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多數企業不得不按下了“暫停”鍵。隨著疫情的持續,不少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于一些小微企業而言,疫情帶來的更是致命的打擊。但對于另外一部分行業來說,疫情的突然爆發卻成了自己借勢發展的“機遇”。
城市運行總覽示意圖(天壤供圖)
化危為機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
“原本計劃在今年前兩個季度啟動的一些項目采購和招投標工作,由于疫情的影響,都不得不延后了。盡管如此,正面的影響也很明顯。比如說,因為疫情,人們開始意識到我們在基礎設施及城市治理與服務體系等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間。之前我們曾經為上海市公安局提供了一套基于超大規模知識圖譜的分析研判系統,主要用于對高危人員進行管控、風險預警預防、案件研判等。但疫情期間,它就被遷移應用于疫情分析研判、高風險人員和地區預警等上,不僅為疫情防控出了力,也為這套系統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使用場景。 ”天壤城市大腦總裁彭伊莎說。
彭伊莎口中的分析研判系統,是天壤為公安系統專門研發的“公安大數據知識圖譜”。它通過對人、地、事、物、組織的海量數據的匯聚與融合,構建百億節點千億邊的超大規模圖數據網絡,并依托天壤的AI中臺,對視頻、圖像和文本中的人物關系進行深度挖掘、研判、推理,從而識別犯罪團伙、關鍵人物、高危人員及可疑線索,對案件進行自動串并,對潛在風險進行預警預測。目前,這套系統已在上海市公安局及各分局、派出所落地使用,并成功“參與”了進博會的安保工作。如今,它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關系研判示意圖(天壤供圖)
打造城市大腦 助推智慧城市建設
事實上,對于城市治理,天壤一直在積極地探索新思路。早在2016年,天壤就在 “城市大腦”領域發力。“從2016年到2020年,城市大腦在這4年間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數字治堵,用智能化的手段改善交通擁堵問題;第二階段是2018年底提出的‘數字治城’,將擁堵治理升級成城市治理;到了今年,就是針對疫情防控的‘數字治疫’。”彭伊莎說。
2019年4月,上海市委書記的李強在調研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建設時指出,“一網統管”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牛鼻子”工作,要緊扣“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的目標,加快形成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運行體系,打造信息共享、快速反應、聯勤聯動的指揮中心。
作為上海一網統管系統建設的核心參與單位,天壤成功地將上海各委辦局彼此割裂的數據進行接入、 匯聚,再將它們有機地結合,使其產生“化學反應”。事實上,這項工作并不輕松:不僅要將全市30多個部門100多項核心數據進行整理分析,而且在特大型城市綜合治理的發展歷程中,從未有過可供參考的完善指標體系。“這不是簡單的數據疊加,而是要讓數據實時在線流動,并產生新的內容。這樣龐大的工程,基本沒有可以參考借鑒的。”彭伊莎說,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天壤聯合各委辦局單位及合作伙伴,深入研究城市運行態勢與指標體系相關性,提取了八十余項核心指標,為城市精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決策支撐,為城市日常管理的 “觀” , “管” , “防” 提供實時、在線、智能化應用。
“現在已經基本做到了‘一屏觀天下’,今年上海城運系統將從1.0升級到2.0,側重點將放在‘一網管全城’上。”彭伊莎介紹,如何讓全市各個部門有效聯動,從而對一些應急事件做出快速反應,將是城運系統升級的重點內容。“例如我們正和上海市應急局合作建設的危化品管控與應急處置場景,就是將與危化品相關的各類數據進行有機融合,從而實現對危化品的精準管控與風險預警預防。這樣,一旦發生緊急事件,就可以第一時間掌握車輛所在位置、所運載的危化品信息、處置方法等信息,從而做到聯動各相關單位進行快速處置,把事件的影響降到最低。因此,之所以我們叫它‘上海城市運行管理與應急處置系統’,就是因為它體現了各部門聯動一起來管理城市的能力。”
促進AI落地 為人工智能發展插上翅膀
在談到未來時彭伊莎表示,天壤將繼續深化自己在AI輔助決策方面的能力。“我們更關注決策職能方面的能力,也就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幫助城市更好地去思考,更好地去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因此,如何把AI輔助決策做得更深入,是我們持續深耕的一個重點方向。”
此外,如何讓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更快速,更規模化的落地,也是天壤所關心的。“事實上,人工智能要真正地實現落地應用并不容易,它會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制約。因此我們希望構建這樣一個高可用、高易用的平臺:讓各種各樣的算法模型能更有效地被管理、訓練,然后更好地與實際應用場景融合,助推AI的規模化落地。”彭伊莎表示,只有同時擁有了先進的技術,并能夠讓其快速實現落地應用,天壤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