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99久久精品无码一,AV综合色无码不卡,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上海:長江龍頭昂起來 一體發展領頭羊

余清楚 楊成 軒召強 唐小麗 林露 翁奇羽 王新年

2019年03月24日16:39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編者按]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走進新時代,共繪長江美,沿江各省市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人民網適時推出“長江龍·舞起來”大型主題調研采訪報道,走訪長江沿線省份,用記者的視頻、圖片、文字,講述生態長江、經濟長江、文化長江、民生長江的美麗故事。

共飲一江水,奔騰入海流。

浩浩長江,晝夜不息,綿延6300多公里,宛若一條金腰帶,勾畫出中國經濟最華美的篇章。

地處長江出海口的上海,正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的“龍頭”所在。如何把這條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巨龍“舞”起來,“龍頭”重任在肩。

“三船同靠”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 (寶山區新聞辦供圖)

2007年5月,習近平同志到上海工作剛滿兩個月,在謀劃上海未來發展時,便提出了必須著眼“四個放在”。其中之一便是要“放在國家對長江三角洲區域發展的總體部署中思考和謀劃”。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十多年來上海積極參與、主動服務長三角地區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設立自貿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設通道。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關鍵詞。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表示,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核心是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要進一步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更好發揮上海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的作用。“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引領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城市GDP在國內率先突破3萬億元,自貿區改革有127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復制推廣,全球科創中心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功舉行……始終堅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的上海,以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姿態,正在奮力創造城市發展新傳奇。

廢鋼渣上長出濕地公園,轉型樣板跑出“加速度”

新年伊始,長江與黃浦江匯流之處的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再度迎來“三船同靠”熱鬧場景,遠遠便能聽到一聲聲汽笛長鳴——海洋量子號、諾唯真喜悅號和歌詩達賽琳娜號三艘大型母港郵輪在這里依次排列,向中外來賓展示著郵輪經濟為這座城市帶來的巨大魅力。

吳淞口所在的寶山區,這個曾以重工業名揚天下的城區,如今已華麗轉型為鋼花、浪花、櫻花、文藝之花全面綻放的現代化濱江新區。

“自2011年10月開港以來,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三年登頂亞洲,五年躍居全球第四大郵輪母港,累計接靠郵輪突破2000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1300余萬人次,其中長三角地區郵輪旅客占到80%以上。去年,我們首次實現‘三船同靠’,目前已進入‘四船同靠’新紀元,這將帶動上海躋身全球郵輪母港第一方陣。” 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董事長王友農自信滿滿。

穿梭于長江口的貨輪(翁奇羽 攝)

而與郵輪港僅有一橋之隔的上海吳淞炮臺灣國家濕地公園,則讓記者充分感受到走進自然野趣的閑適,以別樣的感官體驗長江口的生態文化。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腳下的這片生機盎然的濕地公園竟然是在廢鋼渣上“生長”出來的——從昔日的廢鋼渣堆場,到如今郁郁蔥蔥的濕地公園,成為了候鳥們遷徙路上的驛站,越來越多的市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綠水青山”帶來的巨大價值。

“由重變輕、由硬變軟、由短變長、由黑變綠”的轉變,讓寶山這個傳統老工業基地在轉型之路上不斷跑出“加速度”,正在向“綠、精、新、順”的新寶山大踏步邁進。

寶山的華麗轉身,也正是上海近年來不斷通過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發展,為長三角地區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注入新動能的縮影。

作為長江經濟帶中心城市,上海正在借助自己在成熟市場、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在自貿區建設、科技創新、政府職能轉變、區域協作等方面積極探索,以創新高效的“上海服務”,為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綠色發展提供了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和制度設計,推進了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發展。

從“中國芯”到彩虹魚,協同發展爭當“領頭羊”

長三角一體化是中央確立的重大發展戰略,也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載體。為發揮好核心城市的龍頭作用,上海在長三角產業協作中一直注意以高質量的服務牽引合作,有效配置創新鏈、價值鏈、產業鏈,進而輻射區域經濟發展。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是上海肩負國家戰略,引領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行動,更是發揮區域科技創新輻射帶動和協同引領作用的新引擎。

浦東張江,從昔日阡陌農田起步,歷經26年的艱苦創業,如今已成長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主戰場,是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的策源地、創新企業的孵化地。

在浦東康橋工業園內的華虹集團下屬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記者從頭到腳“全副武裝”好防塵服后,在專業人員的帶領下走進一間頗為神秘的工廠車間——為制造納米尺度的電子器件,芯片車間必須關緊大門、躲避塵埃。

