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6月18日電 今日上午,由上海建工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溫州市七都大橋北汊橋工程PPP項目順利完成主通航孔橋合龍。 溫州市七都大橋北汊橋主通航孔橋為雙塔中央索面疊合梁斜拉橋,主橋總長680m,主跨360m,采用五跨連續半漂浮體系。大橋結構設計新穎,主塔為橢圓型變截面獨柱結構,主梁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橋面板+槽型梁的鋼混疊合梁結構。
主橋合龍 上海建工基礎集團供圖
溫州市七都大橋北汊橋工程PPP項目是上海建工“全國化”“全生命周期”典型工程,從投資到建設再到十年運行管理,是上海建工“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務商”的典范之作。大橋南起溫州市鹿城區七都街道上沙村接七都互通,北至永嘉縣三江街道開垟村接104國道,預留平臺遠期連接繞城北高速。按城市主干道標準設計,雙向六車道,主通航孔橋為雙塔中央索面疊合梁斜拉橋,全長1866米,主橋總長680米,主跨跨徑360米,橋面寬度37.62米;橋下通航孔凈高31.4米,可通行5000噸級船舶。該工程是溫州市“兩線三片”中跨江發展的重點交通工程,是連接甌江南北的東部要道。
合龍現場
七都大橋主橋鋼箱梁共分93段,采用船運至現場,再由橋面吊機提升就位,其中最大節段重達434噸。由于吊裝水域位于甌江主航道位置,面對繁忙的甌江水上交通,施工作業時,需多方配合管制水上交通。同時,由于甌江特有的猛漲猛落、歷時短的潮汐現象,每次吊梁必須與高平潮爭分奪秒,搶抓時機。尤其是,主橋合龍需避開臺風季,以保障施工安全及結構安全。
施工現場
今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北汊橋合龍的節奏,春節后復工時間較正常情況推遲約一個月。復工后,由于全國大部分地區采取管控措施,人員流動、材料運輸等不順暢,對施工進度造成一定影響。此外,還需克服返崗復工人員的擔憂、焦慮情緒以及無法回避的臺風季,成為了壓在大橋建設者肩上沉甸甸的“雙重考驗”。項目部取得溫州市七都街道疫情防控指揮部復工審批手續后,統籌規劃部署,根據“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科學有序、復工復產”工作原則,分批次組織項目職工、施工作業人員自駕或“點對點”包車形式陸續返溫。對所有返溫人員實行封閉式管理,在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加強防疫知識宣貫及思想教育,提升大家的自我防護意識,并于2月28日成為溫州市第一個正式全面復工復產的市政項目。
主塔封頂
業主、監理、施工、設計、監控等各方參建單位結合項目施工生產實際情況,決斷如流,克服困難,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工期。在確保工程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力度,采取壓縮工時,多工序同步穿插施工,工人分2班施行24小時工作制等舉措。針對橋梁結構特點,設計了自行式橋面吊機,并采用數控連續提升系統進行吊裝作業,提高作業效率,確保鋼梁額拼裝精度,同時,項目部還研制了高性能低收縮混凝土材料,不僅更好地確保了主橋結構的施工質量,而且使得主橋施工原定每節段12天的工時,縮短至8-9天內完成。通過不斷努力與堅持,目前已基本消除疫情帶來的影響,工程工期得到保證。
施工現場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溫州市七都大橋的順利合龍,標志著大橋建設將全面進入橋面鋪裝、交安設施、照明設施、景觀綠化、104國道改建等后續工程施工,力爭年內實現大橋全面通車。
這座被溫州人稱為“最美獨柱式斜拉橋”,于臺風來臨前完成主橋合龍這一重大節點目標,力爭年內通車。七都大橋建成通車后,從溫州市區學院路上七都大橋只需5分鐘就可到達三江和烏牛,對于優化溫州城市路網布局,強化溫州市區與永嘉東片及樂清聯系,提升沿線各縣市經濟發展和溫州旅游業發展的基礎設施,促進溫州大都市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價值。(蔡佩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