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雨聲潺潺,雨滴密密麻麻落下,敲打在屋頂上,又順著屋檐流淌下來。屋內,一個身影坐在繡架前,雙手靈動,穿針引線……高橋絨繡館二樓,“繡娘”何冬梅全神貫注地進行著創作。
高橋絨繡館位于高橋老街,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清代建筑。與之相伴的,還有高橋人家陳列館、錢慧安紀念館、高橋歷史文化陳列館等。一條老街,集聚了多個文化場館,成為高橋鎮在文化打造方面的成果。
“老街的文化味越來越濃了。”這是今年78歲的高橋居民陳國鑫最大感受,“我們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富足,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豐富了!
陳國鑫是土生土長的高橋人,就住在離高橋老街不遠的一個居民區里。他曾經是高橋中學的一名美術教師,退休后應邀加入了“高橋爺叔”講解團,是講解團的元老人物。
這個“高橋爺叔”講解團,配合著高橋老街各個展館的成立而“誕生”。2005年,老街的第一個展館——高橋人家陳列館正式開園。
民國初期,高橋的周瑞庭、謝秉衡、鐘惠山、朱其昂、陸鴻卿等人,抓住上海城市快速發展的機遇,成為營造、航運、米糧業的領軍人物。他們在為上海城市發展以及高橋集鎮繁榮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成了高橋的大戶人家,給古鎮留下了50多座優秀歷史建筑。
高橋人家陳列館借用凌氏民宅,再現了當時高橋一個四世同堂大戶人家的居住和生活情景。館內幾百件展品大多古色古香,從一個側面展示了高橋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民俗文化,見證了高橋集鎮與上海城市同步發展的史實。
1490779706695176.jpg
隨后,高橋歷史文化陳列館、錢慧安紀念館、高橋絨繡館等場館一個個落成、啟用,讓高橋老街成為了一個歷史、文化集中展現的場所。
這樣的一個文化集散地,吸引了不少慕名前來參觀的市民!案邩驙斒濉眰,承擔起了講解的責任。大家分了工,陳國鑫負責的是高橋人家陳列館。
他多次前往陳列館,了解每一個展廳的故事、每一件展品的來龍去脈!凹热灰v解,就要把我們的高橋故事給講好了!
讓陳國鑫感到欣喜的是,前來高橋老街展館參觀的人還不少,當中不乏高橋鎮、甚至是附近居民區的居民,并且有不少“回頭客”。
事實上,即便是沒有講解任務的時候,陳國鑫也會以“游客”的身份不時過來看看,并且用手中的照相機拍攝下市民前來參觀,或者是團隊前來學習的場景。在他看來,這樣的退休生活,忙碌而充實。
“繡娘”何冬梅,則以“常駐”的方式迎接著慕名前來老街的參觀者們。何冬梅是“新高橋人”,老家安徽的她,自一次偶然的串門后開始了“繡娘”生涯。
當時,何冬梅在老家看見鄰居在家做絨繡,一下子對這種罕見的繡藝產生了興趣。經鄰居介紹,何冬梅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海絨繡”的市級傳承人汪振男、上海東岸絨繡藝術研究中心顧問孫原丘拜師學藝,并在1997年加入了浦東華繡工藝品有限公司。
二十多年過去,何冬梅已成為“上海絨繡”的區級傳承人,同時擔任上海東岸絨繡藝術研究中心的負責人。
如今,除非有外出推介絨繡的任務,何冬梅大多數時間就在絨繡館的二樓工作室內,與同為區級傳承人的搭檔金雯潛心創作。
有著800多平方米展區面積的絨繡館,陳列了50余幅大小不一、主題各異的絨繡作品。在曾經每家每戶都制作絨繡的高橋鎮,絨繡的魅力吸引著不少感興趣的人前來參觀。
何冬梅的工作室一般不對外開放,但熱情的她總不忍讓充滿好奇的游客感到失望,經常允許他們在一旁看著自己創作,有時還會講解幾句。前來參觀的游客逐漸增加,讓何冬梅對絨繡的發展和傳承愈發感到信心十足。
高橋鎮文化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小布,前來高橋老街參觀游覽的游客人數,每年已達到了近20萬人次!袄习傩盏娜兆舆^得富足了,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追求自然就高了。我們將持續打造老街這個文化集聚地,不斷滿足居民的需求!
1490779707991479.jpg
高橋老街
地址:高橋鎮大同路西街
公交:81路,971路,地鐵6號線
建議游覽時間:3小時
推薦景點:高橋絨繡館、仰賢堂、葉辛高橋書房等
游覽小貼士:
網紅美食高橋松餅:
高橋松餅用精白粉、熟豬油、綿白糖、赤豆、桂花為原料,精細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為高橋四大名點(松餅、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
一碗有故事的羊肉面:
自清代光緒年間起,高橋鎮上就出現了一批羊肉老字號。如今老街上的“西街飯店”對面,有一家不起眼的面店,里面深藏著一碗特別的羊肉面。這家店的羊肉烹制工藝積累了幾十年灶火經驗,若來老街,不妨一嘗。
甜過初戀的葡萄:
高橋鎮的葡萄藏于深閨之中,像“小家碧玉”。每到夏日,當地特產醉金香、夏黑、巨玫瑰等高品質的葡萄上市,口感清甜,讓人垂涎欲滴。
(來源:浦東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