芯片車間固然神秘,但它也許是距離民生最近、擁有用戶最多的企業——二代身份證、手機SIM卡、公交卡、電子銀行U盾……這些基礎性的“數字化裝備”大多用了它制造的芯片,平均每個中國人口袋都裝著三四顆華虹宏力生產的芯片。

早些年,進口芯片價格居高不下,辦一張手機SIM卡大約要100元。而華虹宏力(當時為華虹NEC)推出首顆國產SIM卡芯片,立即逼得海外芯片廠商降價九成。其研發的 90 納米低功耗(LP)嵌入式閃存(eFlash芯片)工藝平臺,是國內最先進的8英寸晶圓嵌入式存儲器技術,可為智能卡芯片、安全芯片產品以及 MCU 等多元化產品提供極具性價比的芯片制造技術解決方案。

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眾多基礎性“數字化裝備”都離不開“中國芯”(翁奇羽 攝)

“通過引進吸收再創新,僅這一系列芯片的國產化,就為國家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華虹集團副總裁項翔說。如今,華虹宏力已成長為全球領先的特色工藝純晶圓代工企業,連續31個季度盈利的紀錄目前仍未中斷,被業內視為標桿和傳奇。

立足上海發展的同時,華虹集團也正在快馬加鞭全力推進無錫項目的建設——總投資25億美元、新建一條12英寸芯片生產線,這也是華虹集團首次走出上海進行如此規模的產業布局。

“上海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早、產業鏈最完整、龍頭公司最集聚的地區;而長三角在我國乃至世界集成電路產業版圖上也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要進一步提升‘中國芯’的產業影響力,就要依托長三角,發揮上海龍頭作用,充分利用區域內上下游集聚的機會,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

和華虹人對于“中國芯”的孜孜不倦追求一樣,從上海最“年輕”的新城——浦東臨港“游”出來的小小“彩虹魚”同樣格外執著的大夢想。

自主研制出萬米級載人潛水器,讓中國人實現全海深科考,是“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第一副總設計師崔維成的夢想。為此,他辭去局級干部職務,到上海海洋大學擔任深淵科技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為籌集科研經費,他的大學師弟吳辛創立了彩虹魚海洋科技公司,探索通過民間資本、市場化運營支持前沿科技的新路。5年里,“彩虹魚”團隊在臨港從無到有,再到挑戰11000米的馬里亞納海溝成功。

“研制萬米級載人深潛器,是當今海洋領域有重大影響力的科技工程。打造全球首個萬米級深淵科學技術流動實驗室,這個宏大的科學夢想打動了我。” 上海彩虹魚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辛博士說,“讓這個實驗室走出國門、讓彩虹魚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海洋科技公司,這是我的夢想。”

不斷成長的“彩虹魚”正游向更廣闊的舞臺 (翁奇羽 攝)

不過,盡管彩虹魚海洋科技公司在上海臨港發展得很好,但卻遇到兩個制約海洋工程產業的瓶頸——缺少深水岸線、岸線后的腹地面積不足。而深水岸線和腹地資源,在距上海不遠的舟山群島非常豐富。

2017年下半年,舟山普陀區政府與彩虹魚集團多次接洽,設想將彩虹魚的產業化基地建在舟山普陀區,并打造一座深海科技城。一開始,吳辛有點忐忑,畢竟產業化基地遷移比較敏感,大力扶持彩虹魚的臨港管委會是否會放行?沒想到,臨港管委會得知雙方合作意向后,表示支持。“長三角發展海洋高技術產業,區域優勢明顯。”浦東新區區委常委、臨港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陳杰表示,“我們要充分發揮上海臨港、舟山、南通等沿海地區的資源互補優勢,形成錯位發展,共建技術創新鏈和區域協同創新體系,聯手推動海洋產業結構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轉變。”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彩虹魚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對于企業的未來,吳辛充滿信心。

高標準呵護“綠肺”,當好長江生態環境 “守門員”

從上海中心城區出發,僅僅1小時車程便可抵達崇明島。這里地處長江口,是我國第三大島,被譽為“長江門戶、東海瀛洲”,更是上海的“后花園”和“生態綠肺”。

從國際大都市到生態美景,這座依然還在不斷成長的小島呵護著長江河口的生態系統,更創造出了一條全新的綠色發展之路。

“衡量生態環境好不好,就是要看鳥的翅膀往哪里飛、魚的尾巴往哪兒游。”2018年春節過后的首個工作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用整整一天時間在崇明調研世界級生態島建設進展,深入生態保護基地,踏訪鄉村田間地頭,入戶傾聽農民心聲。

