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觀眾在《星火初燃——共產黨早期組織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文物史料展》上,了解共產黨早期組織的醞釀與成立時期的重要史料。觀眾們正在觀看的是1903年中國出版的幸德秋水著《社會主義神髓》。
楊華青攝
《濼源新刊》
《勞農政府與中國》
《浙潮第一聲》
2020年7月1日,許多學生和家長們一起前來觀看展覽。
楊華青攝
2020年“七一”前夕,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精心遴選出220余件館藏文物和歷史圖片,推出《星火初燃——共產黨早期組織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文物史料展》。
展出的史料真實而豐富,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從孕育到誕生的歷史過程和歷史環境,讓參觀者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和活動。
這批文物中,有許多是首次亮相。
三分之一展出文物系首次亮相
近距離感受信仰賦予的精神力量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藏豐富,現存12萬多件(套)革命文物中,建黨時期的文物占有相當比例。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赴上海中共一大會址,沿著早期共產黨人的足跡,探尋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密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黨時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貴、每個情景都耐人尋味,我們要經常回憶、深入思索,從中解讀我們黨的初心。”
此次展覽文物,有三分之一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首次展出;每件文物又都從各自的獨特角度闡釋了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發生、發展的歷史邏輯,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從孕育到誕生的歷史進程。觀眾可以在現場近距離地感受到共產主義信仰帶給革命先行者多么巨大的精神力量。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徐明:辦展覽就是要用文物來說話。這些文物本身都很珍貴。中國共產黨創立時的條件非常艱苦,少有公開活動。在非常有限的條件下,那些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依靠自身力量,翻譯馬克思主義著作,編輯出版宣傳馬列主義的刊物和通俗讀本,用最樸素的語言向工人群眾宣傳馬克思主義。
展覽展出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本書背后都有著非常動人的歷史圖景。
《浙潮第一聲》
《浙潮第一聲》是此次展覽中的第一件文物,1920年由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生自治會編輯出版,記載了當年的浙江“一師風潮”。
“五四”運動后,時代精神為之一新,青年們勇于反抗封建軍閥統治,反對舊思想舊文化,積極倡行新思想新文化。而浙江“一師風潮”的參與者,如陳望道、俞秀松、施存統等,正是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員。
1920年6月,浙江一師學生自治會出版了這本題為“浙潮第一聲”的小冊子。這本專刊記載了一師學生在1920年2月9日以后和反新文化運動的黑暗勢力斗爭的一段經過,由校中同學把這一時期內的種種文件、記載及報界評論收編而成,生動反映了浙江一師進步師生的革命斗爭精神。
《勞農政府與中國》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過程中,武漢地區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書籍的數量之多,影響之大,位于全國前列。展覽展出的這本《勞農政府與中國》,是1920年6月,由漢口新文化共進社刊印、張冥飛編寫的中國第一本介紹俄國革命和蘇俄情況的圖書,同年9月上海泰東圖書局出版。
全書分為“俄國革命與勞農政府”“勞農政府的憲法”“勞農政府的教育”等十二個章節,此外還有附錄,包括:列寧的手段與奮斗的精神,列寧的談話等。該書較為全面客觀地介紹了蘇俄情況,對十月革命持肯定態度,加深了中國先進分子對俄國革命的認識。
《濼源新刊》
1920年夏秋之際,王盡美、鄧恩銘組織一批向往共產主義的青年學生,秘密成立了“康米尼斯特學會”,這是濟南第一個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團體。隨后,他們發起籌建“勵新學會”,創辦《勵新》半月刊、 《濼源新刊》等進步刊物。
《濼源新刊》是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生自治會創辦的刊物,1920年10月創刊。該刊以介紹新書刊、宣傳新思想、揭露社會陋習、批評舊教育、倡導教育改革為宗旨。1921年春,王盡美、鄧恩銘、王翔千等在上海和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指導和幫助下,建立了在濟南的共產黨早期組織。這次展出的是1920年11月9日的《濼源新刊》第12號。
近年舉辦多個有說服力展覽
一大會址紀念館成為重要展示窗口
2021年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幾年來,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圍繞重大主題做了系統性研究并策劃展覽陳列。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館圍繞馬克思主義傳播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推出《點亮中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文物史料展》,并且圍繞這個主題進行學術研討,形成了一系列成果。
2019年是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圍繞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推出專題展《偉大覺醒: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文物史料展》,同樣通過系列研討會總結五四運動和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創建之間的密切關聯。《星火初燃——共產黨早期組織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文物史料展》展出史料則更為豐富。展覽開幕后,還同步舉辦了線上、線下學術研討會。
徐明:通過這幾年有計劃、有步驟的研究和展陳策劃,我們對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歷史脈絡作了梳理,挖掘尋找其中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理論邏輯。通過這些文物,觀眾可以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創建和怎樣創建,形成比較系統的、直觀的認識。所以,我們今年這個展覽和明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年的紀念活動有著直接而密切的關聯。
紀念館新館即將落成
全新展覽匯集更多珍貴史料
目前,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藏12余萬件(套)文物,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收集的。1951年,中共一大會址被勘察確定。1952年,在這里成立了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這也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前身。紀念館先后進行多次革命歷史文物征集,匯集了一大批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能保存下來非常不容易。
由于一大會址自身空間的限制,使得紀念館難以展陳更多的文物。現在,紀念館新館正在建設中。
徐明:新館位于中共一大會址旁,既有全新的面貌,又延續了文物建筑的歷史風貌。明年就可以迎接海內外觀眾。為此,我們也在準備精彩亮相的新展覽。
中國共產黨的100年,也是中共一大會址的100年。這幢小小的石庫門建筑,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歷程,見證了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過程。我們會推出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學術研究成果。這幾年圍繞重大主題所做的系列專題展,也是在為館藏文物拓展展示機會。等新館建成后,我們就會以更大的空間容量展示更多的文物。這些文物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歷程,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共產黨人出發時懷著怎樣的初心。(本文文物照片由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