悉, 經過多年研發創新與產業積累,微創醫療機器人公司已發展成為掌握手術機器人全鏈條底層技術的集團化運營公司,具備光、機、電、控、軟、算、影像等多學科集成及平臺化拓展能力,業務覆蓋腔鏡、骨科、血管介入、自然腔道、經皮穿刺五大“黃金賽道”。
醫療手段將診斷前置,數字化賦能一體化解決方案
積極探索基層學科發展建設體現了軟實力的輸出,微創在智能化醫療領域的成績同樣“硬核”。
“在這個產品出來之前,做類似的心臟指標跟蹤,患者得在身上繞滿線,非常不方便,現在只要把這個新產品往身上一貼,就能實現數據的全記錄和分析。”微創下屬遠心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清淳更是拿著半個巴掌大的心跳記錄儀自豪地說:“以后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的醫生!”
新冠疫情期間,遠心醫療的遠程單導聯心電監測技術在武昌方艙醫院智能方艙指揮中心的應用也獲得了多方肯定。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合并患有心血管疾病,往往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和紊亂,更容易發生感染,且死亡率更高。在“智慧方艙”建設過程中,應用遠心醫療的可穿戴式遠程單導聯心電監測設備可將遠程心電、云數據服務、互聯網醫療行業技術結合在一起,通過心電終端實時傳輸心電圖全數據到云平臺,方艙醫院內患者的心電數據,都遠程實時傳輸至智能方艙指揮中心。有了先進技術的支撐,醫生能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全天候高質量的實時心臟監護并發布報告,實現病情管理的關口前移,降低了疾病突發風險,確保了患者不會由輕癥轉向重癥。微創未來也將繼續把互聯網等數字化技術與專業醫療服務相結合,充分利用“互聯網+醫療健康”技術,拓展線上醫療服務空間,降低患者線下就診交叉感染風險。
對于偏遠地區的患者而言,王莉萍也表示:“先進的遠程醫療手段和數字化穿戴式設備也將能夠幫助到他們,用技術賦能的端口去解決未來更多患者受益的問題。”數字化賦能“延長了”醫生的手,打破空間的限制后,“惠及全民”只是下一步的事。
現如今,微創正在打造的數字化賦能的一體化解決方案,通過患者關愛中心和微創在線等平臺的各類程序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地為患者做好術后隨訪等工作,目前這個平臺在骨科業務上已經廣泛推廣。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業務模塊通過布局智能化、數字化醫療方案,賦能縣域醫療技術下沉服務于基層患者和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