2018年5月,上海市批復了《崇明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要把崇明打造成長江經濟帶生態大保護的標桿和典范。按照《規劃》,預計至2035年,崇明將基本建成長江生態環境大保護的示范區、國家生態文明發展的先行區。

每年20萬噸生活垃圾總量從過去的“隨手扔”變成“隨手分”,每天1600萬噸農村污水處理全覆蓋,看似公眾生活習慣和城市綜合治理邁出的一小步,卻是長江整體生態保護的一大步。

2000年6月,原國家建設部下發《關于公布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的通知》,確定在北京、上海等8個城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18年過去了,有研究者調查認為,總體表現為“雷聲大、雨點小”,效果依然不理想,垃圾分類推行難!

但在位于上海郊區的崇明,目前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已經實現了全覆蓋。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崇明區區長李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從“戶-村-鎮-區”四個層面來講,戶分戶投,村收村揀,鎮運鎮處,區對干垃圾、有害垃圾、餐廚垃圾進行綜合處置。一家一戶分類容易,一時一度分類容易,難在家家戶分戶分類,難在形成生活方式。“隨著垃圾分類在崇明廣大群眾中根植于心,成為日常生活習慣后,鼓勵有條件的村可以探索定時定點投放,譬如新村鄉新浜村已經試點這樣做了。”

崇明島上的垃圾分類投放點(翁奇羽 攝)

在新村鄉的新浜村,記者看到,在垃圾分類志愿者、村民黃士英家附近,有一個生活垃圾集中投放點,供生產小組30多戶村民投放。試點“定時定點”投放,群眾一開始不太理解。“這就需要黨員的帶頭示范和引導。”黃士英依托黨建火炬點,讓火炬點的黨員首先自己做到“定時定點”投放,然后各自“承包”幾家農戶,多次上門宣傳、引導農戶按時正確投放。一周下來,大部分村民很配合,也認可“定時定點”投放。30戶人家中,距離集中投放點平均不過幾十米,最遠也只有百余米。“這點路基本是‘抬抬腳就到’,現在大家都喜歡飯后健步走,吃完飯走過來既扔垃圾,又鍛煉身體。”黃士英說,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黨員會上門幫忙。

崇明三島,流淌著一萬七千多條河流,傍水而居的鄉村布局延續至今。然而隨著村鎮的發展,傳統的污水處理方式開始影響著河流水質和周邊老百姓的生活質量。

生態崇明,美麗在水。生態島建設,改善水質是關鍵,水環境治理水平也是崇明建設世界級生態島的重要標志。為打造“世界級生態島”背景下的崇明新農村,崇明決定積極治理農村生活污水。

2016年12月,上海市委、市政府發布《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到2020年,崇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100%。

按照世界級生態島更高標準、更高質量的要求,崇明區通過采取“因地制宜、分類處置;試點突破、全區推廣;提標增速,抓緊覆蓋”的方式,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記者在三星鎮平安村村民的宅基后面看到,有個占地五六平米的凈化槽,打開兩個窨井蓋,凈化設備深埋地下,里面布有管線、閥門、水泵等。用量杯從中取出一杯經過處理后的水,清澈無味,處理后的清水可直接排入宅溝。

這樣一套生活污水凈化設備,費用由政府財政支出,可供二至三戶人家、八到十人使用。每套設備都通過無線網絡與鎮上的信息化網格管理系統相連,運行情況和凈水指標在后臺一目了然。

“崇明三島的水,出去的水要比進來的水好”,這是崇明區的目標。據了解,截至2018年12月底,19.2萬戶農戶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的目標已完成,下階段將繼續推進農村地區公益性單位、居民戶和外來人口的生活污水收集處理。

2021年,被譽為中國花卉界 “奧林匹克”的花博會將在崇明區舉行。以此為契機,崇明區將不斷向生態、創新、人文的目標邁進。

“長江龍·舞起來”人民網采訪團隊來到位于長江入海口的崇明島 (翁奇羽 攝)

根據上海“十三五”規劃綱要,上海將緊緊圍繞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建設綠色生態廊道、劃定沿江生態保護紅線等任務。到2020年,上海將明顯改善水環境質量,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將有效改善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0%左右;將增加綠色生態空間,生態用地面積達到3500平方公里……

上海,既是長江生態環境的“守門員”,也肩負著引領長江經濟帶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龍頭”重任。

“龍頭”昂起,世界矚目。

站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點上,上海正在以更大力度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堅定不移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推動重點區域整體轉型,努力擔當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先行者和排頭兵。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