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上海世博中心紅廳迎來久違的“高朋滿座”。隨著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召開,一年一度的上海“兩會”拉開大幕。
剛剛過去的2019是個挑戰頻仍的年份。信心與懷疑交織、挑戰與機遇并存,向來先行先試的上海亦首當其沖,上海是如何突圍的?這一年,大江東工作室常常跟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走街串巷、直面民生,一趟趟走下來,東弟覺得,破除迷局的要訣,就是“實打實”。
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現場。 王文娟攝
垃圾分類,投票只是開始
2019年,“垃圾分類”經由上海成了全國熱詞。
去年1月3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于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表決通過,于7月1日正式施行,一場轟轟烈烈的“生活”革命就此展開。
作為全體會議上通過的法規,上海每一位人大代表都與之關系密切,投完票只是一個開始。
2019年6月,一位代表在檢查垃圾分類情況。 巨云鵬攝
《條例》通過后,一個由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擔任組長的監督檢查組隨即成立,開展了推進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情況的專項監督。
檢查組分兩個階段,4月至6月,針對《條例》實施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對全上海16個區開展全覆蓋實地調研;7月至10月,又圍繞各類主體法定責任及分類管理要求的落實情況開展抽查暗訪;同時,通過與區級人大的聯動,對470余個點位進行了抽查,共有1.3萬人次的各級人大代表參與了專項監督……
“監督調研中,大家深切感受到廣大基層黨組織、居委會付出的艱苦努力,也看到他們用社會治理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種種探索”,在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肖貴玉所做的專項監督報告中,除了肯定,更多的是怎樣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的意見和建議。
“濕垃圾車收集、運輸過程中的跑冒滴漏現象嚴重影響市容環境”“在資源化利用產品的出路方面,濕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渠道依舊沒有打通”“一些小區的‘定時定點’沒有充分考慮居民的生活作息時間,導致亂扔垃圾現象時有發生”“要加大投入,鼓勵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發和運用,讓更多先進技術運用到生活垃圾管理的全過程”……
這些只是上海市人大代表們全年工作中的一面。
在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和閉會期間,433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代表建議971件,由上海市政府辦理的有911件,其中城建交通方面300件,經濟財農方面237件,科教文衛方面214件,社會管理方面160件……幾乎涵蓋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圍繞著上海市舊區改造、加強司法保障優化營商環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海市人大相關委員會也都作了內容詳實的調研,對相關部門給出了直白可靠的意見和建議。
“一網通辦”也能“挑刺”
在今年上海兩會召開前,上海市政協評選出了2019年的優秀提案獎,187件參選提案中,共有59件獲評優秀。
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現場,委員們在聆聽報告。 龔莎攝
民盟界別的廖瑛委員提出的“關于改善‘一網通辦’平臺系統,進一步優化本市營商環境的建議”是其中一件。
“一網通辦”是上海優化營商環境的“牛鼻子”,在2018年,總門戶剛剛上線,廖瑛就挑了不少“刺”。
“‘一網通辦’只有在某些瀏覽器的某些版本上流暢運行,如果不是那個系統就不適用”。
“‘一網通辦’網頁在更新維護時段無法使用,因沒有相關提升,導致用戶以為自己的網絡有問題跑到服務大廳,才知道也登陸不了,導致用戶白跑一趟”。
“‘一網通辦’平臺各單位之間系統不通,信息不能共享,影響用戶體驗”,廖瑛在建議中舉例,同一投資人在不同的區注冊企業,需要在各區分別進行登記申請,并需要多次提供同一材料,“建議進一步暢通各委辦局外部及內部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促進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數據互認共享”。
直指數道短板、給出切實建議——這件議案選擇了從用戶的實際感受作問題分析。
高質量的建議,得到了市政府有關領導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以問題導向進行整改推進,瀏覽器問題得到優化,部門信息愈發暢通……現在“一網通辦”平臺,用戶線上辦事的便利感與獲得感增強了許多。
對這個提案的反饋結果,實地回訪調研后,廖瑛給出的評價是:滿意。
在她看來,這些方便企業和市民辦事的具體行動的背后,能看到政府部門推動問題解決的有力作為,“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作為委員,我還會密切關注這個議題,多提建設性的意見。”
2020年,上海的政協委員們履職熱情仍然不減。
截至1月13日中午,大會收到提案316件。其中,有關經濟建設的122件,占總數的38.6%,占比最高;有關政治建設的21件,占總數的6.6%;有關文化建設的21件,占總數的6.6%;有關社會建設的116件,占總數的36.7%;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36件,占總數的11.4%。
提案內容主要涉及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制度創新、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財稅改革、吸引科創人才、創新城市治理機制、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居家養老服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等等。
“城市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城市”
14日下午,一場以“提高超大城市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為主題的上海市政協委員與市民網上交流在上海市委黨校舉行。
這場交流網友們很關注,短短45分鐘,涌進1100多個問題,體現的是上海市民對這座城市未來發展的高度關注。
上海團市委副書記劉偉也是做客的委員之一,在他看來,青年是推進上海城市發展、基層社區治理中的重要力量,“青年人走進社區,不僅帶去了青春和活力,還帶去了現代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各領域的專業知識。”
他舉例說,閔行區某社區5名年輕人組成的業委會,通過“新規則+新規劃”,增加了200余個停車位,有效解決了小區“停車難”問題;浦東新區有一位青年業委會主任,針對因小區分期開發導致的業主結構不同、需求不一問題,運用所學的工商管理專業知識,通過設計“分片記賬、分別服務”的“一會兩制”機制,將“眾口難調”變成“異中求同”,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評。
提問中,不乏尖銳直白的聲音,“特大城市的治理難度有目共睹,結合法治社會的要求,如何能夠有效保證執法人員的行為規范并限制侵害市民權益的行為?”
“我認為有三條必須要緊緊抓住才能保證執法行為的規范。第一,必須嚴把進人關。什么樣的人能成為執法人員?什么樣的人才能執法?標準一定要高,一定要嚴,不符合的人員一定要及時的剔除出這個隊伍。第二,必須有一套嚴格的制度,必須要有一套非常規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可檢查的規章制度。讓所有的執法人員按照規范來操作,同時也要設定一套嚴格的監督制度,來加強內部檢查監督的同時也要加強對投訴的調查處理。”回答的人也很坦率,上海市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何品偉強調的第三點是公開。
“對于執法上有問題的,要通過媒體向社會公開,這是對執法人員以及執法機關的一種社會監督。因為公開是最好的監督。對于侵害市民合法權益的執法行為,法律上已經設置了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法律救濟途徑,當市民認為行政機關的執法行為侵害自身的合法權益時,可以通過這些法律途徑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何品偉說。
“城市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城市”——新的一年、新的兩會,我們期待這座城市的代表和委員們仍舊心懷人民、履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